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饮食因素与癌症的关系

饮食因素与癌症的关系

饮食因素与癌症的关系
﹙摘录整理人:倪宗胜﹚
饮食因素与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60%以上的癌症发生在消化道,如胃癌、食管癌、肝癌、肠癌、胰腺癌等,其发生都与饮食因素关系密切。

其实如果注意饮食,四成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亚硝胺类、苯并芘和黄曲霉素是公认的三大致癌物质,它们都与饮食有着密切关系。

亚硝胺类化合物普遍存在于谷物、牛奶、干酪、烟酒、熏肉、烤肉、海鱼、罐装食品以及饮水中。

不新鲜的食品(尤其是煮过久放的蔬菜)内亚硝酸盐的含量较高。

可以引发人体所有脏器肿瘤,其中以消化道肿瘤最为常见。

苯并芘主要产生于煤、石油、天然气等物质的燃烧过程中,脂肪、胆固醇等在高温下也可形成苯并芘,如香肠等熏制品中苯并芘含量可比普通肉高60倍。

长期接触苯并芘,除能引起肺癌外,还会引起消化道癌、膀胱癌、乳腺癌等。

黄曲霉素是已知的最强烈的致癌物。

人们经常食用发酵食品如豆腐乳、豆瓣酱等,这类食品在制作过程中容易产生黄曲霉素。

黄曲霉素很可能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原因。

食物致癌排行榜:
1、烧烤食物:烤牛肉、烤鸭、烤羊肉、烤鹅、烤乳猪、烤羊肉串等,因含有强致癌物不宜多吃。

2、霉变物质:米、麦、豆、玉米、花生等食品易受潮霉变,被霉菌污染后会产生致癌毒草素——黄曲霉菌素。

3、隔夜熟白菜和酸菜:会产生亚硝酸盐,在体内会转化为致癌的亚硝酸胺。

4、槟榔:嚼食槟榔是引起口腔癌的一个因素。

5、反复烧开的水:反复烧开的水含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生成致癌的亚硝酸胺。

6、腌制食品:咸鱼、咸蛋、咸菜等产生的二甲基亚硝酸盐,在体内可以转化为致癌物质二甲基亚硝酸胺。

应尽量少吃。

7、熏制食品:如熏肉、熏肝、熏鱼、熏蛋、熏豆腐干等含苯并芘致癌物,常食易患食道癌和胃癌。

8、油炸食品:油煎饼、臭豆腐、煎炸芋角、油条等,因多数是使用重复多次的油,高温下会产生致癌物多环芳烃。

煎炸过焦后,苯并芘会增加20倍,应尽量少吃。

怎样消除食物中的致癌物?
1、咸肉、香肠等肉制品,一般含少量亚硝基化合物。

因含量不高,在食用时弃去汤脂即可,但千万不要油煎烹调。

因为在高温下可促进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使其中的亚硝基吡咯烷和二甲基亚硫胺等致癌物含量增高。

2、咸鱼中含亚硝基化合物较多,因此食用前最好用水煮一下,或者蒸一下,要去掉汤汁再食。

要讲究烹调的前期处理以减少亚硝基化合物含量。

3、盐腌菜在加工前期如果没有处理,则含有一定量的亚硝基化合物,食用时用水煮、热水洗涤等方法可达消除致癌物质。

其中用水煮是不错的方法,如腌制前适量加入维生素C,也可明显降低亚硝基化合物的含量。

更值得注意的是:腌菜用的陈汤切不可反复使用。

4、虾皮、虾米都含有二甲基亚硝胺等挥发性亚硝基化合物。

食用前最好用水煮后再烹调,或在日光下直接暴晒3~6小时,也可消除或降低致癌物。

在选择这些特殊风味食物的同时,搭配维生素含量高的新鲜蔬菜水果是很有必要的;另外从荤素搭配角度也需要勿忘生的新鲜蔬菜水果。

饮食防癌原则:粗、淡、杂、少、烂、素。

粗——粗粮、杂粮、粗纤维类食物。

食物中缺乏植物纤维是近年来癌症越来越多的重
要原因之一。

植物纤维具有“清洗肠道”的功能,它可以促进肠道蠕动,缩短肠内容物通过的时间,减少致癌物被人体吸收的可能,尤其能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粗粮中还含有丰富的钙、镁、硒等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其中硒是一种抗癌物质,能结合体内各种致癌物,通过消化道排出体外。

粗细搭配可互补,以6分粗粮、4分细粮最适宜。

淡——少吃盐和糖。

吃得要清淡一点,包括控制盐、糖及辛辣食品的摄入。

我国推荐为:每人每天摄入盐的量为6克。

3口之家,假设一日三餐都在家里吃,一天18克,一个月消耗500克左右食盐。

盐是诱发高血压的元凶。

人均每天食盐超过20克,明显增加脑血管患病率,同时,胃癌、食道癌、膀胱癌等恶性肿瘤发病率也显著增高。

长期吃得过咸:容易感冒,引发溃疡,催人肥胖,容易患咽喉炎,胃酸过多,血糖升高,引发肾病等等。

糖的摄入过多最大的成果是催人肥胖。

同时,对糖尿病人也十分不利。

辛辣食物对高血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痔疮等都可能带来加重的后果。

杂——食谱宜杂、广。

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一些成分,比如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多酚、黄酮类等,对抗癌都有一定作用,但并不只是推荐任何一种具体的抗癌食物,而是建议食谱有4/5以上的食物来自于蔬菜、水果、全谷以及豆类。

少——食物摄入总量及糖、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均应有所节制。

吃得太饱,会增加患癌的风险。

“每顿都吃得很饱”和“基本上只吃八分饱”的人相比,前者患癌的概率更大。

暴饮暴食的同时,如果还酗酒、吸烟,则雪上加霜,食管癌、胃癌、胰腺癌等消化系统肿瘤都与此有关。

烂——除新鲜水果、蔬菜外,其他食物应煮烂、煮熟。

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和叶黄素根本不怕煮,反而比生吃更能保护身体免于癌细胞侵袭。

尤其是富含类胡萝卜素的胡萝卜、西红柿,以及西兰花和十字花科蔬菜等。

以西兰花为例,加热到60度最理想,能最大限度发挥其抗癌活性,减少患食管癌、胃癌、肺癌、胆囊癌和皮肤癌的危险。

素——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足量的蔬果纤维可预防结、直肠癌,并减少乳腺癌、食道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率。

西红柿可降低前列腺癌危险;西兰花、卷心菜和豆芽能降低患消化系统癌症的几率;草莓、洋葱、大蒜中都含抑制肿瘤生长的成分。

6岁前儿童,每天应摄取5份新鲜蔬果(1份蔬菜约为100克,水果约为150克),6岁—13岁之间儿童及女性每天要吃7份蔬果,13岁以上青少年及男性成人则应每天摄食9份蔬果。

其实,预防肿瘤,并不需要什么灵丹妙药,也不需要名贵药材,关键在于平衡饮食,不挑食,荤素搭配,忌燥热及过分寒凉食物。

只要配合得好,红黄白绿黑等有色彩的食物都是“抗癌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