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气污染对骑自行车的人伤害很大

空气污染对骑自行车的人伤害很大

空气污染对骑自行车的人伤害很大骑自行车有好处也有坏处,比如去济南,骑自行车可能去不了,但是从锻炼身体的角度,适当骑自行车确实可以强身健体。

但也分情况,比如像现在这种雾霾天气,API(空气污染指数)都达到300以上了,肯定不能骑了。

第一,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骑自行车。

确实能控制平衡、年龄不是过大的人,且思维清晰、四肢活动灵活,听力、视觉良好,适当骑自行车可以锻炼身体。

有部分人是不适合骑自行车的,比如说平衡力差,曾经有脑血管病的,或有肢体功能障碍、关节疼痛的。

他们越骑病情越重,而且有风险。

第二,在好天气、好环境中骑自行车有氧代谢增加了,确实对身体有好处,如果是在有大量尾气的地方,API达到300以上了再骑自行车,有中毒危险了,这就不行了。

很多市民都喜欢骑自行车上下班,这样既方便还可以锻炼身体。

事事没有绝对的。

一项研究表明,在城市车流很多的街道上骑车一小时,汽车所排放的废气中所含的微小颗粒物便会对人的血管造成严重损害,特别是在拥挤的交通环境中骑车时,骑车者会暴露在高度污染的空气中,由于骑车者在运动时呼吸加快,肺活量增加,个体暴露程度加大,因此会危及心脏健康。

要减轻这种危害首先应注意各行其道,在骑行中与机动车保持一定距离,不要在汽车之间穿行,如果交通拥堵严重,可考虑绕行其他道路,这样既可保证行车安全,又能减少污染带来的对身体的损害。

许多运动员,特别是那些户外运动员对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担心。

对城市空气质量、气候变化、汽车尾气及其他环境问题的担心促使对空气污染医学影响的研究出现了一个高潮。

虽然这些研究很少以运动员为主体,但对运动员来说,这些研究结果极有意义,因为运动员在运动时需要铆足劲儿呼吸。

宾夕法尼亚州斯克兰顿玛丽伍德大学人体机能实验所负责人肯尼斯•朗得尔博士说:“一般来说,运动员每次吸入的空气,其中包括污染物,是长期静坐者的10-20倍。

”朗得尔博士是5月份美国运动医学学会年会就空气污染和运动间的关系举行的一次科学会议的主席。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大学2004年对全球污染进行的一次研究发现,在运动状态下,少量污染物对人体肺部造成的损害与静止状态下大量污染物所造成的损害是相同的。

纽约大学医学院环境医学教授莫顿•利普曼博士说,考虑到空气中所含的污染成分,“户外运动人士可能会比其他人更加担心”。

而且还存在长期影响。

“女性健康倡议”活动中一项列举了大量数据的研究发现,生活在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相对较高的社区中的妇女比那些生活在洁净空气中的妇女死于心脏病的可能性要高出很多。

朗得尔说,“显然,可吸入颗粒物是一些令人担忧的东西”,特别是对运动员来说,他们在运动过程中“会吸入大量污染物。

”这与人们的传统认识有点出入,大多数人在想到空气污染时首先想到的是臭氧,一种当太阳照射到汽车和工厂释放出的污染物上时在地表产生的气体。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被称为烟雾污染的地表臭氧是威胁人类心血管健康的元凶。

耶鲁大学林业与环境研究学院环境健康学助理教授米歇尔•贝尔博士说:“从长远来看,臭氧所造成的损害有点像是使肺部提前老化。

显微镜下的世界但今天,正如利普曼所说的,大多数专家都认为,空气污染“对公众健康构成的最大威胁“来自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元凶,——轿车、卡车、柴油动力公交车等,要向空气中释放不计其数的微小污染物。

