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秦淮外国语学校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南京秦淮外国语学校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 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汽车上的机械式里程表是用安装在轮上的一组计数齿轮来实现计数的,它可以记录车轮转过的圈数。

这些计数齿轮通过特定的传动装置被车轮的转动所驱动。

同时车轮的转动还通过特定的传动装置,传递给由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传感器,传感器再将反映车轮转动情况的电信号显示在速度表上,从而指示此时的车速。

当轮胎用久了有明显的磨损后,就会使所计里程和指示的时速产生误差。

若里程表记录的里程为12000km ,则汽车实际行驶的里程将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示数;若此车从北京驶往上海,以速度表上指示的时速为依据,对整个行程所估算的时间将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际行驶时间。

若已知某辆汽车新车轮的直径为d ,使用2年后,由于磨损,该轮胎的半径已比全新时减少了a ,这辆汽车从和平门开到北京展览馆的过程中,里程表增加的数值为s ,那么此过程中这辆车实际行驶的路程为________(请用d 、s 、a 来表示)。

【来源】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初中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 小于 小于 ()2s d a d -【解析】如果轮胎有了磨损,轮半径减小,行驶相同的路程,车轮转动的圈数偏大,所以根据圈数测得的里程数和时速都要偏大;即汽车实际行驶的里程将小于示数;∵v s t =,∴t s v=,又因为从北京到上海的路程知道(准确),速度表上指示的时速偏大,所以估算的时间比实际用的时间要小;车轮直径为d 时,车轮转一圈走过的距离为车轮周长:πd,汽车从和平门开到北京展览馆的过程中,里程表增加的数值为s ,则车轮转过的圈数为:n s dπ=, 轮胎的半径已比全新时减少了a ,故直径减少2a,此时车轮周长π(d -2a),因此这辆车实际行驶的路程为:s 实=nπ(d ()()22a)πd 2a .s d a s d dπ--=⨯-= 点睛:当轮胎有了磨损后,行驶相同的路程,车轮转动的圈数偏大,据此得出的里程数和时速都要偏大;此车从北京驶往上海,整个路程知道,因为速度表上指示的时速偏大,根据速度公式判断估算的时间和实际用的时间的关系。

2.某探究小组为了探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

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

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

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从第一个水滴滴下开始计时,30 s 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

(1)该小组同学根据图中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变速运动.小车在AD 两点间运动的时间为______s ,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

(2)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选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

【来源】四川省安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答案】45230.153 从右向左 【解析】【详解】(1)[1][2]因为30 s 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那么每滴一个水滴所需要的时间是 3015s s 4623t == 小车在AD 两点间运动的时间为 154533s s 2323AD t t ==⨯= AD 两点间的距离是83mm 100mm 117mm 300mm 0.3m AD s =++== 那么平均速度是0.3m 0.153m/s 45s 23AD AD s v t ==≈ (2)[3]由于小车在桌面上运动时,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速度会越来越小,相等时间内运动的距离也越来越小,从图(b)可知,从右到左,小车运动的距离越来越小,这符合实际情况,所以小车在桌面上是从右向左运动的。

3.在“探究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个直径8.0cm 的纸锥,某次实验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得到如图所示的照片,已知频闪照相机每隔0.25s 曝光一次.(1)纸锥从A下落到C的过程是________(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根据照片测量出纸锥从A下落到G的平均速度.下表是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请将其中(a)、(b)两项内容补充完整.照片中纸锥的直径D/cm 照片中A到G的距离l/cm(a)________(b)________纸锥的平均速度 v/(m·s-1)0.50 8.40纸锥从A下落到G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来源】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加速相同时间内,纸锥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纸锥下落的实际距离s/cm 纸锥下落的时间t/s 0.896【解析】【详解】(1)[1][2]图中纸锥从A下落到C的过程,一共曝光2次,两次的间隔时间相同,但是下落的间距越来越大,即相同时间内,纸锥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所以纸锥从A下落到C的过程做加速运动;(2)[3][4]小明根据照片测量出纸锥从A下落到G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照片中纸锥的直径和纸锥的实际直径,再测出照片中纸锥下落的距离,利用照片中纸锥直径与纸锥实际直径的比值等于照片中纸锥下落距离与纸锥下落实际距离的比值来得到纸锥下落的实际距离,最后利用速度公式可得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所以还需要在(a)、(b)分别补上纸锥下落的实际距离s/cm和纸锥下落的时间t/s[5]纸锥的实际直径为d=8.0cm=0.08m;照片中纸锥的直径为D=0.50cm=0.0050m,照片中纸锥从A下落到G的距离为l=8.40cm=0.084m,假设纸锥下落的实际距离为s,根据(2)所分析则有D l d s=, 代入数据0.0050.0840.08m m m s= 解得s =1.344m ,从A 下落到G ,一共曝光6次,则纸锥从A 下落到G 的平均速度为1.344m 0.896m/s 60.25ss v t ===⨯。

