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默写(7分)1.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____。
《春夜喜雨》2._______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江南春》3.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黄鹤楼》4.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居秋暝》5.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
《游山西村》6.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论语》八则7.得道者多助,________________。
《天时不如地利》1-7润物细无声千里莺啼绿映红晴川历历汉阳树清泉石上流柳暗花明又一村温故而知新失道者寡助(一)默写(10分)1、,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2、竹喧归浣女,。
《山居秋暝》3、,萧萧班马鸣。
《送友人》4、,半日孤吟未过江。
《泛吴松江》5、东风袅袅泛崇光,。
《海棠》1、乱花渐欲迷人眼2、莲动下渔舟3、挥手自兹去4、苇蓬疏薄漏斜阳5、香雾空蒙月转廊(一)默写(10分)1.山重水复疑无路,。
(《游山西村》)2.,时时翘足对船窗。
(《泛吴淞江》)3.,翠色随人欲上船。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4.不畏浮云遮望眼,。
(《登飞来峰》)5.得道者多助,。
(《天时不如地利》)(一)1.柳暗花明又一村 2.惟有鹭鸶知我意 3.斜阳流水推篷坐4.只缘身在最高层5.失道者寡助(一)名句默写(10分)1、随风潜入夜,。
(《春夜喜雨》)2、,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3、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4、,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5、红树青山日欲斜,。
(《丰乐亭春游》)(二)基础知识运用(10分)6、请认真工整地抄写下列句子,并将句中的拼音写成汉字。
(3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嗓子,唱出wǎn zhuǎn的曲子,与轻风流水yìng hè着。
7、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运用倒装的语序,反复叹唱的语调以及短句等形式,突出小草富有生机,给人欣喜的美感,也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统筹方法,是一种……数学方法。
”“如何应用呢?”“比如……”“办法甲……”先用解释性的语句,然后用过渡句,关联词,条理清楚而又具体地介绍了什么叫统筹方法。
C.“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中的具体数字与加点词语组合在一起,非常精确地说明了赵州桥的大小规模。
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D.“室内装饰美轮美奂,巧夺天工”中划线词语是褒义词,作者用这样的词语来描述和形容,展现了布鲁塞尔市政厅的美感,也流露出作者的喜爱、赞美的情感。
8、下列选项中表现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2分)A.《羚羊木雕》有很多篇幅是人物对话,“我的奶奶”和“万芳的奶奶”是次要人物,话语很少。
对展现主要人物,作者情感表达起不了重要作用。
B.“在那颗星子下”与“——中学时代的一件事”是文章的正副标题。
点明了作者在讲述故事时,用插叙的方式将“星子”与“中学时代”勾连到一起。
C.《“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大约凌晨四点钟”和“雾愈来愈浓”不只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也对表现船长的崇高和伟大起了重要作用。
D.《百合花开》中“偏僻遥远的山脊”、“高达数千尺的断崖”,是百合出生、成长的环境,“野草”“蜂蝶鸟雀”和“人们”这些则不是。
9、请从下面三个主题中任选一个,围绕主题,结合小说有关内容,简要介绍人物。
(3分)(1)唐僧的愚蠢和智慧(2)孙悟空的聪明和勇敢(3)猪八戒的懒和馋(一)(10分)(每小题2分,错1字,扣1分,扣完为止)1.润物细无声2.明月松间照3.落日故人情4.不畏浮云遮望眼5.长郊草色绿无涯(二)(10分)6.宛转应和(拼音写汉字2分,其余工整正确1分)7.B8.C9.示例:孙悟空是《西游记》的第一号人物,他乐观、聪明、勇敢、顽皮……充满了斗争精神。
“大闹天宫”最能反映他的斗争精神;他的火眼金睛能看透一切,准确区分人妖;手上的金箍棒威力无穷,在去取经的路上,他永远是保护唐僧、与妖魔鬼怪的战斗主力。
(扣住主题并有简要的故事内容2分,语句表述连贯1分)(一)默写(10分)1.从今若许闲乘月,。
(《游山西村》)2.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3. ,萧萧班马鸣。
(《送友人》)4. ,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5.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1.拄杖无时夜叩门2.芳草萋萋鹦鹉洲3.挥手自兹去4.不畏浮云遮望眼5.谁家新燕啄春泥(一)默写(14分)1、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衣冠简朴古风存。
3、永结无情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香雾空蒙月转廊。
5、岁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天下之所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酒话桑麻。
参考答案:萧萧班马鸣箫鼓驻穗春社近相期邈云汉东风袅袅泛崇光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攻亲戚之所畔开轩面场圃分析:课内古诗属于基础,给出前句写后句一般都没问题,但是很多学生因为后期复习太杂乱,给出后句可以写出前句,但是发现记混淆了,这就可惜了,所以在识记的时候一定要仔细。
(二)阅读下列诗歌,完成8-9题(4分)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8.“斑马”在诗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2分)9.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绕东城”点明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
B.“孤蓬”写出了友人孤单无依的形象。
C.“落日”表达了诗人依依不舍的心情。
D.全诗生色俱佳,带有浓浓的哀伤情调。
8.载人远离的马9 .D(二)阅读诗歌,完成第6-7题(4分)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诗中“萋萋”形容。
(2分)7、下列诗句与此诗所表达主题一致的是()(2分)A、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B、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D、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6、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7、D(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4分)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诗句中的“孤蓬”喻指。
(2分)7、以下哪一个场景,可以用“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来抒发你的情感?A.放学途中,你与昔日的小学同桌相遇。
B.班长告诉你,他即将回原籍参加高考。
C.语文老师说,他下学期将去云南支教。
D.你到机场去送外公外婆去欧洲四国旅游。
(二)6.远行的友人 7.B(一)诗词理解(4分)10、《登幽州台歌》从时间角度表现诗人孤独、怆然的诗句是(2分)11、下列选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从《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精确数字和以看出作者对佛教的喜爱。
B.《钱塘湖春行》题目中的“行”在诗歌里表现为行之路径、景观的层次等。
C.《月下独酌》以诗人邀月、影共酌来展现独酌,表现他内心的苦闷与孤独。
D.《黄鹤楼》写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思,抒发漂泊异地的伤感和思乡之情。
(一)(4分)10.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11.A(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
(4分)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王孙”在诗中是。
(2分)7.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首联两句表达了诗人隐居的闲适和对山水田园的喜爱之情。
B. 颔联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山间月夜图。
C. 颈联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D. 尾联作者感受到春天的芳华凋谢了,留下了一丝惆怅。
6.借指自己(王维)7.D(三)阅读下列课内文言文,完成10-13题(8分)橘逾淮为枳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0.课文选自《》(1分)11.解释文中划线字(3分)(1)何坐___________(2)吏二缚一人诣王__________(3)圣人非所与熙也__________ 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句的意思。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1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王视晏子曰,表现出楚王的得意和蔑视。
B.文中晏子“避席”的动作显出他的“君子风度”。
C.从文末楚王“笑曰”可看出楚王能够知错就改。
D.楚王侮辱晏子的真正目的是要借此羞辱齐国。
10.晏子春秋11. 犯...罪到....去开玩笑,戏弄12它们仅仅是叶子相似,但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一样。
13.C(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7分)天时不如地利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本文选自《》一书,孟子是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三里”和“七里”都极言防守地域之大,以致难以攻破,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
B、“君子”就是文中所说的“得道者”。
C、“得道者多助”的“道”在文中指“仁政”。
D、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8、《孟子》儒家9、(施行仁政)得到民心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施行暴政)失去民心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