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
全国重点税源企业信息表填报说明
全国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管理内容设置三张信息表,名称分别为:《全国重点税源企业基本信息表》(简称基本信息表或01表)、《全国重点税源企业税收财务信息表》(简称企业表或02表)和《全国重点税源企业货物劳务纳税信息表》(简称货物劳务表或03表)。
填报要求如下:
一、《全国重点税源企业基本信息表》填表说明
《全国重点税源企业基本信息表》是记录和反映重点税源监管企业属性关系的基本情况表,共计32项内容,其中前23项由企业填报,后8项内容为主管税务机关使用或系统软件自动生成。
《全国重点税源企业基本信息表》按年核定一次,应用到年内所有报表期,除变更事项及填报错误,期间不做调整,随《企业税收财务信息表》和《企业货物劳务纳税信息表》一起上报;各项信息的填报说明如下:
二、《全国重点税源企业税收财务信息表》(企业表)
《全国重点税源企业税收财务信息表》是记录和反映重点税源监管企业税收缴纳情况和企业财务情况的报表,共计119项指标,其中80项税收指标,39项财务指标,各项指标的填报要求如下:
1.数据来源。
02表各项指标来源于企业主管税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审核后的纳税申报表、企业财务报告及其他有关资料。
2.金额单位。
02表的金额单位,除“适用税率”(90行)为百分数外,其他项目指标的金额单位均为万元。
3.小数位数。
保留两位小数或按指标要求填写。
4.填写要求。
02表各项指标应逐行填列,对没有数据的项目填“0”,不要留空行。
各项指标中,对注明关系式的指标,相关数据应满足关系式的要求;对未列明关系式的指标,相关数据之间逻辑关系要求正确。
特殊情况不能满足关系式的须附书面说明。
5.国税系统和地税系统具备共同从征管系统采集数据的地区,同一户企业的数据国税局负责采集增值税、消费税、管辖中央企业的营业税、管辖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和企业财务各项指标;地税局负责采集营业税、地方税、管辖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和企业财务各项指标。
6.国税系统和地税系统不具备共同从征管系统采集数据,仍需要由企业填报或由税务部门代企业录入的地区,国税和地税监管的企业要求填报企业全部纳税数据。
7.增值税、消费税、非金融企业营业税和地方税各项指标按月填报,金融企业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企业财务指标按季填报。
8.各税种“已缴税款”指标按税款实际入库时间确定,即:1月份重点税源企业月报的各税种“已缴税款”应该为在1月1日至31日入库税款数(一般应该是上年12月实现的税款在1月份入库数)。
其余所有指标均已所属期的时间确定。
9.《企业表》分“本期”和“累计”两栏,除规定需要填报累计数的指标外,只需填报“本期”发生数,“累计”自动或通过累计计算加总。
增值税、消费税、非金融企业营业税和地方税各项指标按月填报的,“本期”数为月度发生数;金融企业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企业财务指标按季填报的,“本期”数为本季度发生数。
三、《全国重点税源企业货物劳务纳税信息表》(货物劳务表)
《全国重点税源企业货物劳务纳税信息表》是记录和反映重点税源监管企业以货物劳务为对象的税收缴纳情况的报表,共计31项指标,填报要求如下:
1.03表以货物或劳务为对象进行填报,共列了涉及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资源税的31项指标,各项指标均应按货物或劳务分别填写。
2.03表“货物劳务名称”栏和“货物劳务代码”行(0行)应按《全国重点税源监管企业货物劳务代码表》(以下简称货物劳务代码表)所规定的货物劳务名称和货物劳务代码分别填写,不得更改,货物劳务代码由货物劳务大类代码和明细代码组成,共5位。
3.03表原则上要求填报企业的所有货物和劳务,包括免征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货物或劳务,但企业既有免税的军用货物或劳务,又有应税的民用货物或劳务的,只填报民用货物或劳务的数据。
4.填报03表时,企业发生货物劳务代码表中所列货物和劳务较多而一套表格填写不完的,可续填数张表格。
一户企业中属相同货物劳务代码的货物劳务,必须合并在一起填入相应货物劳务代码的行列内,表中不能出现两个及两个以上相同的货物劳务代码。
5.企业用自产的属于货物劳务代码表中所列的货物连续生产属于货物劳务代码表中所列的其他货物时,企业自产自用的部分不作为一个货物来调查,仅调查最终货物的有关数据。
6.金额单位,除“消费税税率(%)”(19行)和“营业税税率(%)”(26行)为百分数,其他项目指标的金额单位均为万元。
7.征收消费税的货物必须填报03表,其他货物和劳务是否填报,由各省根据税源监管工作的需要自定。
XX年重点税源03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