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弥勒县石洞山风电场建设项目风机平台、基础及道路工程SDS/C2标段高强灌浆专项施工方案审核:复核:编制: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弥勒县石洞山风电场施工项目部2014年7月目录一、编制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灌浆主要工程数量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灌浆总体施工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材料机具及人员准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人员配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机具设备及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二次灌浆施工艺及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施工流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施工工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混凝土基础顶面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灌浆施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灌浆实体养护及拆模(以施工时段气温为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质量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健全质量检查机构,加强质量监督检查错误!未定义书签。
2、开展质量教育,增强职工质量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错误!未定义书签。
3、严把材料质量及试验关............................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安全文明施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1:灌浆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名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强灌浆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主要规范:《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448-2008》;2、《风机基础设计施工图》:云南弥勒石洞山风电场风机预应力锚栓基础设计图;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二、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石洞山风电场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巡检司镇北面的山上,场址涉及五山乡和巡检司镇。
石洞山风电场工程均采用风力发电机与箱式变电站组合的“一机一变”的单元接线方式,石洞山风电场工程有箱变基础33个。
箱变基础与风机基础相距12m,为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
基础顶板上预埋钢板,与变压器支座焊接固定;顶板一侧设700mm×700mm 带盖板检修孔,侧壁设检修爬梯。
变压器基础底部埋深,基础顶面高于地坪。
本次灌浆施工范围为云南省弥勒县石洞山风电场建设项目33台风机基础顶面上锚板下方的高强灌浆。
2、灌浆主要工程数量表三、灌浆总体施工方案主体混凝土浇筑完成3天后可灌浆施工。
灌浆料选用、施工、养护按《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448-2008》执行,二次灌浆材料类别为Ⅱ类。
材料采用北京华千灌浆材料TD-1型水泥基灌浆料,抗压强度≥80Mpa,抗弯强度≥10Mpa,流动初始值≥34cm,30分钟保留值≥31cm,抗冻等级F150,要求无收缩、自流平、无毒性、防腐(锈)蚀性。
灌浆范围:基础顶面至上锚板下方,设计厚度6cm,平面宽度48cm(上锚板轮廓线两侧各6cm)。
四、材料机具及人员准备1、人员配备2、机具设备及材料根据施工现场的需要,由于单台基础灌浆量较小,我部选择灌浆料现场拌制,所以选择小型轻便机械设备,对此列出机械清单如下:五、二次灌浆施工艺及要求1、施工流程施工准备清仓湿润仓面立模验仓浆液拌合灌浆养护拆模2、施工工艺混凝土基础顶面准备a、将上锚板下方及内外缘各6cm范围内凿毛,满足凿毛面积不少于75%,并将浮碴等杂物全部清除,并用压力水冲洗干净,不得有松动碎石、浮浆、浮尘、油污、蜡质等,清除完成后测量灌浆厚度,必须保证灌浆厚度不小于6cm,如果厚度不足再进行凿除,以达到6cm为止,凿毛时避免损伤锚栓PVC套管。
b、测量班提前复核上锚板水平度必须满足以内,若有超标立即调整其水平度。
c、检查上锚板下方PVC管顶部是否与上锚板下方密贴,如有不密贴现象立即采用胶带包裹封堵,以防止浆液倒灌进入PVC管,事先检查锚栓顶部限位卡是否齐全位置是否居中,缺少的及时补齐,确保锚栓在孔中心线上。
d、以上检查指标需经项目部质检员验收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复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灌浆施工(1)仓面处理a、灌浆前24小时混凝土基础面充分洒水湿润,灌浆前1小时,清除积水,宜用抹布擦干,如遇突发天气无法施工时及时用雨布覆盖仓面,以保证仓面整洁无污水。
