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根式第二课时教案
学生思考并解释,不 完善的地方教师补 充. 找学生来讲解做法.
使学生理解 非负式的应用.
学生独自思考解 题,然后全班同学集 体进行交流.
请学生口答结果后
3.( 1 )2=_________;4.( 0 )2=_________; 总结有何规律.
5
5.( a )2=______;( a ≥0)
1.9;
2. 练习.计算:
1.( .5 )2;2.(7 10 )2;
(2)与学生一起写出 过程 这里用到公式( a b) n= a bn n (3)问学生为什么不
进一步巩固 二次根式的非 负性.
由学生自己发 现规律,他们更 容易记住 逐层深入使学 生对 ( a )2= a( a ≥ 0) 有更深刻的理 解.
板书设计
16.1 二次根式(2)
( a )2= a ( a ≥0) 例 2:
课后反思:
例 3:
师生行为 学生口答
1. 5 有 意 义 , 因 为 5>0;
a 当 a ≥0 时有意
设计意图
利用这两个 式子复习被开 方式的取值范 围.
义, 当 a <0 时无意义;
复习算术平
活动二引入新知识 请同学们想一想 a 有没有可能小于零?为什 么?
a ≥0 ( a ≥0)
例 1.已知 x 3 + y 5 =0,求 xy 的值是
八年级下数学教案
序号:2
课题:16.1 二次根式(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 执笔:亓桂琴
教
学
目
标
课标 要求 教材 分析 学情 分析
备课时间: 月 日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知识 与
技能 过程
与 方法
使学生初步掌握利用( a )2= a ( a ≥0)进行计算. 1、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在推导结论( a )2= a ( a ≥0)中的应用 2、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和如何利用( a )2= a ( a ≥0)解题.
3.( 2 3 )2;4.( a2 b2 )2. 7
教材 P5—练习 1、2 活动四总结收获 1. 注意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在解题中的应用;
2. ( a )2= a ( a ≥0)
的应用范围,一定要注意; 3.请谈一谈本节所学的内容与哪些学过的知 识有联系. 布置作业:
用给出字母的范围. 学生自己计算在小组 对答案.
1.请学生谈一谈自己 的收获以及自己对本 节课的体会; 2.请你给大家一些建 议,在做这种题目是 应注意哪学问题.
进一步巩固所 学内容.
使学生大 胆的说出自己 的想法和错误, 以便及时改正.
A 类:计算:1. ( 4)2 ; 2. ( 7 )2 ;
3. (3 3)2 ;4. (2 1.5)2
B 类:1.已知 x y 1 + x 3 =0,求 xy 的值.
情感 态度
通过利用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推导结论( a )2= a ( a ≥0),使学生 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 ( a ) 2=a(a≥0)和 a= ( a ) 2 (a≥0),并能灵活应用;
本节是在研究了二次根式的概念的基础上学习的。二次根式的性质是学习本章的 关键,它也是学习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运算的依据 本节课是在数的开方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有了一定知识基础,他们并不 陌生,所以只要我们连接好新旧知识,学生很容易接受,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化为知为已知。
重点 难点
应用( a )2= a ( a ≥0)进行计算. 利用二次根式的非负性(上一节已谈及二次根式的取值范围)和利用 ( a )2= a ( a ≥0)解题.
教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问题与情境
活动一回忆旧知识 问题: 1. 5 , a 有意义吗?为什么?
2. 5 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3. a 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由于 a( a ≥0)表示非负数 a 的算术平方根, 2.3;
根据平方根的意义, a 的平方等于 a ,因此 我们就得到一个结论:
3. 1
5
4.0; 5. a ;
( a )2= a ( a ≥0)
例 2.计算:
(1)小题学生口算结
果. (1)( 1.7 )2(2)(2 5 )2(3)( a2 1 )
方根的基本形 2. 5 表示的是 5 的 式. 算术平方根.
3. a 表示的是当 a
≥0 时 a 的算术平方 根.
引出初中阶 段的第三个非 负式.
多少?
练习:已知 1 a + b 7 =0,
求 a -b 的值. 答案: a -b=8. 活动三探求规律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
1.( 9 )2=_________;2.( 3 )2=_________;
2.在实数范围内分解下列因式:
(1)x2-2
课堂检测
(2)x4-9
3x2-5
一、填空题
1.(- 3 )2=________.2.已知 x 1 有意义,那么是一个_______数.
二、计算
(1)( 9 )2
(2)-( 3 )2
(3)( 1 6 )2 2
(4)(-3 2 )2 3
(5) (2 3 3 2)(2 3 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