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庐阳产业园总体规划使用说明

庐阳产业园总体规划使用说明

第一章产业园总体规划的必要性2002年3月,合肥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设立四个行政区,即庐阳区、包河区、瑶海区、蜀山区。

庐阳区所属范围为板桥河以西,南淝河以北以及环城路以内的老城,辖两镇一乡十个街道,人口37.14万人, 面积136.86平方公里。

纵观庐阳区的行政区域,除城区以外,大部分区域位于大房郢水库和董铺水库上游,建设发展受到相当大的限制。

随着合肥市“千亿”规划的出台,各区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庐阳区也不例外。

庐阳区人民政府在认真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的情况下,提出加快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实现富民强区的战略目标,随后提出建设庐阳产业园的规划设想。

我院于2002年6月与庐阳区人民政府共同研究,在城市北门地区建立庐阳产业园。

经过多方讨论,将淮南铁路以西、合九铁路以北、铝厂以南、蒙城北路以东作为产业园用地,其中太和路以东为近期建设范围、太和路以西为产业园远期发展用地。

之所以选择该地区建设产业园,是因为该地区属板桥河水系,不在两座水库的径流范围,产业园不会对两座水库产生水体污染。

产业园近期建设规划与2002年12月完成。

庐阳产业园已动工建设,目前已引进项目18个,打通了部分道路,拆迁恢复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经过近半年的招商引资,起步区的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主要指生产用地)已基本用完,部分项目已进入起步区以外的用地。

按照目前的速度,近期的6.07平方公里可能不到2005年即被用完。

同时,经过近半年的招商引资,园区内的部分道路和用地也作了一定的调整。

为了保证产业园健康有序的发展,对产业园的远期进行总体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庐阳区人民政府审时度势,适时地提出编制产业园远期总体规划。

第二章现状概况及建设条件分析一、庐阳产业园建设环境1.庐阳产业园范围在编制庐阳产业园近期建设规划时,已对庐阳产业园的发展空间进行了分析,并将庐阳产业园近期建设范围确定为:北到双凤工业区,东到淮南铁路;南到怀远路,西到规划中的太和路,西北到第二物资公司仓库铁路专用线,面积约6.07平方公里, 太和路以西至蒙城北路之间作为庐阳产业园远期发展用地。

本次编制总体规划时,庐阳产业园管委会曾提出产业园在原定范围基础上向东西两侧拓展,即东跨淮南铁路到板桥河,西跨蒙城北路。

针对产业园管委会的要求,我们对产业园周围环境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首先,蒙城北路西侧是正在建设中的大房郢水库库区及水库的一、二级保护区。

大房郢水库地区总体规划确定,水库的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一切建设活动,二级保护区内,禁止可能对水源产生污染的建设活动。

因此产业园向蒙城北路西侧发展显然不合适。

其次,淮南铁路以东,属庐阳区的用地只到板桥河,面积只有1.25平方公里。

实际上铁路以东用地为铁路所包围,对外联系不方便。

一方面,跨铁路发展,势必要建跨铁路立交,这样投资很大;另一方面,在铁路与板桥河之间规划有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厂——蔡田铺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北门地区的污水,占地较大。

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合肥市战略规划从城市的绿化、生态系统考虑,拟将铁路以东的这块三角地作城市森林公园(板桥森林公园)。

因此产业园跨铁路向东拓展也不可行。

所以本次总体规划将产业园的建设范围定为:南到淮北路,北接双凤工业区,东到淮南铁路,西到蒙城北路,总用地11.12平方公里。

2.庐阳产业园经济发展环境①庐阳产业园开发建设的有利条件合肥市的北区是合肥市的空间发展方向之一,是合肥市重要的能源基地和仓储区。

区内分布有合肥电厂、煤气制气厂、合肥铝厂、电力修造厂、第二物资公司等单位,新崛起的联合工业区和双凤工业区已联成一片,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和经济实力,其中联合工业区是原中市区、东市区、西市区联合创建的工业区。

早在1997年初,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庐阳区委、区政府的前身中市区委、区政府就在合肥市双凤工业区内,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征地465.4亩建设中市双凤工业区。

几年来通过各方努力,中市双凤工业区的各项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先后完成五通一平等数10项基础工作。

引入项目13个,其中私企项目10个,土地利用率100%,项目总投资2亿元,截止2002年五月已完成投资1.2亿元。

2000至2001年,共实现税收530余万元。

目前小区已进入投资回收期,年效益将逐年递增。

合肥市双凤工业区是合肥市北区经济发展的亮点,在双凤工业区以南开发建设庐阳产业园,是庐阳区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合肥市顺利实施“千亿”规划的有力支撑。

②不利条件可变为有利条件在规划控制区内,现有合肥铝厂、煤气制气厂、合肥第二物资公司、安徽电力修造厂等。

合肥铝厂是北区一个大的污染源,铝厂的工业废水处理后直接排入板桥河,但铝厂在电解铝和碳素生产过程中排出大量的烟尘,烟尘中含有硫化物和氟化物等有害物质,如H2S、SiF4等,污染范围达半径1km左右。

铝厂的污染降低了周边土地的开发价值。

但近年来随着企业生产的不景气,污染程度也在降低,从目前来看,铝厂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土地的开发。

但从长远来看,铝厂位于正在建设中的大房郢水库的上风向,距水库30米等高线最近处只有1000米,水库建成蓄水后,铝厂的污染必须治理,或者转产,投资无污染项目,既可利用铝厂的资源条件,又可通过铝厂,将产业园与双凤工业区联成一片。