专家们说,运动员可以通过尽量避开交通线路来对此采取预防措施,如果必须使用公路附近的道路,则应该与车辆保持几百码的距离。

可吸入颗粒物可以通过人体的第一道防线——鼻毛,进入运动员肺部的深处,其中一些污染物会停留在肺部,引起疼痛和炎症,另一些污染物,由于它们十分微小,则会穿越人体的多道防线,进入血液中。

爱丁堡大学心脏病学教授戴维•纽比博士说:“血管不喜欢这些颗粒。

”纽比看到了这些颗粒对运动状态时的人体所造成的影响。

2005年,纽比和他的同事让30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在一个实验室内连续30分钟在健身脚踏车上运动,同时吸入用管道输入的柴油机废气,输入废气的水平相当于高峰时间城市公路周边的废气水平。

纽比说,此后,研究人员对参与者的前臂进行了“某种血管压力测试”,结果发现,这些血管异常扩张,意味着血液和氧气不能轻松流向肌肉。

与此同时,具有溶栓功能的天然蛋白tPA的水平有所下降。

纽比说:“这种情况最容易突发心脏病。

”当动脉收缩,心栓生成时就可能突发心脏病。

如果tPA水平不足,血栓无法溶解,导致动脉堵塞,心脏就会受损。

目前尚无人知晓这些微小颗粒是如何威胁到心脏的,此前的研究表明,这些微小颗粒可能并不是独立发挥作用。

利普曼说:“这些颗粒几乎没有质量,但拥有大量表面积。

”在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会凝聚化学物质,并传播重金属,化学物质和重金属吸附在可吸入颗粒物上,然后随同它们一同进入人的肺部和血液中。

利普曼说,还不清楚炎症及其他问题研究是由这些颗粒物造成的,还是它们所携带的物质造成的,或者是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

英国污染之痛“雾都”万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当年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后,伦敦地区工厂烟囱密密麻麻,昼夜不停地燃烧煤炭,带来了海量的粉尘和有毒气体,使得一年中有四分之一的日子大雾笼罩,从而被称为“雾都”。

1952年12月,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蓄积在大雾中,导致两个月内一万二千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更多人患上了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乃至癌症。

这让古板的英国人痛下决心,行动起来。

措施自行车代替汽车1956年,英国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主要立足点在减少煤炭用量。

为此,英国政府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并在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将烧煤大户发电厂和重工业迁往郊区。

他们又颁布法令,要求工厂按更高标准建立烟囱。

到20世纪80年代,英国治理污染的重点为治理汽车尾气。

政府要求所有新车都必须加装催化剂以减少氮氧化合物排放,又针对私家车征收天价的进城费和停车费,控制私车流。

同时,政府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公共交通和绿色交通。

伦敦计划在2015年前建立2.5万套电动车充电装置,电动汽车买主将享受高额返利,并免交汽车碳排放税,甚至免费停车。

自行车交通也被政府作为支柱,计划建设12条自行车高速公路。

英国的高官们都以身作则,控制公务用车。

2009年的一天,首相卡梅伦骑自行车上班,而副首相克莱格则在坐地铁。

措施绿化带是城市3倍此外,加强绿化也是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

在人口稠密的伦敦,人均绿化面积高达24平方米,城市外围还建有大型环形绿化带,面积达数千平方公里,几乎是城市面积3倍。

今日的伦敦,大雾天气已经从100余年前的每年90天,减少为不到10天。

措施可用手机查污染英国政府也重视将空气质量信息向民众实时通报。

官方网络不但发布大伦敦地区实时空气质量数据以及各污染物每小时的浓度和一周趋势图,还专门开发了google的地球图层,民众下载相关软件后,即可直观地看到英国本土所有监测点各污染物的数值和趋势。

民众既可通过PC机浏览,也可通过手机应用软件随时查询。

英国的治理污染经验,一定程度上代表欧洲国家的态度。

比如自行车取代汽车出行,这在荷兰、丹麦等国度,也都得到了倡导与落实。

美国污染之痛短短数日几百位老人死亡作为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曾因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20世纪中期,洛杉矶一带大气臭氧浓度很高,光化学烟雾(是一种淡蓝色烟雾,由污染物质光解产生)问题突出,在1952年和1955年两次酿成短短数日内几百位老人死亡的惨剧。