b、支模:我部采用镀锌扁铁自制灌浆模板,支模时先在基础顶面划出灌浆内外轮廓线,支模后先粗调模板的内外轮廓,再精调模板的内外轮廓,外模半径R=,内模半径R=,支模完成后用预先制作的钢筋卡对内外模板进行加固,模板以满足外形圆顺,保证拆模后灌浆外观质量,加固结束后检查模板下方缝隙,过大时用砂浆在模板的外侧进行填堵,但不得侵入灌浆体范围。
见附图1附图1:模板施工平面示意图,单位m(3)灌浆料现场拌制由于我部单台机位灌浆量小且运输距离长不宜使用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拌料,我部采用现场1台进行搅拌,该灌浆料配合比(灌浆料:水=100:),理论灌浆料2280kg/m3砂浆搅拌机进行拌制,按配合比要求分别称好灌浆料与拌和水的重量,搅拌时先加入2/3的水量搅拌,充分搅拌使拌合料团全部散开后,再加入剩余1/3的水搅拌至均匀,差料量很小机械操作困难时,可以采用人工搅拌,但必须使浆液流动性十足,机械搅拌时间不得小于120s,人工搅拌时间不得小于180s。
(4)灌浆料使用工作面灌浆前,灌浆料即拌即用,尽量缩短灌浆的入模时间,搅拌完成后必须在30分钟内使用完成,本工程灌浆采用自重自流法入模,为保证灌浆体内无气泡,必须从上锚板的外侧灌入,从另一侧溢出,灌浆开始后,必须连续进行不得中断,环向连续灌注的工艺,不得从两侧同时灌注,由于灌浆环向长度较大,我部考虑按两点入模,每个点按两个方向入模,以缩短灌浆时间,浆液顶面高程控制在高于上锚板底面1~2mm范围,严禁用振动棒振捣浆液,施工过程中允许适当敲击模板外侧,起到赶走模板表面气泡,使浆液实体更加密实。
灌浆入模顺序见附图2附图2:灌浆入模顺序示意图灌浆实体养护及拆模(以施工时段气温为准)灌浆完毕后30分钟内应立即加盖土工布,防止被阳光曝晒,并保持土工布湿润,待浆体初凝后及时洒水养护,养护7小时以上,以防止浆体加速硬化,保证浆体的强度,灌浆结束24小时后及可拆模,待灌浆料达到设计强度后表面涂普通环氧沥青,厚度不小六、质量保证措施1、健全质量检查机构,加强质量监督检查灌浆施工是基础受力结构最后一道工序,它是设备安装的关键所在,所以灌浆施工人员必须专业化,人员配置必须长期稳定,以保证施工的正常展开,有效的控制施工质量,我项目部建立以项目经理为工程质量第一责任人、副经理为工程质量负责人,以及与工程质量管理直接相关的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灌浆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对灌浆质量实施统一领导,对保证施工质量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灌浆施工作业面设专业质检员1名,质检员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坚持全过程旁站制,加强对灌浆工序的专职检查,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有关人员纠正,对重大问题立即向灌浆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报告,对在施工中发现的问题作好记录,达不到工艺要求的工序未处理完不得进入到下道工序。
附表1:灌浆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名单2、开展质量教育,增强职工质量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1)开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对职工进行质量责任教育和质量管理意识教育,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观念,然后针对本工程的实际,加强对各级人员的培训工作,尤其对灌浆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业务培训和再培训,使职工具有保证作业质量的技术业务知识和能力。
(2)由项目总工程师及主管工程师亲自抓技术交底和组织灌浆作业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技术学习,严格贯彻执行制定的施工控制程序和提高相关人员素质。
3、严把材料质量及试验关对每批进入施工现场的灌浆材料按规范要求进行质量检验,施工作业前再检查材料是否过期,是否受潮,作业过程中材料是否做好防雨防潮工作,杜绝不合格的材料及半成品使用到工程中。
检测试验工作是保证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产品质量的优劣是通过试验检测确定,每批次灌浆料到场后及时取样送检,每个机位灌浆时及时取样并及时送标养室进行养护,保证数据真实性,代表性。
4、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措施(1)建立开工前的技术交底制度灌浆施工前,由总工程师陈方勇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讲清该项工程的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定位方法、几何尺寸、功能作用及与其他工程的关系、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使全体参与灌浆施工人员在彻底明了施工对象的情况下投入施工。
(2)、建立“六不施工”、“三不交接”制度“六不施工”是:不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测量和资料未经审核不施工;材料无合格证或试验不合格不施工;隐蔽工程未经检查签证不施工;未经监理人认可或批准的工序不施工。
“三不接交”是:无自检记录不接交;未经监理人或值班技术员验收不接交;施工记录不全不接交。
七、安全文明施工1、设备、材料、物件、工器具必须文明装卸运输,摆放整齐有序,不得阻塞通道和有碍其它单位施工;2、施工现场应每天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