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彼得潘》阅读课教案导学案

《彼得潘》阅读课教案导学案

《彼得潘》教案教学目标:1、读完整本书,感受《彼得潘》的主题。

2、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讨论,感受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3、在阅读中真诚地与文本对话,与书中人物同悲同喜,畅谈情感体验。

教学活动设计:一、导入同学们,你们有烦恼吗?你们的烦恼是什么?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我们都希望能过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可这样的生活在现实中基本不存在。

但我知道有一个地方可以让孩子们忘记烦恼,那就是《彼得潘》里面的梦幻岛,听说那里没有父母的唠叨和管束,只有瑰丽的景色、有趣的游戏和刺激的探险,让我们走进《彼得潘》,开启快乐岛的旅程吧!二、作者介绍《彼得·潘》是苏格兰小说家及剧作家詹姆斯·马修·巴利(1860—1937年)创作的长篇小说,该故事原本为舞台剧。

詹姆斯·巴利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

1860年生于英国东部苏格兰农村一个织布工人之家,自幼酷爱读书写作。

1882年毕业于爱丁堡大学,从事新闻工作数年,后来开始创作小说和剧本。

他创作了一系列成功的小说和剧本,但真正令他名声大噪的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彼得﹒潘》。

在这部作品中,他创作出一个永恒的男孩儿——彼得﹒潘,他陪伴着各国的孩子长大,他的创作者詹姆斯﹒巴里也因此成为世界知名儿童文学作家。

1928年当选为英国作家协会主席。

他一生为孩子们写了许多童话故事和童话剧,而《彼得·潘》则是他的代表作,影响最大。

写作背景:艺术源于生活,《彼得潘》的故事中有作者的人生奇缘,也有他成长的烦恼。

1860年5月9日,苏格兰一个普通的织布工人家庭迎来第九个孩子,他就是日后永无岛的缔造者、英国著名剧作家和小说家詹姆斯·马修·巴利。

身材弱小的小巴利很喜欢用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家人的注意,也因此酷爱读书,巴利六岁那年,哥哥戴维滑冰时意外身亡,母亲伤心欲绝。

懂事的小巴黎从此更加愿意多讲故事,希望能逗母亲开心。

渐渐长大的巴利还经常扮作哥哥的样子,缓解母亲对哥哥的思念。

这段伤心往事可能在巴利心中最早刻画出彼得.潘的雏形,一个永远无法长大的小哥哥。

在爱丁堡大学毕业后,巴黎开始从事新闻工作,他热爱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早期作品多为描述苏格兰风土人情,他也因此成为“菜园派”作家,25岁时,巴黎移居伦敦,当起自由撰稿人,开始创作剧本和小说。

