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辛弃疾简介ppt课件

辛弃疾简介ppt课件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 拓宽。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 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 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 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 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 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 心应手。
-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学成就
辛弃疾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 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 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 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 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 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他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 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 稼轩诗文钞存》。
-
作品赏析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西江月 水龙吟 清平乐·村居 破阵子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
西江月 【宋】辛弃疾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第二天早晨,辛弃疾又赶马追去,想挽留陈亮 多住几天。当他追到鹭鹚林地方,因深雪泥滑,不 能前去,才停了下来。那天,他在方村怅然独饮。 夜半投宿于姓吴的泉湖四望楼,听到邻人吹笛声, 凄然感伤,就写了一首《贺新郎》词。记述他们这 次交往。
-
文学成就
思想内容
辛弃疾有许多与陆游相似之处: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 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 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不像陆游喜欢 写作诗歌尤其是格式严整的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词这一更 宜于表达激荡多变的情绪的体裁。
他的英雄的豪壮与绝望交织纽结,大起大落,反差强烈,更 形成瀑布般的冲击力量。他一般很少采用传统词作中常见的兰 柳花草及红粉佳人为点缀;与所要表达的悲凉雄壮的情感基调 相吻合,在他的笔下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多有一种奔腾耸峙、 不可一世的气派。这种自然和历史素材的选用,都与词中的感 情力量成为恰好的配合,令人为之感奋。
文学成就
艺术风格
宋词在苏轼手中开创出一种豪放阔达、高旷开朗的风格,却 一直没有得到强有力的继承发展。直至南渡之初张元干、张孝 祥、叶梦得、朱敦儒等人以抗金雪耻为主题的词,才较多继承 了苏轼的词风,起到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但他们的这一类词 作,主要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为内心激情所支配的结果,而 没有成为有意识的艺术追求,也没有更大幅度地向其他题材拓 展,所以成就不是很高。到辛弃疾出现在词坛上,他不仅沿续 了苏词的方向,写出许多具有雄放阔大的气势的作品,而且以 其蔑视一切陈规的豪杰气概,和丰富的学养、过人的才华,在 词的领域中进行极富于个人特色的创造,在推进苏词风格的同 时也突破了苏词的范围,开拓了词的更为广阔的天地。
走近辛弃疾
-
辛弃疾生平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 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 东济南)人。
他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 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 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他一 生力主抗金。具有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 忱。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 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
-
水龙吟
【宋】辛弃疾 过南剑双溪楼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
辛弃疾的故事
酒交知己
陈亮是辛弃疾的知交,是一位爱国词人。淳熙 十五年冬天,陈亮从他的故乡浙江永康到江西拜访 辛弃疾。辛弃疾住在自建的“带湖新居”,附近有 其取名为“瓢泉”的一条小溪。小病中的辛弃疾见 到陈亮,十分高兴。他俩或在瓢泉共饮,或往鹅湖 寺游览。他们一边喝酒,一边纵谈国家大事,时而 欢笑,时而忧愤。陈亮在铅山住了十天,才告别回 去。辛弃疾一程又一程地送他。
辛词和苏词都是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朗著称的,但不同的 是: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 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参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 的平静,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 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 悲愤。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 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