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控制钢筋闪光对焊质量qc成果

控制钢筋闪光对焊质量qc成果

开展QC活动
控制钢筋闪光对焊质量
单位:中铁十六局集团四公司
小组名称:六沾复线W3标工程指挥部一工区QC小组发表人:王占东
发表日期:二○○八年十一月十二日
中铁十六局集团第25次(2008年度)QC小组成果发表会材料
开展QC活动
控制钢筋闪光对焊质量
一、工程概况
贵昆铁路六盘水至沾益段新建二线线路全长247.633km,设计时速160km/h,铁路等级Ⅰ级。

W3标段东起天生桥双线特大桥,西止三联隧道。

正线长度12828.08m。

其中天生桥双线特大桥是全线最高、跨度最大的桥梁,最高桥墩78m,主跨采用68+2×128+72现浇连续梁,施工难度大,质量标准高。

该桥主筋焊接大量采用闪光对焊技术,因此控制好闪光对焊质量尤为重要。

三、择题理由
1、2008年4月~7月,小组针对工地的实际情况,对本工程已制作完成的对焊接头合格率进行了调查,共抽样180点,不合格点数为18点,占总数的10%,合格率平均为90%,具体统计如下表所示:
天生桥已制作完成的闪光对焊接头质量统计表
2、根据对上述闪光对焊接头质量的统计数据,我们进行了不合格点频率统计和绘制了不合格频点排列图:
不合格点频率统计表
接头有氧化膜、夹渣现象
轴线偏移及钢筋表面微溶
接 头 烧 伤 现 象
四、预期目标及可行性分析
根据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要求,而且要达到本工程的质量目标,必须严把钢筋加工过程的质量。

通过对焊接接头质量的调查,通过小组活动只要将焊接接头主要问题解决(既接头氧化膜夹渣及轴线偏移)90%,就可使接头不合格率下降12.2%×59.1%×90%=6.4%,合格率可达90%+6.4%=96.4%,因此我们确定目标为钢筋闪光对焊一次合格率95%。

五、QC 小组活动情况
(一)计划阶段(plan )
时间:2008.4.25~2008.5.10
1、原因分析
通过不合格点频点排列图可以看到接头中有氧化膜夹渣的频率为38.8%,轴向偏移的频率为

格率
活动前
活动后
33.3%,两项累计频率达到72.1%,为A类因素,是影响闪光对焊接接头合格率的主要问题,因此我们针对问题进行了小组活动,通过分析讨论,绘制了因果分析图如下:
2、要因确认
根据因果图,我们针对找到的十四个末端因素进行了要因分析,并对各种因素进行现场调查和讨论分析,确认要因如下:
3、制定对策
针对确定的要因,小组展开讨论,制定了相应的对策:
(二)实施阶段(DO)
实施一
由小组组长亲自负责制订针对钢筋焊接质量相关管理制度。

首先做好相关的调研工作,由工长跟班进行调查,并充分听取工人的意见,制定了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的相关制度。

着重对整个班次的管理,让班组整体水平都有提高。

要求焊工本身必须注重质量问题。

每焊一批,都必须认真进行自检,发现不合格的自行切除重焊,直至合格。

每班均由钢筋工长验收点数,要求逐根进行检查,外观不合格者不予验收,不计工作量,并要求焊工重焊。

如重焊数量超过5%进行处罚,一次合格率达到98%以上的进行奖励,充分调动了班组的积极性。

为提高钢筋一次焊接合格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实施二
针对操作人员培训不到位,由工区总工及施工员负责从理论到实际操作都进行了培训。

虽然所有操作人员均具备操作证,但人员实践经验参差不齐,理论水平均有所欠缺。

由总工对操作人员进
行理论培训,采用集中上课的方式使工人的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并请了有经验的技师到现场边操作边讲解,让每个人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使工人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所有操作人员均熟练掌握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

最后经理论和操作考试,所以人员均通过考核,达到了要求。

实施三
由机械员及试验员对所使用电焊机进行全面的检查、维护、保养,清理电极钳口氧化物,并要求操作人员根据情况及时清理,由机械员进行检查和监督。

对电极变形及夹具磨损较大的预以更换,产生晃动的进行维修坚固,并按公司要求制定检修计划,定期检查、维修保养。

保证闪光对焊焊接质量。

实施四
因钢筋断面不齐和钢筋端头歪斜有很多共性,两项合并实施,由施工工长及质检员负责,要求班组在对焊前清除15mm范围内的铁锈、污物等,防止钢筋间接触不良引起“打火”。