4.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选填“大”或“小”)。

(3)如果小车过了中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前半段的平均速度v 1会偏_____。

(4)图中停表的1格表示1秒,甲、乙、丙分别对应了小车在起点、中点和终点位置的时间。

其中s 1=90cm ,小车长10cm ,则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_____m/s 。

(5)由计算得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来源】安徽省合肥市新康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答案】v=s/t 小 小 0.225 变速【解析】【分析】(1)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平均速度,原理为平均速度的公式,即s v t=; (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小车运动的时间长一些; (3)小车过了中点才停止计时,计时偏长,根据s v t=分析速度的变化; (4)确定对应的路程与时间,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 (5)已知路程和运动时间,根据s v t =分析速度的变化,判断运动状态。

【详解】(1)测平均速度时,分别测量路程和时间,利用公式计算速度,即原理为s v t=;(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小车运动的速度慢一些,所以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3)如果小车过了中点才停止计时,计时偏长,由svt=分析可知,测得前半段的平均速度v1会偏小;(4)全路程s1=90cm=0.9m,下半程s3=0.45m;由图知下半程所用的时间为2s,则下半程的平均速度:3330.45m0.225m/s2ssvt===;(5)观察图可知,上半程运动时间为3s,上半程平均速度为:2220.45m0.15m/s3ssvt===;可见23v v<,即下半程平均速度大,所以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变速运动。

5.“扔纸飞机”是民间传统游戏,某兴趣小组同学认为:纸飞机的飞行距离除了与发射速度的大小有关外,还可能与纸飞机大小、材料和发射角度等因素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小组成员将打印纸和旧报纸裁成不同面积的纸张,制作了相同形状的纸飞机若干个,利用固定在室内某一位置的简易发射器,以相同大小的发射速度和不同发射角度(发射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进行多次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表一。

()1为探究纸飞机的飞行距离与纸飞机材料的关系,应选择表一中的实验序号_______进行实验。

()2综合表一信息,分析该实验中纸飞机飞行距离与发射角度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

()3若要寻找纸飞机最大飞行距离的发射角度,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应如何设置发射角度进行进一步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组成员又制作了三架形状相同的纸飞机,用该发射器以相同大小的发射速度进行实验,实验要求如表二。

若甲、乙、丙这三架纸飞机飞行距离分别为s甲、s乙、s丙,请预测它们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__(从大到小排列)。

表二:三架纸飞机实验要求【来源】江苏扬州市仪征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题【答案】①和③见解析所示见解析所示见解析所示【解析】解答:()1为探究纸飞机的飞行距离与纸飞机材料的关系,由表一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序号①和③其他条件相同,纸飞机材料不同。

()2综合表一信息,分析该实验中纸飞机飞行距离与发射角度之间的关系:由①②③两次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无论是哪种材料制成的纸飞机,发射角度由0°到15°时,飞行距离逐步变远,而超过15°以后,飞行距离随着发射角度的增加却越来越近;()3若要寻找纸飞机最大飞行距离的发射角度,由①②③两次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发射角度在15°时,飞行距离最远,所以要寻找纸飞机最大飞行距离的发射角度,我们要把实验次数增加,每次实验时发射角度改变幅度变小,从而找出最大飞行距离时准确的发射角度。

(4)按照表一实验数据可知:飞机纸张大小、发射角度都相同时,打印纸制成的飞机要比旧报纸制成的飞机飞得远,所以表二中甲和丙在纸张大小和飞行角度相同时,打印纸制成的甲飞机比旧报纸制成的乙飞机飞得远,即s甲>s丙;当纸张大小和材料相同时时,发射角度是15°的丙飞机要比发射角度是30°乙飞机飞得远,即s丙>s乙.它们的大小关系:s甲>s丙>s乙(从大到小排列)。

点睛:(1)由控制变量法可知为探究纸飞机的飞行距离与纸飞机材料的关系,由表一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序号①和③其他条件相同,纸飞机材料不同(2)由①②③两次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无论是哪种材料制成的纸飞机,发射角度由0°到15°时,飞行距离逐步变远,而超过15°以后,飞行距离随着发射角度的增加却越来越近;(3)由①②③两次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发射角度在15°时,飞行距离最远,所以要寻找纸飞机最大飞行距离的发射角度,我们要把实验次数增加,每次实验时发射角度改变幅度变小,从而找出最大飞行距离时准确的发射角度.(4)按照表一实验数据可知:飞机纸张大小、发射角度都相同时,打印纸制成的飞机要比旧报纸制成的飞机飞得远,所以表二中甲和丙在纸张大小和飞行角度相同时,打印纸制成的甲飞机比旧报纸制成的乙飞机飞得远,当纸张大小和材料相同时时,发射角度是15°的丙飞机要比发射角度是30°乙飞机飞得远.6.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如图甲所示(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___(选填“运动”或“静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