煤气制气厂位于规划区的南侧。

制气厂产生的废气会污染周围的大气,尤其是位于制气厂下风向的产业园。

但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2004年,合肥将可用上天然气。

届时制气厂的制气功能就会萎缩,代之以天然气的储备和调配,使产业园的生产生活用气有了可靠的保障。

合肥电厂位于规划区的西侧,大房郢水库大坝的东端。

由于电厂的粉尘会污染水库的水质,随着二电厂的建设,合肥电厂将逐步减产,转向循环热的利用,成为北区的供热中心,这样非常有利于产业园的建设发展。

③起步区建设的迅猛势头产业园动工建设仅半年,目前已修建区内道路五条,合计长5750米,区内拆迁恢复点的12幢居民楼在加班加点建设,恰谈项目已达18个,进区项目已有10个,投入资金达16200万元。

进区项目主要有机械加工、印刷、电子产品生产、服装加工等。

目前建设已突破起步区范围,产业园建设势头迅猛,前景看好。

3.自然环境合肥市的北部地区总体地形起伏不大,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走向,岗冲相间的自然地形,使北部地区形成两大水系,即四里河水系和板桥河水系。

分水岭界线为:蒙城北路自合九铁路向北至电力修造厂,折向东至二库专用线,分水岭以西、以北属四里河水系,是正在建设中的大房郢水库的径流范围。

分水岭以东以南,属板桥河水系,本规划用地范围内的自然地面汇水通过两冲两库(刘冲水库、立新水库)流入板桥河。

因此,从现状自然地形来看,在本规划范围内建设,区内的排水不会污染大房郢水库。

4.基础设施北区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双凤大道是合肥市的主要对外道路之一,南可直达市中心,并且可通过城市环道到达城市各区,北可经过双墩、水湖直上淮南市,交通顺畅,内外联系方便。

北区的功能之一是仓储基地,因此淮南铁路在北区设有货运站场,货物流通有较明显的优势。

北区的供电向来是可靠的,电源较近,电力充足。

铝厂有110KV变电所,不仅向北区大部分地区供电,目前还向长丰县的双墩地区及双凤工业区供电,双凤工业区内正在建设一座110KV变电所。

这两座110KV 变电所可确保双凤工业区、庐阳产业园及周边较大区域的发展用电。

北区的供水主要来自三水厂,供水系统已延伸至双凤工业区。

作为城市水源之一的大房郢水库正在建设中。

大房郢水库设计总库容1.77亿m3,多年平均供水量9560 万m3,日供水量30万m3。

合肥市近期建设规划初步确定:结合大房郢水库的建设,新建供水规模为70万吨/日的六水厂。

二、规划区内现状概况1.区位环境庐阳产业园位于庐阳区杏花村镇,规划范围南至淮北路,北至双凤工业区,东至淮南铁路,西至蒙城北路,土地分属杏花村镇的尚店、邵大郢、刘冲、陈塘、林店、井湾等行政村,用地东西宽约2500米,南北长约4600米,总面积11.12平方公里。

该区南至市中心8公里,北与双凤工业区相连。

荣事达大道自南向北贯穿该区并连接双凤大道,使庐阳产业园与双凤工业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合肥市北区新的产业带。

2.自然地形规划区地形稍有起伏,呈北高南低,东西为岗,中部为冲,地面高程为41.2-17.9米(黄海高程),地面水属板桥河水系,区内自然排水由西北向东南流入板桥河。

区内的立新水库主要为下游农田灌溉。

3.现状条件分析a.土地利用现状:规划用地范围11.12平方公里,其中铝厂、煤气制气厂、第二物资仓库、电力修造厂等约占地1.10平方公里。

其余主要是农业生产用地、农村居民点和少量小型工矿企业等。

土地涉及尚店、邵大郢、刘冲、陈塘、林店、井湾等六个行政村。

目前已拆迁居民350户,第一期拆迁恢复点占地约10公顷。

用地范围内地形稍有起伏,水利灌溉不利,土地贫脊;铝厂周围,农作物受到一定污染,农业产值不高。

b.交通条件:现状交通,铁路运输条件好,利于发展物流业;南北向有一条宽45米的荣事达大道贯穿全区,铝厂路、汲桥路等正在修建;目前有两路公交车到达或经过该区。

C.现状人口、建筑:规划范围涉及到尚店、邵大郢、刘冲、陈塘、林店、井湾等行政村,人口约11000人。

起步区涉及到尚店、邵大郢两个行政村,拆迁约1200人。

农房多为一层砖瓦结构,少量二层楼房。

d.基础设施条件:供水:合肥市自来水供水管网已经过本区延伸到双凤工业区,管径Φ300,起步区建设时可增容开口。

供电:目前铝厂110kv变电所、张洼路变电所、双凤变电所、西北郊变电所可为本区供电。

三、建设条件综合分析1.有利条件a.对外交通方便。

铁路货运站有利于发展物流业;公路可直上高速公路。

b.基础设施条件较好。

c.与双凤工业区形成产业带,联动发展,规模较大。

d.利用水库可发展旅游休闲项目。

2.不利条件a.发展空间有限。

b.进区项目受限制,治理污染投资较大。

第三章规划指导思想及规划原则一、规划指导思想庐阳产业园的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充分利用产业园的交通、区位、土地开发成本低等优势,坚持和突出工业为主导,依托庐阳区,依托合肥市,辐射周边,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形成特色明显、城乡联动、环境协调的园区发展格局。

坚持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起点,经济高效益的原则,努力把庐阳产业园建成庐阳区乃至合肥市招商引资最佳载体,城镇一体建设发展示范园区。

二、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4)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90.2)3.《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4.《合肥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2-2005)》5.《合肥市大房郢水库地区规划(1996-2010》6.《合肥市双凤工业区总体规划》7.《合肥市联合工业小区南区总体规划(1996-2010)》三、规划原则1.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