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田头肉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田头肉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扶持田头肉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摘要1、项目名称:2013年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扶持田头肉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2、建设单位:某县夹寒箐镇田头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3、项目管理单位名称:某县财政局、某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

4、建设地点:某县夹寒箐镇水碓房村委会田头村。

5、建设年限:2014年1-12月6、项目性质:新建。

7、建设标准:人工种草参照《人工草地建设技术规程(试行)》进行设计,牛舍建设参照云南省地方标准《肉牛养殖综合标准》进行设计。

8、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牛舍2400平方米,堆粪池200立方米,污水处理池200立方米,种植牧草300亩,建设储草棚600平方米,青贮氨化窖600立方米,消毒室8平方米,消毒池2立方米,引进能繁母牛150头,引进杂交牛100头,购置饲草机械2套。

9、投资概算:项目总投资318.2万元,其中: 牛舍建投资91.2万元,堆粪池建设投资12万元,污水处理池建设投资12万元,牧草种植投资18万元,储草棚建设投资12万元,青贮氨化窖建设投资10.2万元,消毒室建设投资0.4万元,消毒池建设投资0.12万元,引进能繁母牛120万元,引进杂交牛50万元,饲草机械4.28万元。

10、资金来源:整个项目总投资318.2万元,省级财政资金补助100万元,合作社自筹和投工投劳折资218.2万元。

11、项目建成预期目标:通过项目的实施,田头肉牛养殖基地肉牛存栏达到300头,年出栏肉牛220头,年实现肉牛销售收入330万元,年实现利润110万元,合作社社员户均增加纯收入1.5万元。

一、项目实施的基本条件(一)某县基本情况某县地处祖国西南边疆,位于东经103°52′~104°39′,北纬22°42′~23°15′之间,东接麻栗坡县,南与越南两省四县接壤,西与红河州河口、屏边两县相邻、北交文山、西畴两县。

全县最高海拔2579.3米,最低海拔123米,平均海拔1500米,海拔高低差异大,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境内有70余条溪流,地表水、地下水年径流量31.5亿立方米。

全境位于云南省低纬高原东南前沿,属北热带和南亚热带气候类型,历年平均气温16.9℃、极端最高气温32.3℃、极端最低气温-4℃。

太阳高度角大、辐射强、积温有效性高,全年太阳辐射总量122.6千卡/平方厘米,大于和等于10℃的有效积温4900℃~8250℃,气温平和,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无冬无夏、春秋相连,全年无霜期大于330天,年均降雨量1300~1900毫米,相对湿度83%。

全县国土面积2676平方公里,其中:草原总面积193.29万亩,可利用草原面积131.44万亩。

国境线138公里,辖4乡9镇辖14个乡镇(场),居住着汉、壮、苗、彝、傣、瑶、布依、拉基等民族共91298户371190人,其中:农业人口77945户320453人,占总人口的86.33%;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7.47%,是一个多民族杂居,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边疆农业贫困县。

全县耕地面积43.61万亩,其中田10.06万亩、地33.55万亩,农民人均耕地1.32亩。

2012年全县粮食总产量14.9万吨,农民人均有粮431.4公斤。

完成生产总值43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7.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5亿元,财政总支出16.6亿元。

2012年,全县生猪年末存栏37.47万头,出栏肉猪51.24万头,大牲畜年末存栏12.22万头,出栏2.4万头;山羊年末存栏0.49万只,出栏0.53万只;家禽年末存栏145.39万只,出栏192万只;肉类总产量4.92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7.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22.9万元的32.31%。

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788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4716元的16.71%。

(二)项目建设所在地夹寒箐镇基本情况项目建设所在地夹寒箐镇,位于某县东南部,东接都龙镇,南连金厂镇、小坝子镇,西邻仁和镇,北靠马白镇。

镇人民政府驻地距省会昆明464公里,距州府文山95公里,距县城22公里,全镇国土面积252.27平方千米,辖11个村民委员会,205个村民小组。

居住着汉、壮、苗、彝等11种民族,2012年末农村总人口9115户40207人,其中少数民族31741人,占总人口的79%。

耕地面积50904亩,人均耕地面积面积1.27亩,地形以高山、中山、河谷为主,属亚热带混合型山地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7℃,年降雨量1200毫米,全年无霜期350天。

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玉米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三七、烤烟等。

矿产资源有铜、铅等,以铅储藏量最大,初步探明蕴藏量1万吨。

镇内森林覆盖率30%,其中用材林主要有杉木等,经济林主要有茶叶、黄柏、八角等。

2012年全镇完成农业总产值17484万元,粮食总产量19697吨,农村经济总收入198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92元,人均有粮 356公斤。

2012年全镇出栏肉猪44000头,大牲畜2521头,肉羊80只,家禽177043只,肉类产量4429吨,实现畜牧业总产值6325万元,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65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6%。

