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湿敷疗法

中药湿敷疗法

中药湿敷法山东枣庄中医院王燕鸣摘要: 湿敷疗法,是指用纱布蘸药汤敷患处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法是根据病情配方,将配方的药物加工成药散,或水煎汤,或用95%的酒精浸泡5-7天,即可使用。

使用时用消毒纱布蘸药液敷在患处,l-2小时换药1次,或3-5小时换药1次。

有些疾病(如痈肿)可先熏洗,后湿敷,这样可增强疗效。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8.湿敷法一、何为湿敷法和文献记载湿敷法是用纱布浸吸药液,敷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法。

古称溻法。

从现有文献看,湿敷(溻)方首见于《肘后备急方》,该书载:“又丹痈疽始发浸淫进长并少小丹擒方”。

《刘涓子鬼遗方》称本方为“擒汤方”,并叙述有“令极冷,擒肿上”及温洗疮上”,“令恒湿”的冷敷和热敷两种方法。

至唐•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已载有数种溻方,如“揄肿方”,“治痈疽始作,肿赤掀热长甚速方”,“升麻揄汤方”,“大黄擒洗方”等。

对于具体应用方法也有论述:“故帛四重内汁中”,“故帛两重内汤中”,“擒肿上,干易之,日夜数百度”,“常令湿”。

这和现在临床常用的湿敷法是完全一致的。

二、操作方法和标准把所选药物浸泡、煎汤取汁,将5~6层纱布置于药液中浸透,挤去多余药液后,敷于患处。

一般每1~2小时换1次即可,如渗液不多,可4-5小时换1次。

湿敷法操作评分标准三、操作流程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8.1 评估8.1.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8.1.2 患者体质及湿敷部位的皮肤情况。

8.1.3 心理状况。

8.2 目标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

8.3 禁忌证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

8.4 告知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8.5 物品准备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敷布数块(无菌纱布制成)、凡士林、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等。

8.6 操作程序8.6.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8.6.2 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

8.6.3 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

8.6.4 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

8.6.5 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

8.6.6 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8.7 护理及注意事项8.7.1 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8.7.2 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8.7.3 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8.8 湿敷法操作流程图湿敷法操作流程图见图15 (注:电子版从略)。

图15湿敷法操作流程图三、中药湿敷疗法禁忌与注意事项(一)禁忌证1、一般内科疾病不宜使用。

2.大疱性皮肤病及表皮剥脱松解不宜使用。

(二)注意事项l. 纱布从药液中捞出时,要拧挤得不干不湿,恰到好处。

过干了效果不好,过湿了药液漫流。

2.药液不要太烫,防止烫伤。

3.药物组成可根据不同的疾病,作适当的调整和化裁。

4.在应用湿敷疗法的同时,还可根据病情适当配合熏洗、药物内服和针灸等疗法,以增强疗效。

5.注意保持敷料湿润与创面清洁。

四、主治病症简介一、急性肠梗阻葛根皂角汤(《俞穴敷药疗法》) 葛根、皂角各500g。

上药加水4000ml,煮40分钟,去渣,取4块10层30cm见方的纱布,浸药液交替在腹部湿热敷,每次l小时,每日2~3次。

功能理气通便。

主治急性肠梗阻。

二、胁痛麻菜汤(《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鲜麻菜1棵。

草药切碎,煎汤,以毛巾或纱布浸药液,趁热湿敷痛处。

每日3~4次。

每次20分钟。

药液不可内服。

功能理气活血止痛。

主治胁痛。

三、癫狂礞石癫狂汤(经验方) 透骨草20g,礞石20g,艾叶、菖蒲、远志、郁金、胆南星、茯苓、法半夏各lOg。

上方礞石先煎3D分钟,再加入其余药物煎煮30分钟,去渣,将一块洁净纱布浸泡于药汁中,使之湿透。

取出,温度适中后敷于患者神阙、气海、关元穴处15分钟。

然后再浸泡于药汁中再敷于心俞15分钟,每日1次。

功能清热化痰,重镇安神。

主治各型癫狂。

四、失眠刺五加安神汤(经验方) 刺五加、磁石各20g,茯神20g,五味子lOg。

先煎煮磁石30分钟,然后加入其余药物再煎30分钟,去渣取汁。

将一块洁净纱布浸泡于药汁中,趁热敷于患者前额及太阳穴,每晚1次,每次20分钟。

功能镇惊安神。

主治各型失眠。

五、不育症生精汤(经验方) 熟地、枸杞子、山药、楮实子、菟丝子各15g,淫羊藿12g,泽泻、山萸、丹皮、茯苓、透骨草各lOg,丁香9g。

上药加水2000ml,煎至药液约1000ml时去渣,将毛巾浸泡于药液中,取出毛巾绞去多余药汁至不自然滴水为度,将其敷于丹田穴。

敷3次后再同法热敷命门、肾俞共3次。

此法可于先内服上述中药2次后进行。

每日1次。

功能补肾生精。

主治阴阳两虚之精子缺乏症。

六、坐骨神经痛干姜乌头汤(《中药贴敷疗法》) 干姜60g,乌头20g,干辣椒30g,木瓜25g。

上药加水2000ml,煮30~40分钟,趁热熏患部,水温后以纱布浸药汁热敷患部,反复2~3次,每日2次,7天1疗程。

功能散寒止痛。

主治寒痹型坐骨神经痛。

七、失语玉蝴蝶汤(经验方) 玉蝴蝶、桔梗、薄荷各lOg,白芷6g。

上药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

将洁净纱布浸泡于药汁中,取出敷于神阙穴、肺俞穴,每日1次。

功能宣利肺气。

主治各型失语。

八、痈一味消肿汤(《中药贴敷疗法》) 黄芩6g。

将晒干的黄芩切碎,投入500ml水中,火煎20分钟过滤;然后放入无菌纱布浸泡3天,即得黄芩纱条敷料。

将患处用双氧水消毒后,覆上黄芩纱条,再覆以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2次,2日1疗程。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痈、疽、疔、疖。

