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轴题】八年级数学上期末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 和9cm,则下列长度的线段能作为第三边的是( ) A .13cm B .6cm C .5cm D .4m2.如图,已知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A ,B 两点都在小方格的顶点上,请在图中找一个顶点C ,使△ABC 为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顶点C 有( )A .8个B .7个C .6个D .5个3.如图,AE ⊥AB 且AE =AB ,BC ⊥CD 且BC =CD ,请按图中所标注的数据,计算图中实线所围成的面积S 是( )A .50B .62C .65D .68 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60o ,则顶角的度数为( )A .30oB .30o 或150oC .60o 或150oD .60o 或120o 5.若实数m 、n 满足 402n m -+=-,且m 、n 恰好是等腰△ABC 的两条边的边长,则△ABC 的周长是 ( )A .12B .10C .8或10D .6 6.下列各图中a 、b 、c 为三角形的边长,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和左侧△ABC 全等的是( )A .甲和乙B .乙和丙C .甲和丙D .只有丙 7.如图,直线L 上有三个正方形a ,b ,c ,若a ,c 的面积分别为1和9,则b 的面积为( )A.8 B.9 C.10 D.118.如图,在小正三角形组成的网格中,已有6个小正三角形涂黑,还需涂黑n个小正三角形,使它们与原来涂黑的小正三角形组成的新图案恰有三条对称轴,则n的最小值为()A.10B.6C.3D.29.如图,在△ABC中,以点B为圆心,以BA长为半径画弧交边BC于点D,连接AD.若∠B=40°,∠C=36°,则∠DAC的度数是()A.70°B.44°C.34°D.24°10.如图,用四个螺丝将四条不可弯曲的木条围成一个木框,不计螺丝大小,其中相邻两螺丝的距离依序为2、3、4、6,且相邻两木条的夹角均可调整.若调整木条的夹角时不破坏此木框,则任两螺丝的距离之最大值为何?A.5B.6C.7D.1011.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三角形()A.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B.三条高的交点C.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D.三条中线的交点12.如图,在△ABC中,∠ABC=90°,∠C=20°,DE是边AC的垂直平分线,连结AE,则∠BAE等于()A.20°B.40°C.50°D.70°二、填空题13.若一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8,则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和为__________.14.记x=(1+2)(1+22)(1+24)(1+28)…(1+2n),且x+1=2128,则n=______.15.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 3,1﹣2a,8,则 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16.若a m =5,a n =6,则a m+n =________.17.如图,△ABC 中,EF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与AB 交于点D ,BF=12,CF=3,则AC = .18.计算:2422a a a a -=++____________. 19.如图,在△ABC 中,BF ⊥AC 于点F ,AD ⊥BC 于点D ,BF 与AD 相交于点E .若AD=BD ,BC=8cm ,DC=3cm .则 AE= _______________cm .20.已知9y 2+my+1是完全平方式,则常数m 的值是_______.三、解答题21.为支援灾区,某校爱心活动小组准备用筹集的资金购买A 、B 两种型号的学习用品共1000件.已知B 型学习用品的单价比A 型学习用品的单价多10元,用180元购买B 型学习用品的件数与用120元购买A 型学习用品的件数相同.(1)求A 、B 两种学习用品的单价各是多少元?(2)若购买这批学习用品的费用不超过28000元,则最多购买B 型学习用品多少件?22.如图,已知在△ABC 中,∠BAC 的平分线与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PQ 相交于点P,过点P 分别作PN 垂直于AB 于点N,PM 垂直于AC 于点M,BN 和CM 有什么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3.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D BC =,BD 是对角线,AE BD ⊥于点E ,CF BD ⊥于点F(1)如图1,求证:AE CF =(2)如图2,当390BAD BAE ∠=∠=︒时,连接AF 、CE ,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直接写出图2中的四个三角形,使写出的每个三角形的面积都等于四边形ABCD 面积的18.24.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点A的坐标是(﹣3,﹣1).(1)将△ABC沿y轴正方向平移3个单位得到△A1B1C1,画出△A1B1C1,并写出点B1坐标;(2)画出△A1B1C1关于y轴对称的△A2B2C2,并写出点C2的坐标.25.如图,点C、E分别在直线AB、DF上,小华想知道∠ACE和∠DEC是否互补,但是他没有带量角器,只带了一副三角板,于是他想了这样一个办法:首先连结CF,再找出CF的中点O,然后连结EO并延长EO和直线AB相交于点B,经过测量,他发现EO=BO,因此他得出结论:∠ACE和∠DEC互补,而且他还发现BC=EF.小华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可求得第三边取值范围.【详解】设第三边长度为a ,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9494a -<<+解得513a <<.只有B 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能根据关系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A解析:A【解析】【分析】分AB 为腰和为底两种情况考虑,画出图形,即可找出点C 的个数.