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元稹和白居易的诗

元稹和白居易的诗

元稹和白居易的诗
白居易
与元稹是当时唐代齐名的大诗人,他们的诗歌
理论观点相近,共同提倡新乐府,下面小编收集了元稹和白居易的诗,供大家欣赏。

《梁州梦》
元稹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作品鉴赏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醒时萦绕心头情事,由于压抑往往变得更为强烈,便
借梦境或幻觉来表现,这就是所谓潜意识。

《牡丹亭》的“惊梦”,杜甫的《梦李白
》,都是此种潜意识作用,文学
上屡有反映。

此诗为元稹感梦而作。

第一、二句“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写入梦。

元稹与白居易中进士后又同于公元803年(贞元十九年)制举“拔萃”登科。

按唐朝惯例,进士录取放榜,皇帝即在曲江赐宴,然后登慈恩寺大雁塔题
名留念。

曲江、慈恩寺向为长安名胜,平时更少不了骚人宴饮,墨客流连。

元稹
和白居易也曾有多次游寺。

此诗先把往昔经历的画面剪辑成梦。

慈恩寺为高宗李治纪念生母长孙皇后所建,有十三院落。

“院院”不仅加强“景深”,也深化了偕游情趣。

此是虚景,虚中有实。

三、四句“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写出梦。

伴随亭吏的吆喝,画面从慈恩寺梦中情景,转为梁州驿亭醒时惊觉。


是实境,实中有虚,前后相映成趣。

“排去马”为此诗艺术构思关键,上承“院
院游”盎然游兴,下承惊醒时索寞意绪,先让时间交迭产生错觉,又把空间拉开扩大距离。

此种“大跨度”“大写意”结构方法,具有跌宕对比的强烈艺术效果。

此诗平平叙事,无惊人之笔,委婉情致全蕴蓄记叙中,体现唐诗
1 / 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