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1.关注大学生犯罪:
1.关注大学生犯罪:
大学生法盲的尴尬
前几年,永安市检察院以涉嫌故 意杀人罪将大学生王永强逮捕。这位 因另有新欢而将原女友毒杀的大学生 在被捕后居然还天真地问民警:“我 已经交代,什么时候可以回去?” 震惊全国的“伤熊事件”的清华 学生刘海洋面对民警的审问时也说: “我觉得好奇,不是存心想伤害它或 怎么着……”这种对法律的麻木无知 无不令人震惊。 杀人要偿命,伤害珍稀动物触犯 法律。大学生连这种最基本的常识都 不懂,惊诧之余,我们不难看出目前 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缺乏。
2
9.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①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阶级性)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 的主人,制定法律的权力属于人民。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 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实质) 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法律受少数人狭隘利 益的局限,容易与客观规律和历史发展趋势相背离。 我国法律反映的不是少数人的特殊利益,而是全体人民 的共同利益,它与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规律是一致的。我 国法律更能尊重和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作用) 我国法律的作用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问: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私有制和国家的
产生,仅仅依靠道德是否足够?
答:仅依靠道德是不行的,在这种情况下,出现
了法律。
法律并不会对人们的所有行为进行规范,因而也不会 对所有的社会关系都进行调整。
“见死不救”是道德问题还是法律问题?
法律只调整重要并适合由法律进行调整的社会关系。
我们这本书总共学习三个问题:思想、道德、法律,从今 天起,我们开始学习法律。
7.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1)联系: ①法律与道德具有一致性,即目的相同。 法律与道德同时作为上层建筑,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同 时又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历史性,它们都是为维护统治阶 级的利益,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②法律与道德在功能上相辅相成。 法律与道德同属于社会精神文明范畴,都是调整社会关 系的途径,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下作用也不相同。 ③法律与道德在内容上趋同。 最早的法律是由道德演化而来。 现在,法律与道德相互独立,但法律仍然以道德为基础, 法律将道德规范转变为法律规范。 比如,一般人仅凭道德常识就可知道哪些是犯罪行为。
7.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2)区别: ①法律与道德产生的历史不同。 道德风俗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法律是人 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原始社会没有法律。 ②法律与道德产生的方式不同。 道德则是由人们长期的生活习惯转化而来,更多依靠 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心的信念良知来遵守。 法律是通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修改和废止的,掌握国 家政权的阶级将自己的意志转化为具有国家强制力、普遍 约束力的法律。 ③法律与道德适用的范围不同。 道德是划分善与恶、美与丑的界限。法律是划分罪与 无罪、合法与违法的标准。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是最低层次的道德。
5.法律的特点:
怎么没有原始社会的法律?
2
③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阶级性) 统治阶级意志:指统治阶级整体意志,非个别意志, 也非个别意志简单相加。 法律保护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所以统治阶级也 必须遵守法律。
6.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的,反映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 规范体系。
(Suān ní) (xiezhi)
古人把这些小兽依次排列在建筑物高高的檐角处,既使 建筑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充满艺术魅力,也象征着消灾灭 祸,逢凶化吉,还含有剪除邪恶、主持公道之意孝陵 神道旁
韩国景福宫门外
4.法律的词源与含义:
“法”与“律”同一个意思:
“法亦律也,故谓之为律”,战国李悝“集诸 国刑典,造《法经》六篇……商鞅传授,改法为 律”。 ——《唐律疏义》
3.学习法律知识的意义:
①是我们健康成长的需要。 法制国家中每个人社会化的需要。 ②是依法就业创业的需要。 就业:防止企业的不当要求。
创业:依法创业。
③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要。 防止因小失大。 ④是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需要。
3.学习法律知识的意义: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以下几种情况: ①甲到汽车站去购买车票,没有排队而插队购 票,受到他人的谴责;
②乙经常上班迟到,结果被用人单位扣减了薪 酬;
③丙驾车在十字路口正好遇见红灯,其视而不 见,撞红灯直行,结果被交通警察罚款。 请问:
为什么这些行为受到的处理各不相同?
