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

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


对于含曲妥珠单抗方案首选辅助方案: AC→T+曲妥珠单抗方案 多柔比星 60 mg/m2 IV d1 环磷酰胺 600 mg/m2 IV d1 21天为1个周期,共4个周期 序贯 紫杉醇 80 mg/m2 IV 1小时 每周1次,共12周 加 曲妥珠单抗 4 mg/kg IV,与第1次使用紫杉醇时一起用 随后 曲妥珠单抗 2 mg/kg IV,每周1次,共1年;或者曲妥珠 单抗6 mg/kg IV, 每3周1次,在完成紫杉醇治疗之后应用,共1年
( 循证医学之父 )
循证医学 EBM
Evidence-Based Medicine
• 最高等级( I 级) 多研究的汇总分析 最可信 但最难得到 • 最低等级(V级) 专家个人经验和个案报告 最不可信 但又非常重要
多学科合作 共享资源 为患者服务
传统病理
免疫组化 分子病理
HE / IHC FISH
研究表明TAC优于TA或TC
有研究表明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酸胺、氟尿 嘧啶联合化疗。可以到达更高的肿瘤切除率。 化疗剂量:多西他赛80mg/m2静滴、表柔比星 60mg/m2静滴、环磷酰胺500mg/m2静滴、氟尿嘧啶 500mg/m2静滴,每3周为l个周期。
疗程 最适宜的疗程目前尚无定论,通常3-4个疗程新辅助化 疗是比较适宜的。但从促使肿瘤达到完全缓解出发,一 些非随机化的临床试验发现,在不增加化疗毒性的前提 下,对于新辅助化疗有效的患者延长至6~8个疗程,可明 显提高肿瘤完全缓解率,从而更有助于提高其长期生存 率。
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
医学治疗模式的演变 在乳癌治疗实践的体现
听说的 经验的 循证的 个体化治疗
在循证医学时代 倡导个体化治疗
循证医学定义: “谨慎、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 最好研究证据,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 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 力和意愿,将这三者完美结合,做出治疗决 策。” —— Prof David Sackett
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
当前,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新辅助化疗后原发肿 瘤的反应和腋窝淋巴结变化情况是影响患者总生 存率和无病生存率的主要预后因素。化疗后,原 发肿瘤消失(尤其病理学完全消失,即PCR)或淋 巴结转阴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 Bear等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新辅助化疗获得PCR 的患者才能获得最终生存优势。因此,PCR成为 衡量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关键指标。
•AC→紫杉醇方案 多柔比星 60 mg/m2 IV d1 环磷酰胺 600 mg/m2 IV d1 21天为1个周期 序贯 紫杉醇 80 mg/m2 IV 1小时d1 每周1次 •TC方案 多西他赛 75 mg/m2 IV d1 环磷酰胺 600 mg/m2 IV d1 21天为1个周期 •AC方案 多柔比星 60 mg/m2 IV d1 环磷酰胺 600 mg/m2 IV d1 21天为1个周期
新辅助化疗对雌激素、孕激素的影响
乳腺癌是激素依赖性肿瘤,它的生长依赖于雌激素、 孕激素。 雌激素、孕激素受体是乳腺癌的预测因子和预后因 子。不仅预测内分泌治疗疗效,也有助于预测哪些 患者可从新辅助化疗中获益。 Berry等研究了6644例乳腺癌患者,发现ER阴性较 ER阳性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更受益。 新辅助化疗前ER和PR状态发生了改变,ER 和PR在 化疗前阴性表达的病例在新辅助化疗后转为阳性表 达的比例大,而化疗前阳性转为阴性病例却相对小, 可能是由于受体阴性的乳腺癌细胞对新辅助化疗更 敏感,留下对化疗不敏感的受体阳性细胞。
TCH方案 多西他赛 75 mg/m2 IV d1 序贯 卡铂 AUC=6 IV d1 21天为1个周期,共6个周期 加 曲妥珠单抗4 mg/kg,第1周 随后 曲妥珠单抗2 mg/kg,共17周 随后 曲妥珠单抗6 mg/kg IV,每3周1次,共1 年
