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成语·说项羽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详案)

读成语·说项羽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详案)

读成语·说项羽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详案)一、聊聊成语人物,激发阅读期待师:同学们都读过很多成语吧。

其实,很多成语都和人物有关。

我们来试试,说说和这些成语有关的人物。

屏幕出示:教师读成语学生说人名师:有没有发现,关于项羽的成语是挺多的。

楚霸王项羽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其言行故事千古流传,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道独特风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成语,说——项羽。

(板书题目)师:那项羽到底会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成语故事《取而代之》。

二、阅读材料,习得学法师:请同学们自由默读成语故事《取而代之》。

师:请睁大你们的眼睛,试着从文中寻找能体现“取而代之”的语句,进行勾画。

生:项羽说:“总有一天,我会取而代之的。

”师:你真会发现。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看看有什么味道, (生读) 师:这里是谁要取代谁呢,生:项羽要取代秦始皇。

师:你了解秦始皇吗?说说看。

生:秦始皇是个皇帝。

生:秦始皇派人修建了长城。

师:秦始皇的确是个大人物,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有绝对的权威。

那当时的项羽是个怎样的人,生:项羽当时是个小孩。

师:你以为项羽还很稚嫩,可惜不太准确。

生:我觉得项羽可能是个战士。

师:当时的项羽啊,22岁。

可他说了怎样一句话呢?生:“总有一天,我会取而代之的。

”师:我们再一起读读这句话,看看项羽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纷纷举手) 师:别急。

先把你想出的答案写在那句话旁边。

(生动笔书写)师:像这样,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写在语句旁边就叫批注,是读书的一种有效方法。

师:都写好了,谁来说说看。

生:我觉得项羽胆大包天。

师:请说说理由。

生:当时是秦始皇的天下,周围都是秦始皇的人,要是这样的话被人听见,会有生命危险。

所以,我认为项羽胆大包天。

师:分析很有道理。

一定还有不同意见。

生:我认为项羽很有抱负。

师:关键词——抱负。

生:我觉得项羽青年时候就有野心。

师:巨大的野心,对吗,生:我觉得可以是胸怀大志。

师;拎出关键词——胸怀大志。

师:同学们思维很活跃,词汇更丰富。

从《取而代之》这个成语里,就能真切地感受到项羽的胸怀大志。

(板书:胸怀大志)三、分层推进,小组合作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阅读提示”,看看都有哪些要求。

哪个孩子来读读,生:快速浏览其他五个成语故事。

师:可以采用跳读或者略读的方法,一目可以几行。

浏览的时候,可以放弃一些,但一定要紧紧地抓住一些地方细读。

生:勾出能体现成语大意的语句(或语段)。

师:请注意,可以是语句,还可以是语段。

生:简单想想成语意思。

生:紧扣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项羽的性格特征(或者人物形象),进行批注。

师:你觉得最关键的是什么?师:你们的辨别能力非常厉害。

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概括出项羽的性格特征。

开始你们的学习之旅吧。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师: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可以举手示意。

师:现在开始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

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张图表格,请组长组织组员进行讨论,将你们的学习成果进行填写。

特别提醒,如果小组内观点不同,请将不同的观点一并填入表格。

(课件出示表格) ,小组内交流,根据提示,共同完成表格。

(支持多种观点并存),小组内交流,根据提示,共同完成图表。

三、全班分享,点拨引领师:很多小组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能各抒己见。

那我们现在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师:看哪个小组能选择一个成语进行交流,生:我们交流的是《破釜沉舟》。

师:你们找到的语句是——生:(项羽)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通通烧毁。

师:你是怎样看待破釜与沉舟的,谁更关键,生:破釜,只是没有做饭的锅;沉舟,便再也没有渡河的船了。

我认为沉舟更关键。

师:在这样的情况下,项羽能败吗,生:不能败。

因为如果败了,后有兵,前有漳河,没有生之路。

生:如果败了,项羽就死定了,没有退路。

师:这退路是谁堵死的,生:项羽自己。

师:是啊,项羽把所有的退路都堵死,带着部队去打仗。

项羽又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生:有勇气。

师: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

生:足智多谋。

师:把秦军打得落花流水,看来项羽的计谋是成功的。

生:鲁莽。

师:不计后果,不留退路,你读出的是鲁莽。

我同意~师:那在《破釜沉舟》里的项羽,我们一起来概括:不留退路的勇气。

请继续交流。

生:我们交流的是《妇人之仁》。

我们感受到项羽的婆婆妈妈。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生:项王待人又恭敬又有爱人之心,说话挺温和,看见别人病了,他会掉眼泪,把自己吃的、喝的分给病人。

