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成语·说项羽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详案)一、聊聊成语人物,激发阅读期待师:同学们都读过很多成语吧。
其实,很多成语都和人物有关。
我们来试试,说说和这些成语有关的人物。
屏幕出示:教师读成语学生说人名师:有没有发现,关于项羽的成语是挺多的。
楚霸王项羽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其言行故事千古流传,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道独特风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成语,说——项羽。
(板书题目)师:那项羽到底会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成语故事《取而代之》。
二、阅读材料,习得学法师:请同学们自由默读成语故事《取而代之》。
师:请睁大你们的眼睛,试着从文中寻找能体现“取而代之”的语句,进行勾画。
生:项羽说:“总有一天,我会取而代之的。
”师:你真会发现。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看看有什么味道, (生读) 师:这里是谁要取代谁呢,生:项羽要取代秦始皇。
师:你了解秦始皇吗?说说看。
生:秦始皇是个皇帝。
生:秦始皇派人修建了长城。
师:秦始皇的确是个大人物,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有绝对的权威。
那当时的项羽是个怎样的人,生:项羽当时是个小孩。
师:你以为项羽还很稚嫩,可惜不太准确。
生:我觉得项羽可能是个战士。
师:当时的项羽啊,22岁。
可他说了怎样一句话呢?生:“总有一天,我会取而代之的。
”师:我们再一起读读这句话,看看项羽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纷纷举手) 师:别急。
先把你想出的答案写在那句话旁边。
(生动笔书写)师:像这样,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写在语句旁边就叫批注,是读书的一种有效方法。
师:都写好了,谁来说说看。
生:我觉得项羽胆大包天。
师:请说说理由。
生:当时是秦始皇的天下,周围都是秦始皇的人,要是这样的话被人听见,会有生命危险。
所以,我认为项羽胆大包天。
师:分析很有道理。
一定还有不同意见。
生:我认为项羽很有抱负。
师:关键词——抱负。
生:我觉得项羽青年时候就有野心。
师:巨大的野心,对吗,生:我觉得可以是胸怀大志。
师;拎出关键词——胸怀大志。
师:同学们思维很活跃,词汇更丰富。
从《取而代之》这个成语里,就能真切地感受到项羽的胸怀大志。
(板书:胸怀大志)三、分层推进,小组合作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阅读提示”,看看都有哪些要求。
哪个孩子来读读,生:快速浏览其他五个成语故事。
师:可以采用跳读或者略读的方法,一目可以几行。
浏览的时候,可以放弃一些,但一定要紧紧地抓住一些地方细读。
生:勾出能体现成语大意的语句(或语段)。
师:请注意,可以是语句,还可以是语段。
生:简单想想成语意思。
生:紧扣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项羽的性格特征(或者人物形象),进行批注。
师:你觉得最关键的是什么?师:你们的辨别能力非常厉害。
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概括出项羽的性格特征。
开始你们的学习之旅吧。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师: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可以举手示意。
师:现在开始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
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张图表格,请组长组织组员进行讨论,将你们的学习成果进行填写。
特别提醒,如果小组内观点不同,请将不同的观点一并填入表格。
(课件出示表格) ,小组内交流,根据提示,共同完成表格。
(支持多种观点并存),小组内交流,根据提示,共同完成图表。
三、全班分享,点拨引领师:很多小组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能各抒己见。
那我们现在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师:看哪个小组能选择一个成语进行交流,生:我们交流的是《破釜沉舟》。
师:你们找到的语句是——生:(项羽)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通通烧毁。
师:你是怎样看待破釜与沉舟的,谁更关键,生:破釜,只是没有做饭的锅;沉舟,便再也没有渡河的船了。
我认为沉舟更关键。
师:在这样的情况下,项羽能败吗,生:不能败。
因为如果败了,后有兵,前有漳河,没有生之路。
生:如果败了,项羽就死定了,没有退路。
师:这退路是谁堵死的,生:项羽自己。
师:是啊,项羽把所有的退路都堵死,带着部队去打仗。
项羽又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生:有勇气。
师: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
生:足智多谋。
师:把秦军打得落花流水,看来项羽的计谋是成功的。
生:鲁莽。
师:不计后果,不留退路,你读出的是鲁莽。
我同意~师:那在《破釜沉舟》里的项羽,我们一起来概括:不留退路的勇气。
请继续交流。
生:我们交流的是《妇人之仁》。
