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密人员保密基本知识试题题库一、选择题题后的三个答案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答案,将题号填在括号中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未经批准,私自留存国家秘密文件,他的行为属于(A )行为。
A. 违反保密规定的B.非法持有国家秘密的犯罪C. 违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2. 国家秘密事项的保密期限需要延长的,由( C )决定。
A. 原确定密级的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决定B. 原确定密级的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的上级机关决定C. 原确定密级的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决定3. 以下表述错误的是(C )。
A .泄露秘密级国家秘密情节轻微的,可以酌情免于或者从轻给予行政处分B. 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情节轻微的,可以酌情从轻给予行政处分C. 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情节轻微的,可以酌情从轻给予行政处分4.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应当( A )。
A. 追究刑事责任B.进行批评教育C.给予党纪、政纪处分5.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B )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A. 故意B.故意或者过失C.过失6.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泄露国家秘密,不够刑事处罚的,可以酌情( A )。
A. 给予行政处分B.给予党纪政纪处分C.免予刑事处罚7. 传递绝密级秘密载体,(C )。
A. 只能通过机要交通递送B. 只能通过机要交通、机要通信递送C. 可以通过机要交通、机要通信或派专人直接递送8. 目的地不通外交信使或外交信使难以携运的,确因工作需要,需自行携带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出境的,应当向( C )申办《国家秘密载体出境许可证》。
A. 公安部门B.海关C.保密工作部门或保密工作机构9. 国家秘密是关系(A ),按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A. 国家的安全和利益B. 国家的经济安全和政治利益C. 国家和民族的安全利益10. 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按照(B )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A. 法律规定B.法定程序C.有关法规规章11. 国家秘密是在一定时间内只限(C )知悉的事项。
A. 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B.共产党员C.一定范围的人员12. 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A )。
A .绝密、机密、秘密三级B。
绝密和机密两级C。
秘密和机密两级13. 对绝密级的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和其它物品,非经(A )批准,不得复制和摘抄。
A. 原确定密级的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B .原确定密级的机关、单位的上级机关或上级保密工作部门C. 原确定密级的机关、单位14. 某机关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携带秘密载体外出,其下述做法中正确的是(A )A. 采取保护措施,使秘密载体始终处于自己的有效控制之下B. 报经本机关主管领导批准后,独自携带绝密级文件外出C. 报经本机关主管领导批准后,二人共同携带绝密级文件外出参加涉外活动15. 根据《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的规定》,制作秘密载体,应当依照有关规定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注明发放范围及制作数量,( B )。
A. 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都应当编排顺序号B. 绝密级、机密级的应当编排顺序号C. 绝密级的应当编排顺序号16. 复制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它物品,或者摘录、引用或者汇编属于国家秘密的内容,应当( A )。
A. 按照原件的密级定密B.视情况需要确定密级C.即可以按照原件的密级定密,也可以视情况需要定密17. 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由于出现法定情形,应当及时变更时,一般(C )A .只能由确定密级的机关、单位及时变更B. 只能由上级机关直接变更C. 由确定密级的机关、单位及时变更,情况紧急时可以由上级机关直接变更18. 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确定以后,确定密级的机关、单位的上级机关发现不符合保密范围规定的,应当( B )。
A. 及时自行采取措施予以纠正B. 及时通知确定密级的机关、单位纠正C. 及时通知有关保密工作部门采取措施予以纠正19. 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得(C )与国际互联网或其它公共信息网络相联接,必须实行物理隔离。
A. 直接地B.间接地C.直接或间接地20. 涉及(A )的信息,不得在国际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传递。
A. 国家秘密B.绝密级国家秘密C.绝密、机密级国家秘密21. (A )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A.绝密B.机密C.秘密22. (B )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
A.绝密B.机密C.秘密23. (C )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利益遭受损害。
A.绝密B.机密C.秘密24. 机密级计算机使用口令方式进行身份鉴别时,下列所述正确的是(C )A. 口令长度为8 位,数字和字符混排,更换周期为1 周。