3.学习法律知识的意义:
案例点评
这些行为之所以受到不同的处理,是 因为它们适用不同的规则。
这些规则的性质不同:
第一种规则是道德规范;
2.大学生为何要学法律? 同学语录: 总感觉法律离自己非常遥远,法律与我何干?学法干 什么?不犯法就行。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要犯我,我必犯人。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要想不被欺,只能靠武力。
2.大学生为何要学法律?
大学生为何要学法律?
当面对物质的诱惑,你会不会产生据为己有的欲望? 当面对鲜艳的刺激,你能不能抑制住青春的冲动? 当面对暴力,你会不会手足无措? 当面对挑衅,你会不会付诸武力?
当面对侮辱,你是否会忍辱偷生?
当面对伤害,你会不会束手无策?……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不应该 是“惶惶欲何之”的弱者。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的今天,大学生应该懂得用法律、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懂得合理合法、适时适度处理大学学习阶段的问题;知道 用什么方式、通过什么途径去维护自身的权益。
后来廌也称獬豸(xiezhi), 古代法官都戴一种獬豸冠, 表示法官应公正执法。
中国司法鼻祖
4.法律的词源与含义:
汉字“法” 的古体 ——
《说文解字》:“
,刑也,
4.法律的词源与含义:

平之如水 从水

廌 去
触其不直者而 去之,从去
4.法律的词源与含义:
上图中第八个就是獬豸
仙人骑凤-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规定“违反社会公共利益、 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 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 依法予以受理”。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自己的个人秘密和个人私 生活进行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一种人格权。
艾森豪威尔
5.法律的特点:
②法律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物质制约性) 法律产生于特定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之上。 在一个社会中,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性质和 内容的法律。 人类社会相应产生了 四种类型的法律: ①奴隶制法律。 ②封建制法律。 ③资本主义法律。 ④社会主义法律。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制约着法律的发展程度。 例如,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奴隶社会,不可能有专门保 护科技发明的知识产权法,也不可能有完备的现代企业法律 制度。
5.法律的特点:
1954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布朗案中裁判将黑人与白人 分隔于不同学校的做法违宪。但南方诸州对此法律抵触情绪很 大。 1957 年,阿肯色州法院判决 9 名黑人学生进入白人学校就 读,但该州州长动用当地国民警卫队封锁学校,就是不让黑人 孩子和白人孩子在一起。 最后,艾森豪威尔总统调动美国精锐的 101 空降师进入该 州首府,压制了国民警卫队,最终这9 个学生在飞机坦克的武 装护卫下顺利入学。
8.法律的产生与发展:
3
8.法律的产生与发展:
8.法律的产生与发展:
人类社会先后存在过四种类型的法律
奴隶制法律 封建制法律
资本文义法律 社会主义法律
8.法律的产生与发展:
(1)奴隶制法律:
通常采用最极端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的方式。 主要特征: ①明显的原始习惯残留痕迹;
②否认奴隶的法律人格;
③刑罚方式极其残酷; ④确认自由民之间的等级划分。
“世界上最早、最系统、最完整的成文法典”是汉谟 拉比法典。它奉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原则,“如 果一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一个人折了贵 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但“如果贵族阶级的人打了贵 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合505克)。如果任何人的奴隶 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则要遭割耳。”
5.法律的特点: ①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国家性) 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体系(规范性)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国家意志性)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强制性)既表现为国家对 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也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 制裁。
人民大会堂
5.法律的特点:
西方的法 (正义) 正义女神一手提着天平, 用它衡量法,另一手握着剑, 用它维护法。 剑如果不带着天平,就 是赤裸裸的暴力;天平如果 不带着剑,就意味着软弱无 力。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 有在正义女神持剑的力量和 掌秤的技巧并驾齐驱的时候, 一种完满的法治状态才能占 统治地位。
8.法律的产生与发展:
(2)封建制法律:
是地主阶级对广大农民阶级实行统治的工具,以维护 地主阶级的共同利益。 主要特征: ①确立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②封建等级制度; ③维护专制皇权; ④刑罚严酷、野蛮。 史记记载:荆轲为燕子丹刺秦王,后诛轲九族。 《袁崇焕列传》中记载:明末大臣袁崇焕被凌迟处死, 寸寸脔(luan)割之。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侩子手争取, 生噉(dan啖)之。开膛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 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
(2018版)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本章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第二节: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第四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