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筋下料及绑扎技术交底(1)

钢筋下料及绑扎技术交底(1)

钢筋下料及绑扎技术交底(1)钢筋下料及绑扎技术交底一、钢筋进场与验收1、钢筋分批进场,材料进场后要按指定地点堆放,各种规格和数量按需要放在相应位置,码垛整齐。

钢筋堆放场地根据钢筋的规格、级别、数量要设立标牌,由项目部制作,钢筋标牌设立后,标牌不能移位,如需要移位取完钢筋立即复原。

2、钢筋到场后,材料要进行试验,钢筋施工队协助,材料员、实验员抽筋取样,要求每批钢筋中任选两根,每根上截取两个试件进行拉伸试验和冷弯试验,如有一项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则从另一批中另取双倍数量试件重新做各项试验,如果有一个试件不合格,则该批钢筋判定为不合格钢材。

二、钢筋加工前的准备工作钢筋在下料之前要熟悉工程图纸,对施工图的各项要求严格执行,单位工程所采用的规范和有关图集要看透,当图集和规范与图纸出现矛盾时,以图纸为准。

钢筋班必须识图准确,所下的料单必须正确,个别时候可能到现场进行实测实量,如深基坑等,如实测和图纸有误及时与技术员联系,如没有进行实测实量所做好的钢筋安装不了或超出规定要求,造成钢筋制作好用不上,所造成的损失由钢筋班组负责。

钢筋有关人员所下料单和料单的传递要严肃,不能随便传递料单,现场制作要有专人负责发放料单,如料单传递有问题,造成制作后用不上,损失由钢筋班负责。

下料单人员一定要按有关规范的图集要求下料单,如图纸与图集有矛盾时按图施工,千万不能认为怕达不到质量要求有长点比短点好的思想,把料做长如板筋下筋到梁中我们把料做出比梁中长一些,这样就会浪费料,如果出现这样情况视为不合格。

1、钢筋下料前要核对图纸中的钢筋级别和规格钢筋在下料前要认真核对料单,对料单要求的长度、数量、弯起点要认真进行计算,同一种规格级别的料单同时看,要长短搭配使用料、要套裁下料、统筹排料,先切长料后切短料,减少料头、减少损失。

2、下料制作好的钢筋堆放因现场钢筋场地比较紧张,要合理安排好钢筋的原材料堆放、钢筋制作场地和成品料堆放场地,除此之外要求钢筋堆放整齐,一种规格或型号的钢筋要堆放在一起,一定码垛堆放,而且码垛要整齐,不能两种规格型号或多种规格型号堆放在一起,而且堆放的数量和位置要确定好,放在塔吊能吊到的位置。

3、钢筋除锈如果发现钢筋下料前钢筋表面生锈、油渍、漆渍及浮沉在钢筋加工前钢筋班有责任对钢筋进行除锈,擦去漆渍和浮沉以免影响钢筋和混凝土的握裹力,盘圆钢筋除锈可通过调直进行除锈,除锈后才能进行钢筋制作,带绣的钢筋不能绑在工程上,如果发现带锈钢筋绑在工程上,质检人员进行处罚。

4、钢筋切断钢筋切断不能让尺,如料单3000mm,下料时让到3020mm等现象,如果发现让尺现象视为不合格,按公司有关规定执行处罚。

如果发现钢筋下料时没有看准料单把已下好的料单改为其他尺寸重新下料或把下错的料切成短料废掉,如发现这样的情况,要按公司的有关规定进行重罚。

下料数量要准确,工程所用的材料一定要计算好,不能出现所切断的材料多于工程所用数量,或已做好的料工程用不上,如发现这种现象追查有关人员的责任。

钢筋工下料如发现规格不全或数量不够,决不能用其他级别的代替或粗料代细料、细料代粗料,如发现要追查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处罚。

钢筋的切断长度允许误差为±5mm,最好取负差。

三、钢筋的制作加工除了前面对下料进行严格要求外,对钢筋的制作加工同样要严格控制,有了正确下料没前要在顶层钢筋上放出定位线和钢筋间距线,确保柱子插筋剪力墙插筋的准确性,而且所有插筋必须保证不偏位、不歪斜,插筋下部柱子应有箍筋正位剪力墙下方拐铁要绑在底板(筏板)底筋上,而且要求绑两道,也可以局部焊接进行固定,其他部位的钢筋插入基础,深度按图纸要求施工,如无要求,要保证15d,柱子插筋上端应采取措施保证插筋垂直,不歪斜、倾倒、变位,外墙插筋与底板上反300mm有止水钢板,止水钢板两侧有吊模,吊模安装后钢筋要检查外剪力墙里外钢筋是否靠在模板上,要保证模板与外侧钢筋40mm(保护层厚度)里侧35mm,在基础浇筑完混凝土后待强度达到混凝土强度50%时,把墙、柱插筋扶正理顺,保证插筋位置的准确性。

