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壤热容量,土壤导热率;
2、13时,日出之前;
3、7,8;
4、日射型,辐射型,过渡型;
5、致死温度;
6、糖类,蛋白质;
7、-10℃,25--35℃,35--45℃;8、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9、减小,增大;10、细胞质
二、名词解释
1、三基点温度:植物生长发育的三个温度基本点,即维持生长发育的生物
学下限温度、最适温度和生物学下限温度三者的合称。
2、有效积温:植物生育期内有效温度积累的总和。
3、原初反应:指叶绿素分子被光激发而引起的最初发生的反应,是光合作
用的起点。
4、光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植物的光合速率随光照度增高而相应增加,
但当光照度达到一定值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这时的光照
度称为光饱和点。
5、呼吸强度:指单位时间内,单位植物材料干重或鲜重所放出的CO
质量
2
质量
或所吸收的O
2
三、选择题
四、判断题
1、0℃——土壤解冻或冻结的标志,一般日平均温度在0℃以上的持续时期为农耕期。
5℃——温带植物开始或结束生长的标志,一般日平均温度5℃以上的持续时期为植物生长期。
10℃——喜温植物开始播种与生长的标志,一般日平均温度10℃以上的持续时期为喜温植物生长活跃期。
15℃——喜温植物开始旺盛生长的标志。
一般日平均温度15℃以上的持续时期为喜温植物适宜生长期。
2、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
(1)光合作用:①利用简单的无机物(CO
2与H
2
O)合成有机物,吸收CO
2
;
②是贮能的过程(把日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有机物中);③只在绿色细胞中进行,进行的细胞器为叶绿体;④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⑤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释放的 O
2
也可供呼吸利用;⑥许多中间产物可以与呼吸作用共用。
(2)呼吸作用:①把有机物氧化分解为无机物,表现为吸收O
2,放出CO
2
;
②是放能的过程(把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形成ATP及部分热能);
③在所有生活细胞中进行,进行的部位除细胞质外,主要的细胞器为线粒体;④有光、无光下均可进行;⑤为所有细胞包括绿色细胞生命活动提供ATP,释放的CO
2
也可供光合作用;⑥许多中间产物可以与光合作用共用。
3、①漏光;②受光饱和现象的限制;③环境条件及作物本身生理状况的影响。
4、.新鲜果品的贮藏既要抑制其呼吸作用,推迟呼吸高峰的出现,又要保持香味和新鲜状态,所以要保持低温和一定湿度。
5、由于植物进行无氧呼吸时:①释放的能量少,要维持植物正常的生理活动,势必消耗自身大量有机物质;②其产物是酒精或乳酸,会造成细胞中毒,导致植物死亡
六、计算题
1.(1)活动积温 = 12.5+11.5+12.5+13.6+14.6+15.0+15.6+14
= 109.3(℃)
(2)有效积温 = (12.5-12)+(11.5-12)+(12.5-12) +(13.6-12)
+(14.6-12)+(15.0-12)+(15.6-12)+(14.0-12)
= 13.3(℃)
2.日平均气温=[1/2(当天最低气温+昨天20:00气温)+8:00,14:00,20:00气温之和]÷4
=[1/2(-2℃+14℃)+4℃+10℃+12℃] ÷4
=32℃÷4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