针对下料时操作不熟练的问题,我们指定了有经验的工人进行操作,设置专人使用调直机械或切割机对钢筋端头弯曲处进行调直或切除,两边钢筋轴线偏差不得超过0.5mm。

下料和切除钢筋时应使端面平整,如果钢筋端面不够平整,可在开始时增加一次闪光闪平端部。

焊接完毕,待接头处由白红色变为黑色,
才能松开夹具,平稳取出钢筋,以免产生弯曲。

焊工必须
注重质量问题,每焊一批,都必须认真进行自检。

钢筋工
长进行全面检查,专职质量员对每一批闪光对焊接头成品
均要按规范要求进行抽检,并配合试验员及时取样送检,
检查合格才准予使用。

严格质控流程,杜绝不合格品流入
施工。

实施五
钢筋闪光对焊是将两根钢筋安放成对接形式,利用焊
接电流通过两钢筋接触点产生的电阻热,使金属熔化,产
生强烈飞溅,形成闪光,迅速施加顶锻力完成的一种压焊
方法,是电阻焊的一种。

对焊的过程如图所示。

施焊时要求被焊钢筋平直,经过除锈,安装钢筋于焊机上要放正、夹牢;夹紧钢筋时,应使两钢筋端面的凸出部分相接触,以利均匀加热和保证焊缝(接头处)与钢筋轴线相垂直;烧化过程应该稳定、强烈,防止焊缝金属氧化;顶锻应在足够大的压力下完成,以保证焊口闭合良好和使接头处产生足够的镦粗变形。

从施工工艺可以看出,现场操作时人为因素和施工操作方法对焊接质量影响很大,要严格控制
顶锻速度、压力及加热温度等参数。

若顶锻不及时、顶锻压力太小,或加热温度不足,空气就会进入焊口,形成夹渣、氧化膜,焊接接头就不牢固;若加热温度太高,就会产生“过烧”现象,也会影响接头强度;若顶锻压力太大,则可能产生开裂的现象。

在经过培训后,我们利用业余时间和一些废旧钢筋让工人进行反复实践,使他们熟练掌握操作工艺,确保每个操作人员均能根据钢筋接头情况的不同及直径、级别的不同灵活掌握各项参数。

使钢筋焊接一次合格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实施六
2008年5月16日由现场技术员对技术交底进行细化,特别针对焊接过程的预热等要求进行细化,强调采用闪光-预热闪光焊时,宜采用电阻预热法。

预热留量应为1~2mm,预热次数应为1~4次;每次预热时间应为1.5~2s,间歇时间就为3~4s。

并应区分一次烧化留量和二次烧化留量。

一次烧化留量等于两根钢筋在断料时切断机刀口严重压伤部分,二次烧化留量不应小于10mm。

并对调伸长度、烧化留量、顶锻留量以及变压器级数等焊接参数也进行了更详细的交底。

并组织工区有关管理人员及班组作技术交底和责任划分,坚持每周一次技术交底的制度,明确施工工艺、程序;在施工过程中由每个班组进行自检后再由项目部的质安员和相关QC活动控制人员对每道工序进行专项检查、签字形成记录,以备追溯。

经过六阶段实施,闪光对焊外观质量效果改善明显,外观照片如下:
(三)效果检查(CHECK)
1、目标完成情况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QC小组对实施效果不断的进行检查和改进,焊接一次验收合格率不断提高,2008年8月时已抽查300点,不合格15点,合格率已达95%,在接下来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狠抓落实,加强督促检查。

2008年11月活动结束时,共抽查400点,不合格为16点,抗弯和抗拉试验一次验收合格率为96%,超出规范要求。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合格率已经从活动前的90%达到了活动后的96%,达到了我们最初设定的95%活动目标,活动取得成功。

2、经济效益
通过本次QC 小组活动,钢筋闪光对焊一次合格率上升6%,本桥约130000个接头,按每个接头10元计,节约费用130000×10×6%≈7.8万元。

扣除本次活动的支出3000元,本次活动取得经济效益约7.5万元。

3、社会效益
通过活动,对钢筋闪光对焊接头质量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受到了业主的好评,为公司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为该工程达到创优目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巩固总结(ACTION )
1、小组活动完成了预定目标。

通过本次活动,提高了大家的质量及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

2、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进一步巩固所取得的成果,我们将本次施工工艺进行了整理归纳和总结,对原有的《钢筋闪光焊接作业指导书》进行了完善。

并得到指挥部技术部门的认可,下发到各工区推广应用。

六、遗留问题和今后打算
(一)遗留问题
活动前 活动后
目标值
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但由于施工现场用电量较大,有时降低了闪光对焊机电压,影响闪光对焊效果的因素,我们已经与变电所联系,增大变压器容量,在今后的施工中进一步改进。

(二)今后打算:
进一步普及QC教育,坚持开展QC活动,努力实现QC活动经营化、制度化、规范化;
在以后的QC小组活动中,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严格遵循PDCA循环过程,对施工现场出现新的问题进行攻关,确保工程质量。

- 10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