巴利在伦敦的家离肯辛顿公园不远,他时常会路过这座昔日帝王的皇宫花园。

一日,他巧遇几个孩子,扮演仙女和海盗,嬉戏打闹,素来喜爱孩子的巴利,看得开心,便也加入游戏,陪他们一起玩耍。

巴利心中那个长不大的小男孩终于有了具体的模样。

巴利送孩子们回家时才知道这几个孩子是邻居戴维斯的儿子。

就这样,巴利遇到了此生最重要的缘分。

邻居家的三儿子名叫彼得,后来变成了小说中家喻户晓的彼得潘。

人生如戏,几年后,孩子们的亲身父母先后因病逝世。

作为邻居好友的巴黎收养了这五个孩子,并将他们抚养长大。

巴黎没有亲生子女。

巴利笔下的彼得潘,由于不愿长大而离家出走,后来来到了永无岛。

故事最早出现在1902年,1904年创作出舞台剧。

三、知识架构(一)海盗1、海盗的由来海盗,意思是指在专门在海上抢劫其他船只的犯罪者。

这是一门相当古老的犯罪行业,自有船只航行以来,就有海盗的存在。

特别是航海发达的16世纪之后,只要是商业发达的沿海地带,都有海盗。

此犯罪行业独特的是:海盗者多非单独的犯罪者,往往是以犯罪团体的形式打劫。

海盗行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但海盗行为的准确定义必须联系到“海盗”这个词。

公元9世纪到11世纪的挪威掠夺者不被称为海盗,人们叫他们“丹麦人”或者“维京人”,在中世纪英格兰这个词另外一个比较流行的意思是“海贼”。

与现代词汇连接最紧密的海盗解释出现在在18世纪,即为“歹徒”;这表示即使你不是军人也可以随时杀死他们。

最早的国际法中也包括了关于针对海盗的法令。

这是由于大部分海盗都在所有国家的国界之外活动。

有时政府赐予海盗代表本国参战的权利。

最流行的形式就是颁发给私人船只的所有者一个许可,他们可以代表国王攻击敌方船只——也就是私掠者。

但事实上很多私掠者在被敌国俘虏之后都会无视他们拥有的许可而被作为非法的歹徒审判。

在世界上有相当多的典籍记载海盗的行迹。

也因此有许多古老的字专称某一时期的海盗,如中文的倭寇,英文的“buccaneer”。

此外,有许多伟大的政治家,探险家也都出身于海盗家庭。

如台湾郑氏王朝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原是海盗,英国探险家法兰西斯•德瑞克,10世纪的丹麦国王哈拉尔德(Harald Gormsson)等。

现代著名的海盗民族是菲律宾的摩洛人。

在印度洋的马来西亚一带的马六甲海峡是海盗出没最多的海域。

2、海盗旗骷髅旗——也就是一个骷髅加上两根交叉骨头的旗帜绝对是海盗的标志。

虽然来源已不可考,但很多人认为这个词其实是法语单词JOLI,“非常红”的意思。

从前的海盗们用这个词来描述船桅上高高飘扬的血色旗帜。

不管它源自何处,骷髅旗的作用是没有争议的——将恐惧之箭深深射入海上猎物的心底。

以前的海盗在平时使用称为“假色”的任意国国旗,而战时则升起“真色”——骷髅旗,来联络,以及恐吓那些牺牲品。

在18世纪时,第一面海盗旗由艾曼纽韦恩船长在加勒比海升起。

多数情况下,海盗在追逐猎物时,升起白色旗帜,表明身份——有时猎物会因此降下国王的旗帜而屈服;如果猎物拒绝投降,则升起黑白两色旗帜,表明意图;而若猎物继续逃窜,或是海盗船长过于残暴的话,红色旗帜会在桅顶飘扬,意思是一旦捕获猎物,不留任何活口。