措施划区域管理美国采取区域环境管理框架,打破州的界限,依据地理和社会经济,将全国划分成十个大的地理区域,设立区域办公室,进行统一管理。

环保机构有权进行立法、执法、处罚,并通过强制执行手段和监控、技术改进等相结合的方式协调开展工作。

比如加州一带的环保机关,制定并推行空气质量管理计划,借助排污许可、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等方式,促进减排,终于在八十年代降低了洛杉矶的臭氧浓度。

1990年,《清洁空气法案》修正案通过,同时臭氧污染严重的各州联合建立了“臭氧传输协会”,制定相关减排标准并督促实施,覆盖美国20多个州和加拿大东部各省,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措施实时监测小颗粒美国环保署1997年根据《清洁空气法案》,又设立了专门针对大气PM2.5含量的标准,以便更好检测过去被忽略的这类细小颗粒物。

美国对PM2.5的管理重点是严密监控、实时公开、立法规范。

他们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数以千计的颗粒物检测站点。

环保署的官方网站,面向公众告知测得的空气质量指数。

其中PM2.5参数每小时更新一次。

为了更直观,网站通常通过六种颜色表示空气污染情况。

绿色表示“良好”,黄色、橙色、红色、紫色依次加重,酱红色则表示“危险”。

民众还可要求环保署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指定地域的空气质量。

措施给民众锻炼建议当污染较为严重时,美国官方网站会要求民众控制户外活动的强度和时间,以此来减少身体损害。

此外,媒体还劝告民众不要在繁忙的马路附近锻炼,不要在室内抽烟,减少使用蜡烛、烧木头炉子,以控制室内污染。

菲律宾污染之痛每年2000人死于污染菲律宾每年有2000多人死于空气污染,其首都马尼拉是亚洲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而汽车尾气则是污染的罪魁祸首,空气污染80%源自于此。

措施:政府发动“人民战争”由于城市人口众多,管理混乱,官方缺乏足够的技术设备和人力对汽车尾气排放量进行监督管理。

这种情况下,政府被迫搞起了“人民战争”。

他们一方面在社会上广泛宣传汽车尾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威胁,另一方面开通了短信平台,号召广大手机一族的年轻人,通过手机短信,检举揭发那些排放超标的车辆。

一旦被5人以上举报,交管部门将对其检测,并限期整改。

当然,这种举报制度只能治标。

菲律宾政府还斥资为马尼拉地区配置烧天然气的汽车,并制造天然气加气站。

对于天然气汽车,政府在税收和贷款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日本污染之痛呼吸道疾病骤增日本在工业化前期,曾经也饱受污染之苦,“世界八大环境公害”事件中,就有四个发生在五六十年代的日本。

其中之一为1961年,日本四日市由于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大气,引起居民呼吸道疾病骤增,尤其是哮喘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全球最大都市之一的东京,60年代也曾烟雾熏天,河流泛臭。

措施新楼必须有绿地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多渠道整治污染,对环境极为重视,在人口密集的狭小国土上,取得了堪称奇迹的成就。

日本治污的手段之一就是城市绿化,东京有关当局规定,新建大楼必须有绿地,必须搞楼顶绿化。

东京的绿化很少种草,而是种树,不但要绿化面积,还追求绿化体积。

大量树木对城市空气的净化作用自然是不可忽视的。

措施官司打出立法另一个手段是控制汽车。

这还和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有关。

1999年东京国道沿线的600多位呼吸道疾病患者,集体状告地方政府和七家柴油汽车企业,认为汽车尾气给他们的身体造成了伤害。

经过专家认证,汽车尾气造成的PM2.5确实具有强烈致癌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