我们感受到项羽的婆婆妈妈。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生:项王待人又恭敬又有爱人之心,说话挺温和,看见别人病了,他会掉眼泪,把自己吃的、喝的分给病人。
可是人家立了功,应当封爵位的时候,他却不封了。
就是封了,他也还拿着封爵位的印,左摩右摩,把印的四个角都磨光了,还舍不得交给人家。
所以说,他的好心眼只不过是婆婆妈妈的好心眼罢了。
师:你们的证据极为充足。
但婆婆妈妈,却不是一个将军应有的风格。
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生:我觉得项羽优柔寡断。
在封官时,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了还舍不得给人家。
师:嗯,作战应该坚决果断,优柔寡断可是兵家大忌。
战功卓越的项羽,也有不可原谅的瑕疵。
(板书:优柔寡断)生:我们交流的是《一决雌雄》。
我们觉得项羽武艺高强,有霸气。
师:那你能读读你找到的语句吗,生:我很想与你面对面地挑战,一决胜负,以免天下百姓互相残杀,白白受苦。
生:我觉得这里的项羽性格直爽,不转弯抹角。
师:你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想法。
我还想让同学们读读刘邦说的那句话。
生:刘邦笑着拒绝说:“我宁可与你斗智,也不愿与你直接斗勇。
”生;我懂了,项羽有勇无谋。
师:你的反应真快,立刻理解到了项羽在计谋上的不足。
霸气十足,有勇无谋,在《一决雌雄》里我们确实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
(板书:霸气十足有勇无谋)生:我们交流的是《四面楚歌》。
在这个成语里,我们觉得项羽保持了自己的尊严。
师:宁愿自刎,也要保留尊严,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生:我觉得项羽死要面子。
师:怎么这样理解,生:其实项羽可以安全地过江,回到自己的家乡,然后组织家乡的青年继续战斗。
师:这叫东山再起,从头再来。
生:我觉得项羽有自知之明。
师:我很想听听你的想法。
生:经历这次失败,项羽终于知道了自己的错误。
他应该对自己的错误负责。
所以自杀也是应该的,不要再等到别人来处罚。
师:有着属于自己的思考,此处应该有掌声。
从《四面楚歌》的成语里,我们读到了保持尊严,死要面子。
好象还有一个成语在等着我们, 是谁呢?生:《沐猴而冠》。
师:“冠”还是“冠”呢,生:“冠”。
师:谈谈你的理由。
生:劝阻的人听了这话,气愤地说:“人们说楚国人不过是戴了帽子的猕猴,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这里的“冠”是帽子的意思,所以读“冠”。
师:真会学习。
这句话其实具有讽刺的味道,是讽刺谁的,生:项羽。
师:他想讽刺项羽的什么,生:只有君王的表面,却没有君王的才能与气度。
师:这个人劝说项羽成功了吗,生:没有成功,反而把小命给丢了。
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项羽,生;心胸狭窄。
师:不能容天下之事。
生:倔强。
师: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时也叫固执己见。
生:我还觉得项羽心狠手辣。
师:没错。
好心好意地劝说,结果命黄泉。
《沐猴而冠》让我们看到项羽固执己见、心胸狭窄的影子。
师(指板书):《取而代之》的胸怀大志,《破釜沉舟》不留退路的勇气,《妇人之仁》的优柔寡断,《一决雌雄》里的霸气十足、有勇无谋,《四面楚歌》保持尊严、死要面子,《沐猴而冠》的固执己见与心胸狭窄,让我们看到项羽的性格。
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我发现一个人身上可以具有那么多的性格。
生:我觉得人物的性不是只有一种,而是有很多种。
师:是啊,人物的性格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面的,有时甚至是冲突的。
五、紧扣性格特征,思辨人物成败师:这几个成语大致可以概括项羽的一生:取而代之的雄心壮志,破釜沉舟的毅然决然,让秦朝成为历史,项羽成为西楚霸王。
楚汉相争,沐猴而冠的项羽要和刘邦一决雌雄,最终迎来四面楚歌,乌江自刎。
师:项羽的人生很短,留给我们的思考却很长。
在你眼里,项羽是成了,还是是败了,生:败了。
师:就战争而言,项羽的确败得很惨。
(指板书)能在性格里找到项羽失败的原因吗,生:优柔寡断。
生:有勇无谋。
生:固执己见、心胸狭窄。
生:死要面子。
师:在我国历史上,项羽毕竟是闪着光芒的人物,一定有他的成功之处。
我们来找找他成功的因素。
生:青年时期的胸怀大志。
生:破釜沉舟,不留退路的勇气。
生:霸气十足。
师:在我们看待问题时有时可以换换角度。
透过项羽最后的自刎,我们发现了项羽的失败,但同时也发现了项羽的成功。
生:项羽失去的是生命,却被后人称为英雄,这也是一种成功。
师:是的。
真正让项羽流传下来的,就是他那种顶天立地的精神,那种宁为玉碎,不为全的光芒。
我们一起读读李清照的诗《夏日绝句》: 生当人作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师:学到这里,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性格与成败的关系,生:我觉得人生性格可以影响人生成败。
生:我认为人生成败是由自己的性格决定的。
师:其实,人生成败往往与人物性格有关。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着去读读关于项羽的其他故事。
下课~课前准备:《读成语说项羽》这组文本,离学生的生活有距离,所以事前让学生了解项羽的人生经历。
看来,这种铺垫是有效的。
学生在提炼项羽性格的过程中,能不拘一格,各抒己见,非常不错。
只是,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思维飞得过远,而我没能很机智地收回。
,以至于让学生的价值取向受到影响。
同时,对项羽人物性格与人生成败的讨论,我尽量地做到学生简单体会即可,没能过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