【详解】解:当AB 为底时,作AB 的垂直平分线,可找出格点C 的个数有5个,当AB 为腰时,分别以A 、B 点为顶点,以AB 为半径作弧,可找出格点C 的个数有3个; ∴这样的顶点C 有8个.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画出图形,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3.A解析:A【解析】【分析】由AE ⊥AB ,EF ⊥FH ,BG ⊥AG ,可以得到∠EAF=∠ABG ,而AE=AB ,∠EFA=∠AGB ,由此可以证明△EFA ≌△AGB ,所以AF=BG ,AG=EF ;同理证得△BGC ≌△CHD ,GC=DH ,CH=BG .故可求出FH 的长,然后利用面积的割补法和面积公式即可求出图形的面积.【详解】∵如图,AE ⊥AB 且AE=AB,EF ⊥FH,BG ⊥FH ⇒∠EAB=∠EFA=∠BGA=90º,∠EAF+∠BAG=90º,∠ABG+∠BAG=90º⇒∠EAF=∠ABG,∴AE=AB,∠EFA=∠AGB,∠EAF=∠ABG⇒△EFA≌△AGB,∴AF=BG,AG=EF.同理证得△BGC≌△CHD得GC=DH,CH=BG.故FH=FA+AG+GC+CH=3+6+4+3=16故S=12(6+4)×16−3×4−6×3=50.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题关键在于证明△EFA≌△AGB和△BGC≌△CHD. 4.B解析:B【解析】【分析】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60o,则顶角的度数为【详解】解:如图1,∵∠ABD=60°,BD是高,∴∠A=90°-∠ABD=30°;如图2,∵∠ABD=60°,BD是高,∴∠BAD=90°-∠ABD=30°,∴∠BAC=180°-∠BAD=150°;∴顶角的度数为30°或150°.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分类讨论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5.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绝对值和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得m、n的值,再分情况讨论:①若腰为2,底为4,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舍去;②若腰为4,底为2,再由三角形周长公式计算即可.【详解】由题意得:m-2=0,n-4=0,∴m=2,n=4,又∵m、n恰好是等腰△ABC的两条边的边长,①若腰为2,底为4,此时不能构成三角形,舍去,②若腰为4,底为2,则周长为:4+4+2=1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m、n的值是解题的关键.6.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得出乙和丙与△ABC全等,甲与△ABC不全等.详解:乙和△ABC全等;理由如下:在△ABC和图乙的三角形中,满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所以乙和△ABC全等;在△ABC和图丙的三角形中,满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AAS,所以丙和△ABC全等;不能判定甲与△ABC全等;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7.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运用正方形边长相等,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BAC=∠DCE,然后证明△ACB≌△DCE,再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来求解即可.解:由于a、b、c都是正方形,所以AC=CD,∠ACD=90°;∵∠ACB+∠DCE=∠ACB+∠BAC=90°,即∠BAC=∠DCE,在△ABC和△CED中,,∴△ACB≌△CDE(AAS),∴AB=CE,BC=DE;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AB2+BC2=AB2+DE2,即S b=S a+S c=1+9=10,∴b的面积为10,故选C.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8.C解析:C【解析】【分析】由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可得答案.【详解】如图所示,n的最小值为3.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常见图形的性质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9.C解析:C【解析】【分析】易得△ABD为等腰三角形,根据顶角可算出底角,再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可求出∠DAC 【详解】∵AB=BD,∠B=40°,∴∠ADB=70°,∵∠C=36°,∴∠DAC=∠ADB﹣∠C=34°.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角度计算,熟练掌握三角形外角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0.C解析:C【解析】依题意可得,当其中一个夹角为180°即四条木条构成三角形时,任意两螺丝的距离之和取到最大值,为夹角为180°的两条木条的长度之和.因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若长度为2和6的两条木条的夹角调整成180°时,此时三边长为3,4,8,不符合;若长度为2和3的两条木条的夹角调整成180°时,此时三边长为4,5,6,符合,此时任意两螺丝的距离之和的最大值为6;若长度为3和4的两条木条的夹角调整成180°时,此时三边长为2,6,7,符合,此时任意两螺丝的距离之和的最大值为7;若长度为4和6的两条木条的夹角调整成180°时,此时三边长为2,3,10,不符合.综上可得,任意两螺丝的距离之和的最大值为7,故选C11.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外心的作法,确定到三定点距离相等的点.【详解】解:因为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的点,需要根据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只有分别作出三角形的两边的垂直平分线,交点才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外心的作法,关键是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答.12.