Her-2 阳性乳腺癌诊疗专家共识 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用药时机 • 推荐AC - TH • 不适合蒽环药物的患者可以用 TCH • 也可以完成化疗后开始 H • 辅助治疗已经结束, 处于无病状态的患者 可以使用H ( HERA )
Fisher等发现原发灶切除后外周血循环中 生长因子的水平增高,从而促进了转移肿 瘤的快速增长;这种处转移病灶的肿瘤细 胞增殖指数及血循环中生长因子的水平增 高提示肿瘤原发病灶切除后,转移灶中的 大量周期外的G0期肿瘤细胞进入增殖期, 转移肿瘤可很快出现快速增长的现象。
化疗的方案选择
不含曲妥珠单抗方案首选辅助方案: TAC方案 多西他赛 75 mg m2 IV d1 表柔比星 60 mg/m2 IV d1 环磷酰胺 500 mg/m2 IV d1 密集AC→密集紫杉醇方案 多柔比星 60 mg/m2 IV d1 环磷酰胺 600 mg/m2 IV d1 14天为1个周期 序贯 紫杉醇 175 mg/m2 IV 3小时 d1 14天为1个周期
表柔比星
表柔比星主要是防止MRNA形成,抑制DNA、RNA的 合成,对细胞周期阶段均有作用,为细胞周期非 特异性药物;
环磷酰胺
环磷酰胺为最常用的烷化剂类抗肿瘤药,进入体 内后,在肝微粒体酶催化下分解释出烷化作用很 强的氯乙基磷酞胺(或称磷酸胺氮芥),而对肿瘤 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
氟尿嘧啶
氟尿嘧啶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对增值细胞各 期均有杀伤作用。
由于新辅助化疗的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LABC的治疗 模式逐步从单纯手术转变为“新辅助化疗+局部治疗” 的模式。“三明治”疗法。 新辅助化疗后,单纯手术、单纯放射治疗或手术与放 疗相结合的治疗都曾被应用于LABC的局部治疗中。
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放疗
原则来讲所有LABC患者均应接受放疗,壁、腋窝、锁骨上区域和内乳淋巴结区
过曲妥珠单抗,术后辅助推荐曲妥珠单抗治疗。
• 术前新辅助治疗用过曲妥珠单抗的患者,术后辅 助推荐曲妥珠单抗,治疗总疗程 1年。
部分化疗药物作用机制
已有研究表明ER阳性的乳腺癌对化疗的反应没有ER阴性的乳腺癌好
多西他赛及表柔比星均是乳腺癌化疗是最具活性药物之 一,有效率分别为59%、73%。 其中有关多西他赛的研究认为,其对LABC新辅助化疗的 : 疗效尤佳,甚至对于蒽环类无效的,仍有超过40%的有效 率。在多西他赛和蒽环类的联合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研 究报道中,肿瘤的总体缓解率可达40%-94%。
Her-2 阳性乳腺癌诊疗专家共识 新辅助治疗
• 临床应用时, 要注意短期的使用可能获得更高的 pCR, 但并不一定获得更长的无病生存, 更难以确 定OS的改善, 也不能代替后续长期的辅助治疗
• 设计方案要谨慎考虑科学性和伦理学原则
新辅助治疗后的 术后辅助治疗问题
• 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如果术前新辅助治疗未用
资源共享
BC patients
Doctor
新辅助化疗是目前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主要方 法之一,随着保乳手术率的增加,新辅助化疗也 常用于早期可手术乳腺癌,它不但是乳腺癌全身 治疗的一部分,降低了临床分期,提高LABC的手 术切除率,而且增加可手术乳腺癌的保乳机会, 同时也可获得体内药敏结果,为指导术后的辅助 化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动物实验发现,新辅 助化疗可以抑制肿瘤切除后远处微小转移灶的增 殖,减少肿瘤对化疗的耐药,从而提高肿瘤的疗 效。
局部晚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绝经前应用他莫昔芬,绝经后应用芳香化酶 抑制剂,对于绝经前的高危人群可考虑应用 卵巢去势+芳香化酶抑制剂
多西他赛
多西他赛属紫杉烷类药物,它能通过实质上“冻结” 细胞内在骨架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分化,细胞骨架由 微管组成,而微管在细胞周期中会适时发生装配和 分拆现象。多西他赛促使微管装配并阻止微管分拆, 由此抑制肿瘤细胞分化,最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同时其水溶性比紫杉醇好,抑制微管解聚解力也较 紫杉醇大2倍,另外研究表明,多西紫杉醇与环磷酸 胺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