九、颜面痈肿三黄汤(湖北中医杂志1985;(1):20) 黄芩、黄柏、黄连各10g。

上药煎沸5~20分钟,待冷却到40~C左右,视病灶大小,取敷料块或毛巾折4~5层,面积稍大于病灶范围,浸透药液敷于患部。

每次1小时左右,每日3~4次,3天为1疗程。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颜面部痈肿未溃者。

十、臁疮蚯蚓水(中医杂志1957;(5):18) 大的活蚯蚓30~50条。

以凉水洗净活蚯蚓,放入杯内任其吐出泥土,约2~3小时后,再经水洗放于洁净之玻璃杯内,然后撒白糖15g,放在冷暗处经15小时左右,蚯蚓体内水分即全部渗出与糖溶化,遂成一种淡黄色粘液,然后去蚯蚓,将溶液过滤消毒(煮沸或高压蒸气),即成蚯蚓水,放于冷暗处或冰箱内,以防腐臭。

用时先用生理盐水拭净患部,然后按创面大小剪纱布放入蚯蚓水内浸透,以消毒镊子将其敷于疮面,同时外敷消毒纱布5~6层,用绷带固定,每日或隔日1次,疗程2ro~30天。

功能清热利湿敛疮。

主治臁疮,亦可治小儿腮腺炎。

十一、褥疮蛋姜水(新中医1990;22(8):18) 干姜粉lOg,生姜汁40ml。

上药经高压灭菌后,取蛋清60ml,生理盐水400ml,和好搅匀,用纱布敷料在配好的溶液里浸泡后,取出敷于疮面,隔2~4小时换药1次,或连续湿敷即可,10天1疗程。

功能温经活血敛疮。

主治褥疮。

十二、烧伤黄连水(经验方) 黄连适量。

将黄连煎水制成5~10%黄连水备用。

用时注意痂下有无积脓,如有积脓,应剪除痂皮,予以引流;创面上用纱布浸药湿敷,每日2~3次,10日1疗程。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烧伤已有感染者。

十三、虫咬螫伤黄柏水(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4):248) 黄柏5g,元明粉3g。

上药水煎,取纱布浸药液湿敷患处,每日4~6次。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

主治各型虫咬螫伤。

十四、带状疱疹雄茶酊(福建医药杂志1986;8(3):63) 雄黄30g,儿茶60g,七叶一枝花30g,金银花lOg,蛇床子90g,白英90g,半边莲60g,白藓皮60g,75%酒精lOOml。

将上述中药浸入酒精中,浸泡1周后,经过滤装瓶备用。

用时,取纱布浸药液湿敷患处,每日4次,一般连续敷药4~6天可愈。

功能清热解毒燥湿。

主治带状疱疹溃破糜烂渗出者。

十五、湿疹马齿苋水(《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马齿苋60g(鲜品250g)。

洗净加水2公斤煎煮20分钟(鲜品10分钟),弃渣。

用时取净纱布6~7层浸药水湿敷患处。

每日2~3次,每次20~40分钟。

功能清热利湿。

主治急性渗出性湿疹。

十六、剥脱性皮炎生甘草煎液(《实用中医皮肤病学》) 生甘草60g。

上药加水煎成药液,然后以毛巾或纱布蘸取药液湿敷患处,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各型剥脱性皮炎。

十七、阴道炎大蒜汁(《民间中草药验方选》) 大蒜头。

去皮洗净,捣汁,浸湿消毒纱布,睡前塞入阴道深处,放置15~30分钟后取出。

连用7天为1疗程。

功能解毒杀虫。

主治滴虫性阴道炎。

十八、小儿麻疹透疹汤(赤脚医生杂志1974;(2):29) 生麻黄、桂枝各9g、浮萍、西河柳、樱桃核、芫荽子各15g。

上药煎汤1000ml,煎好后去渣乘热用毛巾或纱布蘸湿,轻轻擦熨头面、心胸部皮肤,稍冷即换,如此反复5~10分钟,每日4~5次,每剂药使用2~3次后更换,2~3天为1疗程。

功能发表透疹。

主治麻疹透出不畅。

十九、天行赤眼黄柏菊花液(新中医1975;(4):8) 黄柏30g,菊花15g。

上药加开水500ml浸泡2小时,用纱布滤过,以此药汁用纱布湿敷,每次10分钟,每日2次,连用1~2天或至病愈。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急性结膜炎。

二十、麦粒肿食盐水(《中国民间疗法》) 食盐15g。

将食盐用开水溶化,待温,以消毒纱布蘸盐水湿敷患处,轻者3~5小时换1次,重者1~2小时换1次,3天为1疗程。

功能消肿散结。

主治麦粒肿。

参考文献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