(三)项目实施单位基本情况某县夹寒箐镇田头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个以肉牛品种改良、养殖、销售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位于某县夹寒箐镇水碓房村委会田头村,距县城10公里,距夹寒箐人民政府所在地11公里。

合作社注册成立于2011年10月19日,注册资金150万,现有社员72名。

合作社的主要运行模式为“农村致富能人+合作社+基地+社员”,通过合作提供牛给社员进行饲养,所提供的牛按现行市场价格进行定价赊给社员进行饲养,待出栏时由合作社按市场价格进行统一回收或销售,扣除当时的成本价款后,再从利润中提10%作为合作社公积金,提10%作为合作社的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费,其余利润全部返还给社员所有。

2012年,合作社收入总额为110万元,经营支出70万元,盈余分配30万,户均增收2000余元。

2013年,合作社收入总额为162万元,经营支出110万元,盈余分配45万,公积金和公益金7万,户均增收6000余元合作社财务管理规范,聘请专门的财会人员负责合作社的账务处理,且严格按照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在合作社管理决策上,合作社均通过召开理事会和社员代表大会等形式对合作社的相关事宜进行决策。

(四)肉牛产业化经营情况肉牛产业是国家支持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也是我县的一大优势产业。

县委、政府出台了《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了《某县农业产业化扶持奖励办法》等优惠政策。

2013年全县有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11个,入社社员455户,合作社肉牛存栏750头,出栏肉牛430头,其中出栏肉牛10至99头的肉牛合作社10个,合计出栏266头;出栏肉牛100头以的肉牛养殖合作社1个,出栏肉牛164头。

全县有肉联厂2个,日加工量100头。

(五)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建设有助于带动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项目所在地群众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在养殖业上不能形成产业和规模化。

单一的养殖结构导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分缓慢,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把肉牛产业发展与农民生产的实际结合起来,寻求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

夹寒箐田头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农村致富能人+合作社+社员”的模式大力发展肉牛产业,把既有市场前景又具有较好经济效益的肉牛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使产业发展与解决“三农”问题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而项目区内适宜的气候条件和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为发展肉牛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大力扶持合作社肉牛产业发展,将对改变项目区产业结构单一现状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并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2、项目建设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近年来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开展,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但由于后续投入不足,缺乏产业支撑,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

因此必须将产业扶持作为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依托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通过大力扶持合作社产业化发展,在有效降低畜产品成本、保证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村经济收入的同时,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3、项目建设有助于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项目建成后,可辐射带动夹寒箐镇乃至某全县肉牛产业的发展,可使农作物秸秆转化增值,在改善环境的同时提高农民收入,项目的建成对改变农民养牛的传统方式,推动全县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和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市场分析1、从国际国内趋势来看。

发展牛产业前景非常广阔。

畜牧业特别是牛产业的发展程度,通常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志。

从产值上看,欧美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60%以上,而我国仅为32%,牛产业的发展空间很大。

从需求上看,世界人均牛肉消费量为10.8公斤,美国超过50公斤,澳大利亚达到99公斤以上,而我国仅为4.2公斤。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膳食结构的变化,国内消费市场对牛肉的需求量将逐年增长。

从价格上看,同国际平均价格相比,我国牛肉价格低60%左右,竞争优势明显,牛产业发展的县场前景十分广阔。

2、从产业自身特点来看。

发展牛产业收益非常可观。

与其它产业相比,牛产业投资小、链条长、比较效益高、覆盖面广、避灾能力强,具有较大的发展活力。

首先,牛产业是一个中轴产业,上连种植业,下连加工业,并对第三产业有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

我县是边疆农业县,必须把牛产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凸显中轴作用,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其次,牛产业是一项稳定增收的产业,具有较强的可控性,自然灾害对它的影响不像种植业那样突出,既适宜家庭饲养,也可以集中连片搞规模经营,适应现阶段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

第三,牛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县劳动力资源丰富,除了劳务输转之外,相当一部分要在本地创业,发展牛产业是促进劳动力就地转化、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3、从我县实际情况来看。

发展牛产业优势非常明显。

牛产业发展具备诸多优势:一是养牛历史悠久。

我县农民自古以来就有养牛贩牛的传统习惯。

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的发展,农民养牛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二是区位优势明显。

结合我县与越南、河口交汇处的地缘特点,使某成为重要的肉牛集散地,大力发展肉牛生产、贩运、加工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是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

2012年,全县牛存栏11.26万头;出栏2.3万头;牛肉产量2723吨,占肉类总产量49176吨的5.49%,产值0.55亿元,占畜牧业产值7.146亿元的7.7%,占农业总产值22.9亿元的2.4%,四是政策环境宽松。

肉牛产业是国家支持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也是我县的一大优势产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