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出凝血功能的监测课件

出凝血功能的监测课件


学习交流PPT
13
(三)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 1.方法(Quick一期法) 血浆中加入过 量的组织凝血活酶(人脑或兔脑悬液) 和ca离子,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 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PT即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 是检测外源凝血系统较为敏感和常用 的筛选试验。
• 2正常参考值 以测定秒数表示:兔 脑悬液10-12s;人脑悬液:10-11.6s. 超过正常对照值3s为延长。
三、纤溶系统的筛选试验
• (一)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
方法 优球蛋白中含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和纤溶酶原
激活物等,但不含纤溶酶抑制物。血浆经过离心除去 纤溶抑制物,在优球蛋白沉淀缓冲液中加钙或凝血酶 使其凝固。在37℃下观察凝块完全溶解所需要的时间。
正常参考值 加钙法:90-120min;加凝血酶法:88336min。
• 止血机制包学括习交初流PP期T 让血和二期止血。 2
一、血管及内皮的止血功能
血管的止血功能
• 内皮细胞的止血与促栓功能 。
• 中层和外层的胶原 在血管受损时 暴露。作用于血小板使血小板聚 集。
• 组织因子 组织受损时产生的组织 因子可启动外源血液凝固而治病。
• 4血管收缩
学习交流PPT
3
二、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 正常参考值 显微镜法—直接计数法: (100—300)x109 /L 。
学习交流PPT
10
二、凝血因子的筛选试验
• (一)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
• 凝血时间是指离体静脉血液发生凝固所需要 的时间。主要反应内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功能的 情况,是检测内源性凝血系统的试验方法之一。
• 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硅藻土法:正常值 90-130s。较为敏感本法临床上主要用于体外 循环中肝素剂量的监测,转机期间,ACT维持 在460—600s;白陶土法检测,使用抑肽酶 ACT时间不受影响);鱼精蛋白中和后近似恢复 到生理值。
出凝血功能的监测
学习交流PPT
1
第一节 正常的止血机制
• 正常情况下,血液以液体动态形式流 通全身.当血管损伤时发生凝固反应。
• 生理情况下人体有极为完善的止血机 制,液态血液与固态血液凝块则是由 这一机制所控制。
• 正常止血是一种防御机制,是保护外 伤后血管完整性的一种修复反应。
• 参与人体凝血过程的因素包括血管、 内皮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凝血 因子等。
学习交流PPT
14
(四)凝血酶时间(TT)
• 方法 在血浆中加入凝血酶溶液后 测定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 正常参考值 16一18s,超过正常 对照值3s为延长。
• 临床意义 TT延长见于体内肝素 浓度增高,体外循环后鱼精蛋白 中和不全凝物质存在;低纤维蛋 白原血症;FDP增多等。
学习交流PPT
15
学习交流PPT
11
(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1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
• (1)方法: 在贫含血小板血浆中, 加入适量的部分凝血活酶磷脂悬液(血 小板代用品),为血液凝固提供丰富的 催化表面,在ca离子作用下观察血浆 凝固所需要的时间。是检测内源凝血 系统情况的试验之一。
• (2)正常参考值: 60—80s,超过正 常对照值10s以上为延长。
临床意义
• (1)优球蛋出溶解时间缩短: 表明纤溶活性增强。 常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亢进。
• (2)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延长: 表明纤溶活性减低。
常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学习栓交流塞PPT性疾病。
16
第四节 血管内皮细胞及 血小板的实验室检查
一、内皮细胞标记物-Weibel—Palade小 体测定
• 它的功能是储存和生产血管性血友病 因子(vWF)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等。
学习交流PPT
12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 (1)方法: 37℃下,用活化剂(白陶土、硅 藻土等)激活因子XI、XII,以部分凝血活酶脑 磷脂悬液代替血小板提供凝血的催化表面,在 ca离子参与下,观察贫含血小板血浆凝固所需 要的时间。是检测内源凝血系统较为敏感和常 用的筛选试验。
• (2)正常参考值: 37士3.3s,受检者的测定 值较正常对照值延长超过10s以上才有病理意 义。
• 一、血管壁和血小板的筛选试验
• 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
• 出血时间是指皮肤被刺破后从出血到出血自然 停止的时间。是反映血管壁通透性、脆性和血
小板数量、功能的试验。主要反映血小板能否
粘附和聚集在受损的血管壁,形成微血栓的功 能;也是反映血栓形成初期,血管壁-血小板相 互作用或前列环素I2与血栓烷A2之间平衡的试 验。
抗凝因子的作用
抗凝因子在抗凝功能中发挥更重要的 作用。主要有三个体系:抗凝血酶-III; 蛋白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学习交流PPT
7
• (三)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简称纤溶系统。其主 要作用是将沉积在血管内外的纤维蛋白 溶解。
学习交流PPT
8
第三节 出血功能实验室检查 的筛选试验
• 正常参考值 ①Duke法:1-3min(不敏感);②
Ivy法:0.5—6min(不敏感);③出血时间测定
器法:2-9min(不精学确习交)流。PPT
9
• (二)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 count)
• 正常机体循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呈 相对稳定状态;但在某些生理或病理情 况下,血小板数可减少或增多。血小板 计数是反映血小板生成与血小板消耗(破 坏)之间动态平衡的试验。
血小板的止血机制 • 血小板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止
血与血栓形成。血小板在这些生 理或病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血 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等活性相 关。
学习交流PPT
4
第二节 血液凝固
• 血液凝固简称凝血。是血液由液 体状态转为凝胶状态的过程。
• 凝血系统包括凝血和抗凝两个方 面,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是正常 机体维持体内血液液体呈流动状 态,防止血液丢失的关键。
学习交流PPT
5
一、凝血机制
• 凝血是由系列凝血因子参与的复 杂的生理学过程。
• 凝血因子:13个 • 凝血过程:
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 途径
学习交流PPT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
二、抗凝机制
• 分为细胞和抗凝因子两部分 细胞的抗凝功能
血管内皮细胞有抗栓功能。
网状内皮细胞系统可以清除进入血液 循环的促凝物质,具有抗凝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