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求出CE=AE,求出∠EAC=∠C=20°,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在△ABC中,∠ABC=90°,∠C=20°,∴∠BAC=180°−∠B−∠C=70°,∵DE是边AC的垂直平分线,∠C=20°,∴CE=AE,∴∠EAC=∠C=20°,∴∠BAE=∠BAC−∠EAC=70°−20°=50°,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其性质.二、填空题13.360°【解析】【分析】根据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回答即可【详解】解:由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可知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故答案为:3 6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多边形的外角和掌握解析:360°.【解析】【分析】根据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回答即可.【详解】解:由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可知,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故答案为:36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多边形的外角和,掌握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4.64【解析】试题分析:先在前面添加因式(2﹣1)再连续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求出x然后根据指数相等即可求出n值解:(1+2)(1+22)(1+24)(1+28)…(1+2n)=(2﹣1)(1+2)(1+解析:64【解析】试题分析:先在前面添加因式(2﹣1),再连续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求出x,然后根据指数相等即可求出n值.解:(1+2)(1+22)(1+24)(1+28)…(1+2n),=(2﹣1)(1+2)(1+22)(1+24)(1+28)…(1+2n),=(22﹣1)(1+22)(1+24)(1+28)…(1+2n),=(2n﹣1)(1+2n),=22n﹣1,∴x+1=22n﹣1+1=22n,2n=128,∴n=64.故填64.考点:平方差公式点评: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关键是乘一个因式(2﹣1)然后就能依次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了.15.﹣5<a<﹣2【解析】【分析】根据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求a的取值范围再将a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可【详解】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8-3<1-2a<8+3解析:﹣5<a<﹣2.【解析】【分析】根据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求a的取值范围,再将a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可.【详解】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8-3<1-2a<8+3,即-5<a<-2.即a的取值范围是-5<a<-2.【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角形三边关系,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题关键是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列出不等式.16.【解析】【分析】根据同底数幂乘法性质am·an=am+n即可解题【详解】解:am+n=am·an=5×6=30【点睛】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乘法计算属于简单题熟悉法则是解题关键解析:【解析】【分析】根据同底数幂乘法性质a m·a n=a m+n,即可解题.【详解】解:a m+n= a m·a n=5×6=30.【点睛】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乘法计算,属于简单题,熟悉法则是解题关键.17.15【解析】试题分析:因为EF是AB的垂直平分线所以AF=BF因为BF=12CF=3所以AF=BF=12所以AC=AF+FC=12+3=15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析:15【解析】试题分析:因为EF是AB的垂直平分线,所以AF=BF,因为BF=12,CF=3,所以AF=BF=12,所以AC =AF+FC=12+3=15.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18.【解析】【分析】根据分式的加减运算的法则先因式分解复杂的因式找到最简公分母通分然后按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的性质计算在约分化为最简二次根式【详解】解:=====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分式的加减运算解析:2 aa【解析】【分析】根据分式的加减运算的法则,先因式分解复杂的因式,找到最简公分母,通分,然后按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的性质计算,在约分,化为最简二次根式.【详解】 解:2422a a a a-++ =42(2)a a a a -++ =24(2)(2)a a a a a -++ =24(2)a a a -+ =(2)(2)(2)a a a a +-+ =2a a-. 故答案为:2a a -. 【点睛】本题考查分式的加减运算.19.【解析】【分析】易证∠CAD=∠CBF 即可求证△ACD≌△BED 可得DE=CD 即可求得AE 的长即可解题【详解】解:∵BF⊥AC 于FAD⊥BC 于D∴∠CAD+∠C=90°∠CBF+∠C=90°∴∠CA解析:【解析】【分析】易证∠CAD=∠CBF ,即可求证△ACD ≌△BED ,可得DE=CD ,即可求得AE 的长,即可解题.