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质课件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质课件
【答案】
意象含义
艺术效果
“落日”本是自然景象,在此含有南
宋国势衰败的意思
这几句写景寓情,情景交融,虚实相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 生。通过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茫悲
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凉的气氛,以有声有色的景物进一步
“游子”指词人自己,词人南渡后, 写出了词人的孤寂和悲苦
漂泊孤单,抑郁不得志
②农村词。描写农村秀丽的风光、质朴的民俗。例如:《鹧鸪天(陌上柔桑
破嫩芽)》《清平乐(茅檐低小)》等。
③闲适词。描写退隐心情与感受。这些词于旷达中显沉郁,于闲适中露激愤。
例如:《鹧鸪天(掩鼻人间臭腐场)》《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丑奴儿(少年 不识愁滋味)》等。
④爱情词。意境高远,别具特色。例如:《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其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3.“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中“落日”“断鸿”“游子” 几个意象具有怎样的含义?这三句在写景上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小贴士
如何评价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答题步骤:①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②结合所在 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③明确答题方向:有无修辞或 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 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答 题 模 式 :“×” 一 字 在 诗 句 中 的 意 思 是 ……, 它 运 用 了……的修辞,描绘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 想感情。
• 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
• 那么词人的愁恨为何,又 何因而至?
• 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 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北望是江 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 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 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 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 报国无门。以上种种,是恨之深、 愁之大者。借言远山之献供,抒发 内心负担。
铁板铜琶继东坡 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 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辛弃疾继承了苏词豪 放的特点,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 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 的大计,
“悲黍”,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 迁后,周朝志士回到故都,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 黍苗丛生,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黍 离》篇。
【答案】 这三句写山。“献愁供恨”用移情于物的手法,点出 “愁”“恨”,由单纯写景而开始抒情。表达了词人对中原沦陷,南宋朝廷 不思收复失地的“愁”与“恨”。这三句词的语序应该是“远目遥岑,(如) 玉簪螺髻,献愁供恨”。
• 3、诗人见如此壮美的远山,又 是秋高气爽之时,为何诗人说 远山在“献愁供恨”?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2.词人除了写景, 还写到了自己的行 为,你能找出一些 富有表现力的动词 吗?它们又表达了 词人怎样的情感呢?
看、拍、会、登 “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 却闲置身旁,烘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 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 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 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Ⅱ.文化常识 1.楚.天.千里清秋 楚天: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一带战国时期属于楚国管辖。泛指南方 的天空。 2.把吴.钩.看了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3.元.嘉.草草 元嘉: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 的一种名称。
(一)背景链接 1.《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这年春天,辛弃疾由滁 州知府调为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词人时年 35 岁, 南归已逾 12 年,壮志依然未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这一年的秋 天,作者登上了建康城的赏心亭,眺望辽阔的南天、远逝的流水和 高耸的山峰,又看到了夕阳西沉,听到了声声雁啼,就更引发出他 的无限忧思。作者既不愿退隐江湖,又不肯贪图享受,他只是急切 地希望去杀敌报国,生怕时不待人,就这样白白地老去。而他的雄 心壮志却没人能够理解,这正是词人当时内心最大的悲哀!这首词 是词人早期作品中最负盛名的一篇。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 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 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 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 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直译上片。
2.思考: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 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
那把剑
醉里挑灯,长剑泛着幽蓝的光;轻弹剑身,化作慷慨悲歌。要拭干扬 州路上苦难的泪,要饮尽佛狸祠下胡虏的血。那确是一把好剑。
在诗山词海中遨游了许多年,看过了李清照的莲舟,看过了李白的 金樽,看过了李商隐的锦瑟,但最夺目的,还是你的剑!剑气中,我能觉 察你那双充满愤怒和期待的眼睛。
但你说你把它失落了。失落在宝马雕车走过的路上,失落在满眼 风光的北固楼,失落在斜阳草树边的寻常巷陌里,失落在你醉后靠着 的老松树边上。然后你笑了,笑容有些惨淡。你说你的白发已经生了, 你的悲愤已经平息了。
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 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 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 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2.如何理解“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这三句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 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 地。
(1)辛弃疾字 幼,安号 稼轩,山东济南
人,
时南期宋爱国词人,其词抒写恢复
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与
共苏为轼豪
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辛弃疾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 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收复中原,并常常带着辛弃疾 “登高望远,指画山河” ,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
(二)人物轶事 辛弃疾手刃叛徒
当初和辛弃疾一起投奔义军的有一个和尚义端,他是辛弃疾 的拜把子兄弟。因为受不住在义军里当差之苦,竟偷偷地盗走了 由辛弃疾保管的帅印,准备去金营邀功。义端曾经也是一小股义 军的头头,是被辛弃疾说服一起投奔耿京帐下的,耿京盛怒之下 也找不到别人,只得拿辛弃疾问罪。出现这样的事情,辛弃疾也 是理屈词穷,羞愧难当,当场立下军令状,誓追回帅印。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 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 知己。
高考小贴士
如何评价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设问方式:①某联(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一个字(词)? 为什么?②某字(词)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③ 请结合全诗(诗句)评析某字(词)的艺术效果。④这首诗 中某个字(词),你认为用得好不好?⑤同一诗句在不同版 本中某个字(词)不同,你认为哪一个字(词)更好?为什么? 方法点拨: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 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 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当晚,辛弃疾带了一小队人马埋伏在 了去往金营必经的路上,果然,天快亮的 时候,那义端真的骑马来到。义端一见是 杀气腾腾的辛弃疾,吓得魂飞魄散,当即 跪地求饶说:“您饶了我吧,我知道您的 真身是一头青兕(犀牛),您力大能拔山, 将来定有大造化……您饶了我吧!”面对这样贪生怕死的变节 分子,疾恶如仇的辛弃疾哪里肯听,不由分说,手起刀落,义 端身首异处。
(二)常识整理 Ⅰ.文学常识
用典 用典也称用事,是中国古代诗词经常使用的一种文学创作手 法。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 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的含蓄及典雅者,即称“用典”。用典的 作用主要有以下四种:①使立论有根据——引前人之言或事,以 验证作者之理论;②便于比况和寄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 借典故暗示,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即所谓“据事以类义”也;
③减少语辞之繁累——诗句之组成,应力求经济,尤其近体诗有 其一定之字数限制,用典可减少语辞之繁累;④充实内容、美化 词句——用典可使文辞妍丽,声调和谐,对仗工整,结构谨严, 不仅增加诗词的外形之美,且使其内涵更为丰富。
(2)用典类型
①点化前人语句。有时也叫侧用,就是指从典故的侧面意义 方面用典,旁敲侧击,显现作者自己的用意;或是化用前人语 句,使语言更委婉。 ②明用历史故事。就是直接引用既往的故事,或类比现实, 或引发联想,使语意更丰盈、深厚。 ③暗用历史故事。就是间接引用典故,把典故融化在诗歌中 含蓄隽永,浑然天成,不事雕琢。行文流畅贯通,词若己出, 即使不知其中用典,也可领会诗意。 ④反用历史故事。即“反弹琵琶”,逆向运用,通过暗示、 对比、衬托等手法将典故具有的含义加以引申,言此而意彼
但我知道,你那酒中还有着八百里分麾下炙的味道,你那张琴里还 藏着五十弦翻出的塞外的声音,你的梦里依然有的卢飞奔,弓弦霹雳。 你的心中藏着那把剑,你是把它溶入了墨中,写在纸上,交给了我。
剑仍在,在你的心中,在我的心中,在一切爱着一方水土、有着自己 尊严的人心中,作龙吟之声。
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