9)钢筋连接a)受力钢筋接头宜错开,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b)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连接区段长度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值)且不得小于500mm,同一连接区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率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规定。

10)由于基础底板受力的特殊性,上下层钢筋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各连接点按抗震规范节点构造进行钢筋绑扎。

11)底板(筏板)如有后浇带要用插板的施工方法,切不可用铁丝网挡混凝土的方法。

B、剪力墙钢筋绑扎1、工艺流程弹墙体底线→刷凿墙体混凝土浮浆和杂物→扶正剪力墙钢筋→设置定位钢筋或定位支架→套柱子钢箍→焊接柱钢筋→柱子钢筋绑扎→绑纵向钢筋→绑横向钢筋和钢箍→安装垫块→质量检查2、操作方法1)在底板或楼板上弹出墙身线及门窗洞口位置线,再次校正预埋的墙体、柱等的插筋,如有位置位移时,要及时处理。

2)剪力墙柱绑扎前,先套柱、暗柱等箍筋,地下结构外墙钢筋竖筋在外,水平筋在内,内墙为竖筋在内水平筋在外,地上结构,墙体均为竖向在内,水平筋在外,墙体水平筋放置在墙体暗柱钢筋外侧,墙体连梁放置在墙体内侧保护层为净保护层。

3)墙筋绑扎要先在一侧向另一侧进行绑扎的顺序,比如从外向里进行先绑外侧钢筋然后绑扎中部,最后绑扎里侧钢筋,每一侧先绑2—4根钢筋并画好竖筋分布标志,一般情况横筋在外竖筋在里,因为先绑竖筋后绑横筋,横筋在里侧时要在一端穿入竖筋,横竖筋的间距及位置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墙筋是双向受力钢筋,所有钢筋交叉点应逐点绑扎,其搭接长度和位置要符合图纸及施工规范的要求,外墙绑扎完毕后,绑丝要压平或弯向墙内侧,防止浇筑混凝土后绑扎丝外露。

5)双排或多排钢筋之间应绑拉结筋,以固定钢筋间距支撑或拉筋规格,拉钩的长度形状要按设计或规范执行,一般成梅花形布置,拉筋要挂在横竖筋的节点上,弯钩要保证大于或等于135°。

6)各连接点的抗震构造要求锚固长度、箍筋的间距均应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执行,当设计无特殊要求时要参照16G101-1图集进行绑扎。

7)墙体或柱水平起步筋(为一根钢筋)从楼板50mm开始布筋,墙体纵向钢筋起步筋从暗柱边100mm起步。

8)钢筋绑扎中或绑扎后钢筋班根据所留洞口或预埋管的大小,按图纸或规范进行加强筋安装。

9)待每个区域或每层钢筋绑扎好后,经自检达到合格后,通知监理和质检部人员进行检查,对检查提出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如限令时间整改不完,按公司规定进行罚款处理。

10)区域钢筋绑扎整改合格后由项目部组织上道工序班组移交下道工序,移交中要有手续,待出现质量问题待查责任。

11)每层或区域钢筋绑扎完在通知检查前,要把作业面的多余钢筋一根不少的清理干净,把掉的绑丝和柱根、剪力墙根部清扫干净。

C、柱子钢筋绑扎1、工艺流程按柱子已弹好的线先看柱子是否偏位,如偏位在责任落实清楚后按工程部和监理有关人员要求对柱筋扶正→剔凿柱根混凝土浮浆、并清扫干净→套柱子钢箍→柱竖向钢筋套筒连接或绑扎连接→在柱上画钢箍离距线,柱子划线和绑扎必须有马凳子→在保证安全情况下绑扎柱子钢筋→安装垫块→质量检查2、操作方法1)弹柱子线,校正钢筋位置,在柱子校正时要考虑柱子的保护层是否满足图纸和规范要求,在满足要求后,再对柱竖向钢筋扶正。

2)把已套好的柱子箍筋按图纸要求的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间距画好线,从下面离地板或楼板50mm,往上绑扎箍筋。