可是人家立了功,应当封爵位的时候,他却不封了。

就是封了,他也还拿着封爵位的印,左摩右摩,把印的四个角都磨光了,还舍不得交给人家。

所以说,他的好心眼只不过是婆婆妈妈的好心眼罢了。

师:你们的证据极为充足。

但婆婆妈妈,却不是一个将军应有的风格。

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生:我觉得项羽优柔寡断。

在封官时,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了还舍不得给人家。

师:嗯,作战应该坚决果断,优柔寡断可是兵家大忌。

战功卓越的项羽,也有不可原谅的瑕疵。

(板书:优柔寡断)生:我们交流的是《一决雌雄》。

我们觉得项羽武艺高强,有霸气。

师:那你能读读你找到的语句吗,生:我很想与你面对面地挑战,一决胜负,以免天下百姓互相残杀,白白受苦。

生:我觉得这里的项羽性格直爽,不转弯抹角。

师:你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想法。

我还想让同学们读读刘邦说的那句话。

生:刘邦笑着拒绝说:“我宁可与你斗智,也不愿与你直接斗勇。

”生;我懂了,项羽有勇无谋。

师:你的反应真快,立刻理解到了项羽在计谋上的不足。

霸气十足,有勇无谋,在《一决雌雄》里我们确实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

(板书:霸气十足有勇无谋)生:我们交流的是《四面楚歌》。

在这个成语里,我们觉得项羽保持了自己的尊严。

师:宁愿自刎,也要保留尊严,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生:我觉得项羽死要面子。

师:怎么这样理解,生:其实项羽可以安全地过江,回到自己的家乡,然后组织家乡的青年继续战斗。

师:这叫东山再起,从头再来。

生:我觉得项羽有自知之明。

师:我很想听听你的想法。

生:经历这次失败,项羽终于知道了自己的错误。

他应该对自己的错误负责。

所以自杀也是应该的,不要再等到别人来处罚。

师:有着属于自己的思考,此处应该有掌声。

从《四面楚歌》的成语里,我们读到了保持尊严,死要面子。

好象还有一个成语在等着我们, 是谁呢?生:《沐猴而冠》。

师:“冠”还是“冠”呢,生:“冠”。

师:谈谈你的理由。

生:劝阻的人听了这话,气愤地说:“人们说楚国人不过是戴了帽子的猕猴,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这里的“冠”是帽子的意思,所以读“冠”。

师:真会学习。

这句话其实具有讽刺的味道,是讽刺谁的,生:项羽。

师:他想讽刺项羽的什么,生:只有君王的表面,却没有君王的才能与气度。

师:这个人劝说项羽成功了吗,生:没有成功,反而把小命给丢了。

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项羽,生;心胸狭窄。

师:不能容天下之事。

生:倔强。

师: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时也叫固执己见。

生:我还觉得项羽心狠手辣。

师:没错。

好心好意地劝说,结果命黄泉。

《沐猴而冠》让我们看到项羽固执己见、心胸狭窄的影子。

师(指板书):《取而代之》的胸怀大志,《破釜沉舟》不留退路的勇气,《妇人之仁》的优柔寡断,《一决雌雄》里的霸气十足、有勇无谋,《四面楚歌》保持尊严、死要面子,《沐猴而冠》的固执己见与心胸狭窄,让我们看到项羽的性格。

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我发现一个人身上可以具有那么多的性格。

生:我觉得人物的性不是只有一种,而是有很多种。

师:是啊,人物的性格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面的,有时甚至是冲突的。

五、紧扣性格特征,思辨人物成败师:这几个成语大致可以概括项羽的一生:取而代之的雄心壮志,破釜沉舟的毅然决然,让秦朝成为历史,项羽成为西楚霸王。

楚汉相争,沐猴而冠的项羽要和刘邦一决雌雄,最终迎来四面楚歌,乌江自刎。

师:项羽的人生很短,留给我们的思考却很长。

在你眼里,项羽是成了,还是是败了,生:败了。

师:就战争而言,项羽的确败得很惨。

(指板书)能在性格里找到项羽失败的原因吗,生:优柔寡断。

生:有勇无谋。

生:固执己见、心胸狭窄。

生:死要面子。

师:在我国历史上,项羽毕竟是闪着光芒的人物,一定有他的成功之处。

我们来找找他成功的因素。

生:青年时期的胸怀大志。

生:破釜沉舟,不留退路的勇气。

生:霸气十足。

师:在我们看待问题时有时可以换换角度。

透过项羽最后的自刎,我们发现了项羽的失败,但同时也发现了项羽的成功。

生:项羽失去的是生命,却被后人称为英雄,这也是一种成功。

师:是的。

真正让项羽流传下来的,就是他那种顶天立地的精神,那种宁为玉碎,不为全的光芒。

我们一起读读李清照的诗《夏日绝句》: 生当人作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师:学到这里,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性格与成败的关系,生:我觉得人生性格可以影响人生成败。

生:我认为人生成败是由自己的性格决定的。

师:其实,人生成败往往与人物性格有关。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着去读读关于项羽的其他故事。

下课~课前准备:《读成语说项羽》这组文本,离学生的生活有距离,所以事前让学生了解项羽的人生经历。

看来,这种铺垫是有效的。

学生在提炼项羽性格的过程中,能不拘一格,各抒己见,非常不错。

只是,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思维飞得过远,而我没能很机智地收回。

,以至于让学生的价值取向受到影响。

同时,对项羽人物性格与人生成败的讨论,我尽量地做到学生简单体会即可,没能过高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