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体公文写作中的常见错误
为着论述的方便,本文将“印发、转发或批转”简称“印转”。
所谓复合体公文,是指在文本结构上明显由两部分构成的印转类公文。
其中,前一部分是“印转语”,它类似“按语”,一般说明被印转文件的名称、拟制机关、会议通过或生效日期以及有关的执行要求等;后一部分则是加印上去的被印转文件。
这两部分都是公文主要、核心信息的载体。
这类复合体公文以通知、通报、命令居多,有时还有决定、函等文种。
复合体公文在内容构成上比一般单体公文复杂,而且还往往涉及到两个甚至多个发文机关,所以,实际公文制作中常常出现诸多形式、内容上的不当甚至错讹。
这些不当和错讹主要在以下两大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一、标题的拟制
1.冗长累赘,不简洁
这一问题主要出现在转发类公文中。
此类公文的标题往往要写明被转发文件的发文机关以及文件名称。
如果是直接转发某一机关的某文件,则按标题制作的一般原则拟题,标题构成一般是:发文机关+“转发”+被转发文件的发文机关+被转发文件名称(或其主要内容)+文种,如“××市人民政府转发××省人民政府关于××××意见的通知”。
但在实际工
作中,往往出现逐级、多层转发的情况,如标题“××区财政局转发《××市财政局转发<财政部关于纠正干部职工借用、拖欠款问题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
这种绕口令式的标题令人望而生厌。
根据标题制作的—般原则,既要简洁,又要揭示公文的核心内容,还要保留上级权威机构名称,我们可以将其改写为:“××区财政局转发财政部关于纠正干部职工借用、拖欠款有关文件的通知”。
2.成分多余
标题中成分多余,主要表现在一个标题中词语的重复性出现,如上条引例中的多个“转发”和“通知”。
另外,介词“关于”在一个标题中多次出现也是实际公文写作中较为常见的错误现象,如“××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关于××××管理办法》的通知”,词语“关于”的重复使标题读起来别扭。
公文标题中一般要在发文机关后用介词“关于”领起事由,同时,“关于”也隔离了发文机关与事由之间的动宾关系,表明动作行为的主体与发文机关并不一致,使表意清楚、准确。
因此,多数情况下,“关于”不可省略,否则造成歧义。
如“××市公安局关于加强××××工作的通知”就不可写成“××市公安局加强××××工作的通知”,因为原标题的意思表明“加强”行为的主体并非发文机关“××市公安局”,而改写后的标题意思却表明“加强”行为的主体是“××市公安局”,这就有违原意了。
但在印转类公文中,动词“印发”、
“发布”、“转发”或“批转”的行为主体就是发文机关,所以事由前省略“关于”不会造成歧义。
上例中“转发”的行为主体就是“××省教育厅”,故前一个“关于”应省掉。
同理,“××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市文化局关于××××意见的通知”中的前一个“关于”应省掉。
3.标点符号错误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三章第十条第六款明确规定:“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但实际公文写作中,与该款规定相违背的标题却屡见不鲜,有的是不该用的却用了,如“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与科技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关于转发《教育部关于向‘焦裕禄式的教育局长’胡昭程同志学习的决定》的通知”等等。
此处的“意见”、“决定”都不是法规、规章,因此不可用书名号,可分别改写为“印发关于加强与科技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转发教育部关于向胡昭程同志学习的决定的通知”。
有的是该用却不用或错用了,如“关于印发‘药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工作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关于印发零售药店设置暂行规定的通知”等等。
此处“规定”属于规章类,故应用书名号标注,可分别改写为“关于印发《药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工作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关于印
发《零售药店设置暂行规定》的通知”。
二、被印转文件的处置
实际复合体公文写作中,常见将被印转文件当附件处置的错误现象,格式上表现为以“附件说明”的方式标识附件名称,甚至将被印转文件置于公文版记之后。
所谓“附件”,是相对于主件而言的、附属于公文主件的材料。
对公文的效力而言,附件或许很重要,但它并不承载公文的核心信息,它一般仅仅是对公文正文在相关方面起补充说明或参考、凭据、印证等作用(当然也是公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形式上,它的名称一般也不会在公文标题中出现,甚至在正文中也不会被提及,如一些图表、、条据或其他印证性物件。
有时候它们会在正文里以括号的形式被提到,但或许因为它们是实物性的,无法穿插或粘贴在公文正文中;或许虽是纸质的原件或复印件,但若穿插或粘贴在公文正文中,会隔断公文前后意思的连贯而造成阅读上的不便,也影响公文的文面美,这时需要将其从主件中抽出而作为附件单独表述。
更多的情况是,它们只是那么“突兀”地以“附件说明”的形式在生效标识后被提到,在公文正文里则根本就不会被涉及。
相比之下,被印转文件在公文中的表现形式和作用则大不相同。
形式上,这类文件的名称一般会出现在复合体公文的标题里,如标题“关于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的通知”。
标题是文章核心内容的凝聚,文件“《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在标题中出现,它在此公文中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内容上,处于复合体公文前面的“通知”、“通报”或“令”等,其作用和地位类似于“按语”或“编者按”,而被印转文件一般都承载着公文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
它们在整份公文中的性质、地位、作用与附件明显不同,它们绝不是补充说明或参考、凭据、印证性的,而是承载着公文正文意义的延续。
有些复合体公文即使未把被印转文件当附件处置,也在格式上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因为结构上的双重性(被印转文件前面的“通知”或其他文种本身和被印转文件)而出现两套格式,各有各的成文日期,各有各的印章,各有各的眉首、版记等。
因此,写作复合体公文,要视具体情况,在格式上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
1.当它们是印发(或发布、公布)类文件时(如“国务院关于发布《××××办法》的通知”)。
被印发的一般是法规或规章(含章程、条例、办法、规定等),而法规或规章是管理类文书,不是行政公文,所以不能直接发布,只能借助国家行政公文来发布,此时,公文的发文机关与印发法规或规章的机关是一致的,所以就不存在一份公文有两个发文机关的问题,印发时直接在公文生效标识之后加印被印发的法规或规章即可。
但有时可能出现两个日期:一是公文的成文日期,
一是法规或规章的通过或成文日期,此时要对法规或规章的通过或成文日期进行技术处理:要么省略不标,要么将其移至法规或规章标题之下(或以括号标注)。
2.当它们是转发(或批转)类文件时(如“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意见的通知”)。
此时,转发机关与被转发文件的发文机关不一致,被转发文件的发文机关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是法定作者,因为职权所限不能由自己直接发文,需要经过其他机关转发文件。
被转发的文件也有自己的一套格式。
此种情况下,若不进行技术处理,就可能出现一份公文两套格式的情况。
此时就应当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以取消被转发文件的独立性,使其成为转发类复合公文的一个组成部分。
具体办法是:去掉被转发文件的眉首、版记,将其发文字号移至被转发文件标题的右下侧;去掉被转发文件的主送机关;将被转发文件的发文机关移至其标题之下(或以括号标注),若其已在复合公文的标题或“转发语”里出现,则可省略;去掉被转发文件的印章;去掉被转发文件的成文日期或移至其标题之下(或以括号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