当然,海盗旗上的图形也是为了表达其特定含义而被设计出来的。

3、海盗的武器海盗们过的是亡命海上的生活,自然得想尽办法让自己“活下去”。

没有一件武器的海盗注定无法生存。

当时流行的武器是手枪和水手弯刀——当然他们也使用其他各种各样的武器。

当欧洲海盗开始使用手枪时,多数他们的蛮族竞争者们还在用着弓箭。

匕首:匕首是用作突袭的理想武器,另外,在挥剑不便的狭小空间也十分有用。

登船斧:这件武器的设计的确很妙.多数这种斧子都比较粗糙,铁板一块加上木柄而已,但在登船时用来砍断索具和网,倒是格外地有效。

火枪:在海盗船上,火枪可是种比较豪华的装备,不是人人都有的啦!当时的人们用碳,硫和硝酸钾混合制成黑火药,来驱动火枪所使用的圆形铅弹。

在十八世纪,多数火枪还是依靠燧石打火器来点火。

燧石被紧紧夹在一个钳子中,当扣压扳机时,燧石撞击对面的金属块而产生火花。

火花被导入装有火药的盘子,BOOOOOOOM!子弹就由枪口射出了!和今天的枪支不同,那时的火枪是没有膛线的。

霰弹枪:然找不到现成的名字,笔者认为叫它霰弹枪还是恰当的。

这武器和火枪十分相似,只不过后者一次发射一颗子弹,它能一次发射数颗。

在这一点上,它和今天的猎枪有点象。

霰弹枪通常比火枪短,还带有一个张开的枪口,龇牙咧嘴地对着想射杀的家伙。

手枪:和火枪功能相似,手枪在当时可是常用得多。

虽然在射程上无法相比,但由于体积的关系,手枪在使用和携带上更为方便。

海盗对手枪一向推崇倍至。

通常第一个登上敌人船只的船员有任意挑选战利品的奖赏,而大多数人挑的第一件东东就是——手枪!传说黑胡子有一条子弹带,上面有好几把装在套子里的手枪。

水手刀:水手刀可以说是海盗最最主要的武器了。

为了适应接近战,水手刀被设计得比一般的刀剑稍短。

它是一件劈砍用的武器,而且呈弧状,以增加劈砍的威力。

水手刀并不需要使用者有高深的技术,同时它也是海军舰船上的标准武器。

步兵所使用的军刀和水手刀颇为相象。

大炮:黑火药出现不久,大炮也应运而生。

其实,它的构造并不复杂。

一根中空的粗管子,堵塞一头,就是它的全部。

大铁球炮弹从空的一头填入炮管,推到底。

而炮弹和底部之间,就是火药。

大炮的末端有点火孔,可以用火柴来点燃火药。

大炮的威力是巨大的。

大炮可以发射圆球弹,葡萄弹和铁链弹。

圆球弹就是一个大铁球,用来在船板上打洞十分有效;葡萄弹是好多小炮弹,用于撕裂敌船的帆,或是对甲板上的人员造成大面积杀伤;至于铁链弹,则是用长铁链连接的两颗大铁球,打断敌船的桅杆好用得很。

4、海盗食物清单主食——发霉的面粉与米饭(几个月啊,想让它不发霉也难);腌乳酪;菜肴——咸肉与鱼;蔬菜;饮品——不新鲜的淡水;在太阳下曝晒了数星期之久的陈啤酒;蒸馏提取的白兰地;由白兰地、茶、柠檬汁与各种香料调制而成的奇怪混合饮品(加入柠檬主要是为了避免坏血病与佝偻病);水果——钉着铁钉的木菠萝,芒果,香蕉与苹果(钉上铁钉是为了在水果里加入铁质来防止贫血);非常时期的配菜——海鸟;猫;狗;老鼠与臭虫(怕了吧?不过和饿死相比,你吃还是不吃呢?)。

船长的审判在从前海上的日子里,你知道吗?船长就是法律!船员如果对船长不敬或是在战时表现怯懦,他将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5、自助餐是海盗发明的自助餐是当时的海盗最先采用的一种进餐方式,至今世界各地仍有许多自助餐厅以“海盗”命名。

海盗们性格粗野,放荡不羁,以至于用餐时讨厌那些用餐礼节和规矩,只要求餐馆将他们所需要的各种饭菜、酒水用盛器盛好,集中在餐桌上,然后由他们肆无忌惮地畅饮豪吃,吃完不够再加。

海盗们这种特殊的就餐形式,起初被人们视为是不文明的现象,但久而久之,人们觉得这种方式也有许多好处,对顾客来说,用餐时不受任何约束,随心所欲,想吃什么菜就取什么菜,吃多少取多少;对酒店经营者来说,由于省去了顾客的桌前服务,自然就省去了许多劳力和人力,可减少服务生的使用,为企业降低了用人成本。

因此,这种自助式服务的用餐方式很快在欧美各国流行起来。

6、海盗都是独眼形象吗?我们在影视剧看到的海盗大部分都是带着眼罩的独眼龙形象。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所有的海盗眼都瞎了一只?国外比较流行的说法是:由于海盗们必须经常在漆黑的甲板下和明亮的阳光下这两处地方之间变换位置,所以,为了保证有一只眼睛始终能适应黑暗,海盗们才会一只眼睛总带着眼罩。

如果战斗爆发,须转战到甲板下面,他只需要把眼罩换到另一边,就可以马上在黑暗中恢复视力了。

还有一种说法:16世纪以前,用来确定海上坐标的“六分仪”还没有被发明出来,所以那时是用一种叫“直角器”的东西来辨别坐标。

而要想使用直角器,操作者(一般是船长或海盗头子)往往需要长时间直视太阳,因此他们就活活看瞎了一只眼睛。

7、海盗为什么喜欢戴耳环?海盗戴耳环主要与迷信有关。

一些海盗相信戴上这种东西,可明显提高甚至治愈糟糕的视力,因为他们认为耳环的贵金属具有神奇疗效。

另一种说法是,在耳朵上穿孔可预防晕船。

还有其他一些传说:金耳环相当于护身符,能起到保护作用,戴耳环的人不会被淹死。

其实这都是无稽之谈。

不过还有两种比较令人信服的说法,一种是,海盗去世后,他的耳环可以抵消把他的尸体送回家的运费,这样他就不会葬身大海,或者被埋在异国他乡了;另一种是海盗在与敌人近距离交战时,他们在点燃船上的大炮时,耳环上摇摆的石蜡填充物可当作耳塞,避免听力受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