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知识-麦芽的鉴别方法

中药知识-麦芽的鉴别方法

麦芽的鉴别方法
麦芽又名大麦毛、大麦芽,始载于魏晋时期《名医别录》,在穬麦条下曰:以作蘗,温,消食和中。

唐代《药性论》,云:大麦糵,使,味甘,无毒。

能消化宿食,破冷气,去心腹胀满。

表明在南北朝至唐代时期麦芽已经开始药用。

其来源于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鉴别时可通过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薄层色谱法对其进行鉴别。

1.性状鉴别
麦芽呈梭形,长8~12mm,直径3~4mm。

表面淡黄色,背面为外稃包围,具5脉;腹面为内稃包围。

除去内外稃后,腹面有1条纵沟;基部胚根处生出幼芽和须根,幼芽长披针状条形,长约5mm。

须根数条,纤细而弯曲。

质硬,断面白色,粉性。

气微,味微甘。

2.显微鉴别
麦芽粉末灰白色。

淀粉粒单粒类圆形,直径3~60
m,脐点人字形或裂隙状。

稃片外表皮表面观长细胞与2个短细胞(栓化细胞、硅质细胞)交互排列;长细胞壁厚,紧密深波状弯曲,短细胞类圆形,有稀疏壁孔。

麦芒非腺毛细长,多碎断;稃片表皮非腺毛壁较薄,长80~230
m;鳞片非腺毛锥形,壁稍厚,长30~110
m。

3.薄层色谱法鉴别
取麦芽粉末5g,加无水乙醇30ml,超声处理40分钟,滤过,滤液加50%氢氧化钾溶液1.5ml,加热回流15分钟,置冰浴中冷却5分钟,用石油醚(30~60℃)振摇提取3次,每次10ml,合并石油醚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麦芽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
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甲苯-三氯甲烷-乙酸乙酯(10:1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再以甲苯-三氯甲烷-乙酸乙酯(10: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5%硝酸乙醇溶液,在10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