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领导干部如何提升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领导干部如何提升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如何提升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今年以来,我国各地气候条件异常,地震、干旱、洪水、泥石流、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以及矿难、爆炸、泄露等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维稳形势严峻,各级党委、政府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任务极其繁重。

领导干部是一个地方工作的组织者、指挥者,其应急处置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安全稳定的程度和社会发展的速度。

因此,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当前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结合本职工作,本人谈几点粗浅体会,谨供参考:
一、正确认识突发事件的危害性,及时吸取经验教训
一要端正态度。

突发事件具有突然性、危害性强等特点,不仅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建设,甚至还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一些突发性事件中,个别领导对事件的严重性判断不足,采取措施不力,除了能力水平上的差距,还有觉悟和态度的问题。

因此,当遭遇突发事件时,各级领导干部务必保持高度警惕,以对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周全考虑相应的措施和办法,切实增强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不能有丝毫大意和懈怠。

二要检讨成因。

虽然人们在天灾面前无能为力,但我们可以从历次突发性事件中找出人力可为因素,发现其规律性,把危害
降到最低。

比如2008年大亚湾的“6.13”洪灾就暴露出我区水利、防洪设施不足的问题,事后,区委、管委会下大力气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城乡防洪设施、三防指挥系统建设,重点搞好河道整治、水库除险加固和疏导排水设施等,进一步夯实水利基础,从根本上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此外,处置过程中是否存在对策不足、措施不力、考虑不周等人为因素,都是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思考和重视的问题。

三要总结经验。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是避免重复性、重大性失误的基本要求。

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领导干部都要进行深入思考,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要想一想在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中有什么好的做法,查一查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对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要进行归纳整理,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认真研究解决,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和对策。

特别是对关键环节、关键细节更要反复想、重复查,把经验与教训捆在一起来思考,拴在一起来研究,真正把好的经验总结出来,把应该吸取的教训查找出来。

二、善于把握规律,不断增强防范突发事件的预见性
突发事件看上去似乎是“突如其来”,但实际上大多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因此,领导干部要注意摸清规律、把握规律,踏踏实实地做好防范工作,切实做到科学决策,以增强对突发事件的预见性。

一要科学研判形势,争取工作主动权。

从领导干部的实践活动来看,科学研判形势从来都是正确执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
策及作出正确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具体工作中,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自主创新,做到预而后立,谋而后动,只有这样,才能在突发事件面前争得主动、求得先机。

二要注重引导沟通,确保工作协调性。

加强引导和沟通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

一个领导干部要善于按照引导、协调的思路,在事件尚处萌芽状态时就应该给予高度警觉和重视,及早决策予以防范,从而避免事态扩大和矛盾激化。

为加强各部门的协同作战能力,进一步提高快速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执行力,我区针对各类突发事件每年多次组织各部门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消防安全演练、海上救援演练等,提高相关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联动指挥处置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

三要健全奖惩机制,激发工作积极性。

建立健全奖惩机制是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条件,对调动广大群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防灾抗灾救灾的主观能动性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激励方面,要健全物质奖励制度、精神奖励制度、提拔使用制度、晋职晋级制度等,激发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把精力用在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上;在处罚方面,应当健全行政处罚、党纪处分、降职降级等责任追究制度,有效防止和杜绝消极怠工等不良现象。

三、掌握科学方法,确保突发事件处置高效有序
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我区研究制定了一些列应急预案,明确规定了各部门在突发事件中的具体任务和实施办法,并将责任
落实到人,确保各部门按照“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分级负责、综合协调、快速高效”的原则,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任务。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快速反应。

快速反应,是指决策者在知道突发事件的相关情况后,第一时间分析突发事件性质,估计损害结果,确定解决办法并制定应对策略的行为。

由于突发事件往往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因此,决策的快慢直接影响到处置结果。

因此,在这种压力情境下,首先要在第一时间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事件情况;其次,要科学分析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因,快速拿出应对计划,从源头上制止事态蔓延;第三,要全面了解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特点,了解是否有成功的历史经验可以借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针对性强的处置计划;第四,帮助事件参与者和当事人提高对突发事件的认知能力,稳定情绪,防止失控情况发生。

二是果断决策。

果断决策,是指决策者在科学认识和分析情势之后,在面对应急方案的选择及人员救助的实施等具体问题上,必须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雷厉风行的动作、积极稳妥的措施、扎实有效的工作,果断及时地加以处置。

切忌优柔寡断、瞻前顾后,导致延误时机,造成重大损失。

在决策阶段,应当遵循以下的几项原则:第一,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因情施策,因人制宜。

在面对决策问题时,以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依据,千方百计保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第二,必须及时疏导化
解矛盾冲突。

对于有可能存在隐患的问题,切忌放任不管,在控制住事态发展的情况下,要迅速果断地处置隐患问题,防止事态扩大;第三,要保持克制忍让,以解决问题、控制情势发展为首要目标,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第四,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心理素质,保持冷静,不惊慌、不急躁。

三是高效执行。

一个应急方案的成败不仅仅取决于决策,更在于执行。

如果执行不好,再科学的应急方案,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唯有执行到位,才能真正起到应对突发事件、稳定局势,防止事态扩大,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作用。

对执行情况的检测与及时纠正,是保证决策目标实现的基础,因此必须具备以下几点:一要明确任务,责任到人,有明确的执行时间,这三项缺一不可,是保证执行者按照预定计划行动的基础;二要在动态过程中进行控制,强化执行人员的责任心,提升执行能力,更重要的是及时纠偏,保证应急方案的准确实施;三要适当激励,稳定情绪,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人们往往会情绪激动、惊慌失措,有时,在出现一定的人员财产损失之后,群众容易产生沮丧、绝望的情绪。

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应该首先站出来鼓舞大家积极面对困难,团结一致、共度难关。

四是及时善后。

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告一段落之后,应当及时做好善后事宜。

一要敢于面对群众和媒体,敢于在群众和媒体的监督下开展工作。

提高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化、透明度,防止不切实际的误导。

领导干部要尽可能地将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
突发事件涉及的人民群众,让群众能及时地向自己提出意见和要求,使群众及时准确地了解事态的进展情况,并尽量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引导群众的态度和行为;二要安置好受到影响的人员及其家属,及时核拨应急的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三要保证基础设施的运行,如道路、通讯的畅通及水电气的供应等;四要维护好社会治安,防范和杜绝其他危害事件的发生。

总之,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不仅是加强执政能力、打造满意政府的客观要求,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充分认识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准确掌握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科学方法,提高应变能力,更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创新应急管理知识,把握客观规律,不断丰富我们的工作方法,为实现大亚湾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