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美的花束教案

最美的花束教案

(彭德怀担任国家的多种职务,可以说是位高权重,可很多人却亲切的称他为“彭总”,这说明他与大家的关系很好。)
(2)“傍晚,彭总穿着便衣,叫汽车停在离公园还有一条街的地方。”(出示句子)
(彭总穿着便衣,还在离公园比较远的地方就下车了,这说明她不想搞特殊。)读一读,体会彭总的好品质。
(3)根据回答出示课文第7自然段,彭总说话时语气怎样?为什么生气?谁来读一读?(指导朗读)
二、引导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回忆内容。
2.指导再读彭总的话:“……这个规矩不能有!”你们知道这个规矩指什么规矩?彭总为什么说“这个规矩不能有”?
3、你认为彭德怀是怎样的人?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4、集体交流:学生先读自己找到的句子,再谈理解、体会。
(1)“…………很多人亲切的称呼他‘彭总’。”
C.开始苏珊为什么站在门口迟迟没有进去,他担心犹豫什么?当苏珊见到同学们的心情怎样?
D.同学们又是怎样做的?读一读。“自如”是什么意思?从中我们能看出什么?
三、引导学生语文天地d4体会说话人的心情,有感情朗读这段话。
四、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来复述。
五、畅言收获拓展延伸:
?这?
2.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设计:
一、谈话揭题。
1.师:同学们,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在我们这个广阔的地球上生活着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例如,我们中国人就是黄皮肤、黑眼睛的黄种人,还有白皮肤、蓝眼睛的白种人,卷曲黑发、黑眼睛的黑种人……尽管肤色不同,可我们象兄弟姐妹一样生活在地球这个大家庭中。有一位美国诗人就写了这样一首诗——最美的花束
2.学习语文天地中d4。
教学设计:
一、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苏珊的帽子》,谁愿意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读一读呢?
二、品读课文,交流感悟
1.下面请同学们再来读课文,说说通过读文后自己知道了什么?
2.苏珊是个什么样的女孩?学生默读一、二自然段。
? ?师板书:可爱、活泼、渴望生活、有蓬勃的生命力
? 3、得病前和得病后的苏珊有什么变化吗?你能从书中把相关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吗?
六、板书设计:
苏珊的帽子
戴帽子上学(担心、自卑)大家都戴帽子(自如)(老师叫同学戴)
尊重
语文天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本单元中词语和成语。
2.引导学生初读文章《爱因斯坦与小姑娘》
教学设计:
一.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词语。
1.出示“热、熟,宣、宜,闭、闲,乱、刮;引导学生观察写法并组词区别。
2.出示d2中的词语指名学生朗读积累。
4、失去自己的头发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更何况对一个小女孩来说是多么残酷啊!苏珊为什么能自如地到学校去上课呢?请你们自己来学习3—6自然段,小组交流讨论解决以下问题:把相关的句子找出来。
A.老师做了什么???从课文什么地方知道的、读一读。
B.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很关心爱护学生、呵护学生
3、弄懂“你”、“我”、“他”指的是什么?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进一步体会感情。
五、总结布置作业。回家读儿歌、并且要背诵,把课文中好词佳句多读几遍明白它怎样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进一步有感情朗读诗文体会感情。
2、背诵全诗。
教学内容:
一、谈话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最美的花束》一文,谁愿意给大家读读全诗。
5、根据学生所谈的体会及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部分。
6.整体感受。男女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情朗读全文,体会人物品质。
2.学习语文天地d4中的第二题
教学设计:
一、交流谈话,直接导入。
师:同学们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规矩不能有”一课,你们还想读吗?