3)柱子竖向钢筋与钢箍的绑扎要采用缠扣绑扎不能松动4)柱子箍筋与柱纵向钢筋要垂直并要保持水平,箍筋转角处与柱子纵筋交接点要用缠扣绑扎。

5)箍筋的弯钩应沿柱子竖向交错布置,如达不到135°时用扳子弯成135°。

6)柱基、柱顶梁与柱交接处间距要按设计和规范进行加密。

7)柱子钢筋绑扎好后,清理柱内的绑丝和其他杂物,经自检合格后,通知监理和工程部有关人员检查,检查合格后,项目部和钢筋班共同移交给下一道工序。

D、梁钢筋绑扎1、梁钢筋绑扎工艺流程1)在梁绑扎时要看梁底和板面是否有杂物,如果有杂物如锯末、板头等,要求及时清理干净,在有杂物的模板上不能绑钢筋。

2)在梁钢筋绑扎时要调整柱头核心箍,如在梁模口上部绑扎钢筋时可先提高核心箍,固定后才能穿梁纵筋,即把纵筋穿入柱子或剪力墙内,穿纵筋要注意纵筋的规格、数量、级别有序排好,先穿下部钢筋再穿上部钢筋。

3)在主筋穿好后,在梁中部收紧上下主筋,然后根据图纸和规范要求计算好箍筋数量,画好点,利用钢筋开口处套箍筋,在满足数量后在距柱或墙50mm开始绑梁箍筋,箍筋的开口处应左右交错,不能在梁的一侧。

箍筋绑扎完毕要根据规范和图纸要求放置理垫块,垫块要放在主筋和箍筋迭合处,垫块间距0.8—1.5米。

4)梁的纵向受力钢筋的净距≥30或1.5d但不小于钢筋直径同时梁下筋要≥25或钢筋直径d,构件下部钢筋配置多余两排时,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部两排的中距增大一倍。

5)梁的下部纵筋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LaE应首先考虑设计要求,无具体要求时应满足规范要求。

箍筋应与受力筋垂直,弯钩迭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绑扎,箍筋要平直开口对角错开,间距按图要求施工。

6)梁在梁上口架立绑好后,在落梁前要把梁里的绑线和杂物清理干净,梁里清理干净后可提前放些垫块,待梁落到位后垫块再按0.8—1.0米进行调整。

7)落梁后对节点的箍筋进行调整,确保节点钢箍不能少,保证箍筋横平因为节点是整个工程最重要的部位,有句话叫“强柱弱梁、节点更强”,这是强制性要求,说明节点的重要性,希望要重视,质量检查节点是必检项目。

E、楼板钢筋绑扎1、板钢筋绑扎工艺流程1)楼板模板支完后检查模板是否侧位和板面平整→清理板面杂物→在板面上画钢筋间距线→绑板下受力钢筋→垫放理石垫块→铺设板内线管和预留各种套管→板内加强筋绑扎→支设上筋钢筋马凳子(制作或购置按合同执行)→绑上层筋或负弯矩筋→板内架立钢筋,角部加强筋等2、操作方法要求1)板面清理。

2)下层板筋绑扎:板钢筋从距墙边50mm开始布筋,用粉笔在板上画好主筋,分布筋间距线,绑下部板筋,板筋伸到梁的中部或锚固长度≥10d,二者取大值。

3)绑二层负弯矩筋时一定要拉线绑扎要求同一尺寸的负弯矩筋不管夸几跨必须在一条线上,弯钩全部朝下,架立筋在负弯筋下方。

4)保护层:下层筋绑扎完后进装理石垫块,垫块距梁边200—300mm,开始布置,间距1000mm,成梅花布置,二层钢筋采用钢筋马凳子。

5)楼板绑扎时,靠外两行每个扣都要绑扎不能漏扣,主筋在200以上,负筋在300以上时不得采用梅花点式绑扎,双向受力钢筋不得跳扣绑扎。

6)板钢筋构造要求:楼梯保护层为净保护层,下排钢筋受力钢筋在下(短跨在下)分布筋在上,上排钢筋只有在有负弯矩筋的地方才有分布筋,上层弯钩朝下,下层弯钩朝上,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筋在上,次梁筋在中间层,主梁筋在下,相同箍筋接头交错布置,在两根纵向架立筋上,纵向受力筋多层时层间垫以短钢筋保证其间距,挑檐板上部负筋及构造筋不能漏放,而且不能落下,尽量往上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