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国家预算
中央预算
地方预算
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
市(自治州、盟)预算
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旗预算)
乡(民族乡、镇)预算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第三节 预算立法及预算程序
•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1994年3月22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自1995年1
月1日实行。 国家预算法的指导思想
我国的国家预算制度始于清朝末年。1898年(清光绪24年) 在戊戌变法《明定国事诏书》中有“改革财政,实行国家预算”的条 文。1908年( 清光绪34年),清政府颁布《清理财政章程》,计 划于1910年(宣统二年)起试编国家预算。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 府也编制了它的预算。
国家预算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二、预算年度
• 预算通常按年编制。
• 预算年度指预算收支的起始的有效年限,通常为一年。
• 预算年度的分类:
• 历年制:从1月1日至同年12月31日,采用历年制的国家最多,如法国、 德国、奥地利、意大利、中国等。
• 跨年制:即从某年某月某日开始至此年某年某月某日止,中间历经12个 月,跨越两个年度。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三、国家预算的原则
• 公开性 • 可靠性 • 完整性 • 统一性 • 年度性 • 法律性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类别及组织形式
• 国家预算的类别:
(1)按预算编制的形式分类,可以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单式预 算是指将国家的全部财政收支汇集编入一个总预算内,形成一个收支项 目安排对照表。复式预算是指将国家的全部财政收支按其经济性质汇集 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从而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
第十三章 国家预算和财政体制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一般概念
• 国家预算的产生及意义 • 预算年度 • 国家预算的原则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一、国家预算的产生及意义
• 国家预算的概念 国家预算是国家财政的收支计划,是以收支平衡表形式表现
的、具有法律地位的文件,是国家财政实现计划管理的工具。 ◆从形式上看,国家预算就是按一定标准将财政收入和支出分门别
• 自4月1日至此年3月31日止为一个预算年度,如英国、加拿大、 日本、新加坡等国家采用
• 自7月1日至此年6月30日止为一个预算年度,如瑞典、孟加拉 国、巴基斯坦、埃及等国采用
• 自10月1日至此年9月30日止为一个预算年度,如美国、泰国 等国采用。 各国预算年度的采用主要考虑该国的国情、历史的原因、 传统习惯等因素。
(1)强化预算的法律约束力,使预算收支真正成为法令性的刚性 指标。 (2)规范预算管理程序,明确预算管理职权。 (3)加强预算管理与促进改革和发展经济的密切结合。 4)加强法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密切结合。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我国预算法对国家预算程序的有关规定 ◆预算管理职权 明确国家各级权力机关、政府机关、各级财政部门以及各预算具体执行
类地列入特定的表格,可以使人们清楚地了解政府的收支活动, 成为反映政府财政活动的一面镜子。 ◆从实际经济内容来看,国家预算的编制是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 划安排,预算的执行是财政资金的筹措和使用过程,国家决算则 是国家预算执行的总结。 ◆从更深的层次上说,国家预算反映的是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 和政策,同时,由于国家预算要通过国家权力机关的审批方才生 效,因而又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体现了国家权力机构和全体 公民对政府活动的制约和监督。
(3)按预算项目能否直接反映其经济效果分类,可以分为投入预算和 效绩预算。投入预算是指只能反映投入项目的用途和支出金额,而不考 虑其支出的经济效果的预算。效绩预算是指根据成本----效益比较的原 则,决定支出项目是否必要及其金额大小的预算。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 (4)按预算分级管理的要求分类,可以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中央预算是指中央政府预算,由中央各部门的预算及地方向中央 的上解收入、中央对地方的返还或补助数额组成。地方预算是指 由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组成的预算,包括本级各部门的预算及下级 政府向上级政府上解的收入、上级对下级政府的返还或给予补助 的数额。 (5)按收支管理范围和内容的分合关系分类,可以分为总预算和 单位预算。总预算是指政府财政部门的汇总预算。单位预算是指 部门、单位或项目的收支预算。 (6)按预算作用的时间长短分类,可以分为年度预算和中长期预 算。年度预算是指预算有效期为1年的财政收支预算。中长期预 算是指预算有效期为1年以上的财政收支预算。 (7)按预算收支的平衡状况分类,可以分为平衡预算和差额预算。 平衡预算是指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的预算。差额预算是指预算 收入大于或小于预算支出的预算。
部门和单位在算管理中的职权、是保证预算严格依法管理的前提条件,因而 是预算法的核心内容。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对预算管理职权做出如 下的规定:
(2)按预算的内容差别分类,可以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增量预 算是指预算年度的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以上年财政收支执行数为 基础,再考虑新的年度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确定。零基预算是指 新的预算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不考虑以前年度的收支执行情 况,而以“零”为基础,结合经济发展情况及财力可能,从根本上重新评估 各项收支的必要性及其所需金额的一种预算形式。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二、预算的组织形式
• 国家预算也就是政府收支预算,一般来说,有一级政府即有一级财政收支 活动主体,也就应有一级预算。在现代社会,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多级预算,从 而产生了国家预算的级次和组成的问题。我国国家预算组成体系是按照一级政 权设立一级预算的原则建立的。 我国预算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共五级预算: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 现代国家预算的产生
国家预算是比税收、国债都要年轻的一个财政范畴。国家 预算起源于英国。国家预算是资产阶级同封建贵族阶级斗争的产 物,是作为一种斗争手段产生的。英国于17世纪编制了第一个国 家预算,随后欧美和日本等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预算制度相继建 立,至20世纪,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建立国家预算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