1.师生共同评价。
2.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1.课文中的你、我、他指谁呢?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
2.自读全诗,练习背诵。
二.再现情境,读中感悟,体味语言美。
1.课文中的你、我、他指谁呢?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
2.自读全诗,练习背诵。
3.指名学生背诵。
三、引导学习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填一填,会用________和________一样________。说一句话。
3.教师评价。
二.引导学生写习作。
1.根据学生介绍要求学生选最了解的同学一方面优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
2.学生打作文草稿。
三.引导学生办板报。
同学自愿结合设计一份板报小样,以发现每个同学的优点为内容。
最美的花束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会写的字5个,会认的字2个。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平等,民主的思想感情和消除种族歧视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认识诗中有关字词。
四、拓展延伸: 读了诗歌,你还想到了什么?
五、总结、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最美的花束
眼睛不同都能看见太阳
头发不同都是漂亮花冠渴望和平
种族不同都像美丽花束
“这个规矩不能有”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会写的字10个,会认的字9个。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教学设计:
一、引导学生在口语交流中学会尊重同学。
1.同桌互相介绍优点,要求态度真诚,发自内心。
2.全班介绍你最了解的同学的优点。
3.?教师评价。
二、引导学生写习作。
1.?根据学生介绍要求学生选最了解的同学一方面优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
2.?学生打作文草稿。
三、引导学生办板报。
同学自愿结合设计一份板报小样,以发现每个同学的优点为内容。
1.可分组分角色演演。
2.指名演的好的上台演。
四、总结延伸
1、学过这篇课文后,你从中学习到了什么?
2、你还想了解彭德怀的其他事情吗?请大家再收集有关彭德怀的故事,下课我们请大家来讲一讲。(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彭总的伟大人格。)
五、板书设计
“这个规矩不能有”
彭德怀
“规矩”?——闭园接待首长
为什么?——不搞特殊化
3.指导观察d3题填写成语。
4.学生交流自己填写的内容。
5.小结。
二.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爱因斯坦与小姑娘》
1.学生自读文章。
2.同桌互相说说文章写了什么事?
3.全班交流。
三.布置作业。
围绕“尊重与平等”写一篇读书笔记,说说自己的看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小组互评,说说同学的优点,学会尊重同学。
2.学习办板报。
1.教师板书课题,夸张双引号,学生观察与以往课题有什么不同?
2.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1.学生带着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同桌互相学习。
2.检测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
3.引导学生解决自己的疑问:“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说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引导学生切入文中抓彭总的动作、语言、神态理解体会彭总的品质,并穿插着交流资料。
3.重点理解课题,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体会人物思想品质。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认识文中有关字词。
2.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教学设计:
一、直揭课题,引导质疑。
2、板书课题:最美的花束
3、齐读课题、设疑问难。
二、初读诗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全诗,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和同学互学。
2.教师通过不同的方法检测。
3.同桌互相读文,达到读准读通。
三、创设情景,引导理解诗文。
1、投影出示:课文中的图
思考:你看到了什么?课文里是怎样说的?同位互相读一读
2、根据学生所谈引导学生体会世界人们平等相处,幸福平等的感情,并切入朗读。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戴帽子吗?平时都在什么情况下戴帽子,今天学习一篇和帽子有关的文章。
2.齐读课题,读完后有什么问题要问呢?
二、引导学习课文。
1.刚才同学的最想知道苏珊为什么要戴帽子吗?她戴着帽子为什么能自如地到学校去上课?
2.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画出认识的字运用常用的识字方法解决。
(4)出示课文第9、10自然段,彭总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态度?(十分坚定)他为什么走出了公园?(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彭总的表情)
5、谁能读出彭总坚定的语气?(练习朗读)
6.引导学生再读彭总的话,结合语文天地,注意问号和叹号的用法,体会说话人的心情。
7.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4.学生讨论后引导学生全班交流。
5、在学生明白她戴着帽子自如到学校上课的原因后,进一上追问“从她能自如到学校上课”这件事你感受到什么?体会到什么?
6、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切入课文指导朗读。
三、整体朗读全文。
四、布置作业:书写生字、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朗读课文,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来复述。
苏珊的帽子
教学目标:
1.会认识本文的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尊重别人。
2.简要地复述这个小故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