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剂学期末总结(答案考试)

药剂学期末总结(答案考试)

第一章绪论
1.药物drugs:指可用于诊断、治疗、预防各种疾病的活性物质,但不能直接用于患者,必须制备成适宜“剂型”之后才能使用。

【名】
2.剂型:指根据不同给药方式和不同给药部位等要求将药物制成的不同“形态”,即一类药物制剂的总称。

【名】
3.药品medicines:指经国家批准的具有药理活性的原料药和制剂产品【名】
4.药剂学pharmaceceutics:是将原料药制备成用于治疗、诊断、预防疾病所需药物制剂的一门科学。

以药物制剂为中心研究其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名】
5.药剂学的宗旨:制备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的药物制剂。

【选】
6.药剂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

(2)药物制剂的基本剂型。

(3)新技术与新剂型。

(4)新型药用辅料。

(5)中药新剂型。

(6)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7)制剂机械和设备的研究与开发
7.药物剂型对药效的重要作用:【解】
(1)不同剂型可能产生不同的治疗作用。

(2)不同剂型产生不同的作用速度。

(3)不同剂型产生不同的毒副作用。

(4)有些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

补充:硫酸镁注射液静脉镇静作用、口服泻下作用
(5)对疗效的影响
8.药剂学的分类:按给药途径分类可分为:口服给药剂型、口腔内给药剂型、注射给药剂型、呼吸道给药剂型、皮肤给药剂型、眼部给药剂型、鼻黏膜给药剂型、直肠给药剂型、阴道给药剂型、耳部给药剂型、透析用剂型。

【配、多】
9.药物的传递系统(DDS):把药物在必要的时间、以必要的量、输送到必要的部位,以达到最大的疗效和最小的毒副作用。

【名】
10.在药剂学中使用辅料的目的:(1)使剂型具有形态特征(2)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3)提高药物的稳定性(4)调节有效成分的作用部位、作用时间或满足生理要求。

【解】
11.药典(pharmacopoeia):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名】
12.药典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执行。

【判、选】
13.法定处方: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处方。

具有法律约束力,在制备或医师开写法定制剂是时,均需遵照其规定。

14.医师处方:医师对患者进行诊断后,对特定患者的特定疾病而开写给药局的有关药品、给药量、给药方式、给药天数以及制备等的书面凭证。

15.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的药品。

16.非处方药:不需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消费者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OTC
17.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

【名、配】
18.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CP(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我国现行版GMP是2010版【配】
19.美国1963年最先施行GMP【判】
第二章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1、介电常数:指将相反电荷在溶液中分开的能力,它反映溶剂分子的极性大小。

【名】
2、溶解度参数:指同种分子间的内聚力,也是表示分子极性大小的一种量度。

【名】
3、溶解度:指在一定温度(气体在一定压力)下,在一定量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最大药量,是反应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标。

常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溶解溶质的最大克数来表示。

【名】
4.极易溶解:系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不到1ml中溶解;【配、判】
5.易溶:系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1—不到10ml中溶解;
6.溶解:系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10—不到30ml中溶解;
7.略溶:系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30—不到100ml中溶解;
8.微溶:系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100—不到1000ml中溶解;
9.极微溶:系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1000—不到10000ml中溶解。

10.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及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1.药物的分子结构2.溶剂化作用与水合作用3.晶型4.溶剂化物5.粒子大小6.温度7.PH与同离子效应8.混合溶剂9.添加物。

11.潜溶剂:如苯巴比妥在90%乙醇中溶解度最大;多羟基醇等
12.混合溶剂:指能与水任意比例混合、与水分子能以氢键结合、能增加难容性药物溶解度的溶剂,如乙醇、甘油、丙二醇。

13.助溶剂:碘化钾;
14.增溶剂:聚山梨酯类和聚氧乙烯脂肪酸脂类。

表面活性剂类
15.药物的溶出速度:指单位时间药物溶解进入溶液主体的量。

16.影响药物溶出速度的因素和增加溶出速度的方法:1.固体的粒径和表面积2.温度3.溶出介质的性质4.溶出介质的体积5.扩散系数6.扩散层的厚度。

【解】
17.渗透压:如果半透膜的一侧为药物溶液,另一侧为溶剂,则溶剂侧的溶剂透过半透膜进入溶液侧,最后达到渗透平衡,此时两侧所产生的压力差。

【名】
第三章表面活性剂
1.表面活性剂:指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加入少量就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名】
2.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表面活性剂是一种既亲水又亲油的两亲性物质。

表面活性剂具有吸附性【判】
3.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离子表面活性剂(碱土金属/一价皂,常用作W/O型乳化剂;有机铵皂O/W)【阴离子:高级脂肪酸盐,硫酸化物,磺酸化物、阳离子:苯扎氯胺,苯扎溴胺、两性离子:卵磷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80和司盘40)【注意补充】
(1)脂肪酸甘油酯:W/O
(2)脂肪酸山梨坦(司盘):W/O型乳化剂
(3)聚三梨酯(吐温):O/W型乳化剂,增溶、润湿剂
(4)聚氧乙烯型(卖泽):O/W型乳化剂
(5)泊洛沙姆(普郎尼克):188(F68)注射剂乳剂
4.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5.影响临界胶束浓度的因素:(1)碳氢链的长度。

(2)碳氢链的分支。

(3)极性基团的位置。

(4)疏水链性质的影响。

(5)亲水基团的种类。

(6)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7)温度对胶束形成的影响。

6.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

7.Krafft点:是离子表面活性剂的
特征值,也是表面活性剂使用温度的
下限,或者说,只有温度高于Krafft
点时表面活性剂才能更大程度的发
挥作用。

8、昙点:对于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
面活性剂溶液,进行加热升温时可导
致表面活性剂析出(溶解度下降)、
出现浑浊,称此现象为起昙,此时的
温度称为浊点或昙点。

8.表面活性剂的应用:难溶性药物的
增溶,油的乳化,混悬液的润湿和助
悬,增加药物的稳定性,促进药物的
吸收,是制剂中常用的附加剂。

阳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