【详解】解:∵BF ⊥AC 于F ,AD ⊥BC 于D ,∴∠CAD+∠C=90°,∠CBF+∠C=90°,∴∠CAD=∠CBF ,∵在△ACD 和△BED 中,90CAD CBF AD BDADC BDE ︒∠=∠⎧⎪=⎨⎪∠=∠=⎩∴△ACD ≌△BED ,(ASA )∴DE=CD ,∴AE=AD-DE=BD-CD=BC-CD-CD=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本题中求证△ACD≌△BED是解题的关键.20.±6【解析】【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确定出m的值即可【详解】∵9y2+my+1是完全平方式∴m=±2×3=±6故答案为:±6【点睛】此题考查完全平方式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解析:±6【解析】【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确定出m的值即可.【详解】∵9y2+my+1是完全平方式,∴m=±2×3=±6,故答案为:±6.【点睛】此题考查完全平方式,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A型学习用品20元,B型学习用品30元;(2)800.【解析】(1)设A种学习用品的单价是x元,根据题意,得,解得x=20.经检验,x=20是原方程的解.所以x+10=30.答:A、B两种学习用品的单价分别是20元和30元.(2)设购买B型学习用品m件,根据题意,得30m+20(1000-m)≤28000,解得m≤800.所以,最多购买B型学习用品800件.22.BN=CM,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连接PB,PC,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求出PM=PN,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求出PB=PC,根据HL证Rt△PMC≌Rt△PNB,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BN=CM,理由如下:如图,连接PB,PC,∵AP是∠BAC的平分线,PN⊥AB,PM⊥AC,∴PM=PN,∠PMC=∠PNB=90°,∵P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PC=PB,在Rt△PMC和Rt△PNB中,PC PB PM PN=⎧⎨=⎩,∴Rt△PMC≌Rt△PNB(HL ),∴BN=CM.【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角平分线性质等知识点,能正确地添加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23.(1)详见解析;(2),,,ABE ADF BEC CFD V V V V. 【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DE CBF ∠=∠,然后根据AAS 即可证得结论;(2)由已知条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可依次得出∠BAE =30°,∠ABE =60°,∠ADB =30°,然后利用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E 与AB ,AE 与AD 的关系,进而可得△ABE 的面积=18四边形ABCD 的面积,即得△CDF 的面积与四边形ABCD 的面积的关系;作EG ⊥BC 于G ,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EG 与AB 的关系,进而可得△BCE 的面积=18四边形ABCD 的面积,同理可得△ADF 的面积与四边形ABCD 的面积的关系,问题即得解决.【详解】(1)证明://AD BC Q ,ADE CBF ∴∠=∠,,AE BD CF BD ⊥⊥Q ,90AED CFB ∴∠=∠=︒, AD BC =Q ,ADE ∴∆≌CBF ∆(AAS ),AE CF ∴=;(2)△ABE 的面积=△CDF 的面积=△BCE 的面积=△ADF 的面积=四边形ABCD 面积的18.理由如下: ∵AD=BC ,ADE CBF ∠=∠,DB=BD ,∴△ADB ≌△CBD ,∴四边形ABCD 的面积=2×△ABD 的面积= AB ×AD ,∵390BAD BAE ∠=∠=︒,∴∠BAE =30°,∴∠ABE =60°,∠ADB =30°,∴BE =12AB ,AE =12AD ,∴△ABE 的面积=12BE ×AE =12×12AB ×12AD =18AB ×AD =18四边形ABCD 的面积; ∵△ABE ≌△CDF ,∴△CDF 的面积═18四边形ABCD 的面积; 作EG ⊥BC 于G ,如图所示:∵∠CBD =∠ADB =30°,∴EG =12BE =12×12AB =14AB , ∴△BCE 的面积=12BC ×EG =12BC ×14AB =18BC ×AB =18四边形ABCD 的面积, 同理:△ADF 的面积=18矩形ABCD 的面积.【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面积公式等知识;熟练掌握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4.(1)画图见解析;点1B 坐标为:(﹣2,﹣1);(2)画图见解析;点2C 的坐标为:(1,1)【解析】【分析】(1)直接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出平移后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2)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1)如图所示:△111A B C ,即为所求;点1B 坐标为:(﹣2,﹣1);(2)如图所示:△222A B C ,即为所求,点2C 的坐标为:(1,1).考点:作图-轴对称变换;作图-平移变换25.对,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通过全等三角形得到内错角相等,得到两直线平行,进而得到同旁内角互补.【详解】解:∵O是CF的中点,∴CO=FO(中点的定义)在△COB和△FOE中CO FOCOB EOF EO BO=⎧⎪∠=∠⎨⎪=⎩,∴△COB≌△FOE(SAS)∴BC=EF,∠BCO=∠F∴AB∥D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CE和∠DEC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做题时用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知识,要学会综合运用这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