B. 口令长度为10 位,数字和字符混排,更换周期为1 月。
C. 口令长度为10位,数字和字符混排,更换周期为1周。
25. 升级计算机病毒防杀软件和病毒库,以下方式正确的是(B )。
A. 使用涉密介质从外网下载后装载到内部涉密网络。
B. 使用非涉密介质从外网下载后装载到内部网络。
二、多选题题后的答案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答案,将题号填在括号中1 .召开具有属于国家秘密内容的会议,主办单位应当采取下列哪些保密措施(A、B、C、D)。
A •选择具备保密条件的会议场所;B •根据工作需要,限定参加会议人员范围,对参加涉及绝密级事项会议的人员予以指定;C •依照保密规定使用会议设备和管理会议文件;D. 在涉密会议会场应配备和使用会议保密机;2. 泄露国家秘密的渠道有(A、B、C、D、E、F)。
A. 对外交往与合作中的泄密;B. 新闻宣传和出版方面的泄密;C. 通信和办公自动化方面的泄密;D. 计算机及其网络方面的泄密;E. 丢失、被盗、被抢国家秘密载体造成泄密;F. 少数人员受私利驱动,非法提供或出卖国家秘密。
3. 涉密计算机的密级与使用该计算机的涉密人员的涉密等级关系是(B、C )。
A. 涉密计算机的密级就是使用该计算机的人员的密级。
B. 涉密计算机的密级与使用该计算机的人员的密级无关。
C. 不一定一致。
较高涉密等级的涉密人员有些情况下可能使用较低密级的涉密计算机,少数情况下反之亦然。
4. 处理绝密级涉密信息,应该使用(A、D )。
A. 低辐射专用计算机。
B. 配备液晶显示器的专用计算机。
C. 配置电磁辐射干扰器的计算机。
D. 一般计算机,置于屏蔽室内使用。
5. 以下口令设置方式属高风险的有(A、B、C、D )。
A.使用用户名(账号)作为口令。
B. 使用自己或亲友的生日、电话作为口令。
C. 使用常用英文单词作为口令。
D. 使用短口令。
6. 威胁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有(A 、B、C、D、E、F)。
A. 电磁辐射泄漏。
B. 磁介质残留信息复现。
C. 存储介质存储量大,易于复制。
D. 计算机违规外联。
E. 使用互联网传递秘密信息。
F计算机及存储介质丢失、被抢、被盗。
7. 以下(A、B、C)是计算机安全保密认识上的误区。
A .文件删除后就不可恢复。
B. 在内网上以文件共享方式传递文件是安全的。
C. 计算机病毒是造成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8. 以下(A、B、C、D )方式不利于保护口令的安全。
A. 将口令写下来做有形的记录。
B. 把口令告诉同事。
C. 在不同系统中使用同一口令。
D. 他人在场时输入口令。
E. 定期更改口令。
9. 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防护措施包括(A、B、C )。
A. 人工防护B. 物理防护C. 技术防护10. 涉密人员的管理按照(A、B、C )的等级,对涉密岗位的人员作出界定。
A.核心B.重要C.一般D.普通三、填空题在下面各题的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内容1. 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2. 革命战争年代,保密就是保生存,保胜利;和平建设时期,保密就是(保发展)。
3. 保密资格审查认证标准实施的原则是(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严格标准、严格管理)。
4. 保密工作与业务工作的五同时是(同计划、同部属、同检查、同总结、同奖惩)。
5. 各级行政主要领导对本地区、本部门的保密工作负有(全面领导)责任。
6. 属于国家秘密的设备或者产品,在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同时,还应当明确(保密要点)。
7. 除有特殊规定外,绝密级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不超过(30 年)。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第20 条规定“接触国家秘密事项的人员或者机关、单位的范围,由(确定密级)的机关、单位限定。
接触范围内的机关、单位由其(主管领导人)限定本机关、单位内的具体接触范围。
”工作需要时,上级机关、单位可以改变下级机关、单位限定的国家秘密的接触范围。
9. 收发涉密载体应当履行(清点)、(登记)、(编号)、(签收)手续。
10. 传递涉密载体应当通过(机要交通)、(机要通信)或者指派专人进行,不得通过邮政或非邮政渠道传递。
11. 单位内部业务工作中经常或大量涉及(机密级(含))以上国家秘密的部门,确定为保密要害部门。
集中存放保管(机密级(含))以上国家秘密载体的场所,涉及(机密级(含))以上国家秘密的研制生产试验场所,确定为保密要害部位。
12. 不得在互联网上传输(国家秘密),不得在互联网上发布(国家秘密),不得在互联网上传输电子邮件夹带(国家秘密)。
13. 中办发[2001]21 号文件指出:“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实行(保密资格审查认证)管理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国防科技工业保密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和重要手段。
”14. 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实行500 分评分制,(450 )分以上为符合标准;(400 )分以上为基本符合标准;(400 )分以下为不符合标准。
15. 按照涉密工作岗位来界定涉密人员时,应当综合考虑的主要因素是:(涉密程度是否深),(涉密事项是否多)和(涉密期限是否长)。
16. 对违反计算机信息系统网络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在进行国际联网的计算机或网络中存储、处理、传递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如造成国家秘密信息泄露,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不够刑事处罚的,将依照有关保密法规对泄露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或处罚)。
17. 涉密存储介质应按所存储过的信息的(最高密级)标明密级。
18. 涉密存储介质的管理应按照(同等密级)的文件资料进行管理。
19. 涉密存储介质的维修应保证(所存储的涉密信息)不被泄露。
20. 损坏、报废和不再使用的涉密介质应按照有关保密规定(及时销毁)。
21. 涉密计算机的口令设置一般分为三种,即(开机口令)、(系统登录口令)和(屏幕保护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