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十年历史教学方法研究的回顾

近十年历史教学方法研究的回顾

近十年历史教学方法研究的回顾张天明历史教学方法历来是历史教育工作者关注的对象。

在人们不懈努力下,历史教学方法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该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厚实的基础。

然而,目前还未见有人对1995年以来的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进行系统总结。

本文拟对1995年以来的我国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进行回顾。

一、研究概述1995年以来,我国历史教育改革逐步深入,大大推动了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

近十年来,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成果主要以论文的形式呈现,各杂志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相关论文,专著出版了一部,即朱光明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另外,一些历史教育论著对于历史教学方法也有所涉及,这些论著有余伟民主编的《历史教育展望》、聂幼犁主编的《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等等。

相对于1995年以前的历史教学方法研究来说,十年来的历史教学方法研究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为:(1)由关注学生如何掌握历史知识!如何应付考试转向重视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素质的全面提高;(2)由关心教师如何“讲”好历史课逐渐转向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学”会历史,历史教学方法研究从重视研究教法转向更广泛地研究学法;(3)由主要研究某一历史教学方法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转向重视各种教学方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的优化组合;(4)以前,人们所研究的历史教学方法从其自身来说基本上属于单一的历史教学方法,十年来,很多新的历史教学方法是在吸取原有的多种教学方法优点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体现了原有各种教学方法的多种特点,历史教学方法自身由单一性走向综合化;(5)以前,人们认为教学方法只是教学的问题,很少将历史教学方法与历史课程!教材联系起来研究,十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教学方法改革不仅仅是个方法问题,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更应该将其纳入到课程体系、教材内容的整改中去,因而,从课程层面对历史教学方法进行的研究越来越多。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十年来的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对历史教学方法的历史研究;二、对历史教学方法一般理论的研究;三、对各种具体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

(一)对历史教学方法的历史研究对历史教学方法的历史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总结以往的历史教学方法研究;第二,挖掘前人的历史教学方法。

1.总结以往的历史教学方法研究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借鉴其经验,吸取其教训,可以为后人提供更加合理的研究视角、思维方式乃至总体的研究取向。

《历史教学》1995年第6期上发表了黄慕洁的《1979—1994年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改革述评》一文,该文将1979—1994年的72项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改革归为九类:对传统讲述法革新的教学方法、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为特征的教学方法、历史图式教学法、目标教学方法、借鉴!引进的国外新教学方法、引进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情景教学法、现代化教学技术方法、其他教学方法等。

作者对前四类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重点分析,并展望了今后改革的趋势:各种教法的优化组合将是改革的主旋律;建立与各套教材配套的教学方法体系是新的实验课题;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农村地区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改革将是解决的重点问题。

在黄慕洁老师一文之后虽未见总结历史教学方法研究的专文,但也有一些文章对此有所涉及,如陈庆军的《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回顾与展望》(《历史教学》1996年第8期,简写为1996/8,以下同)等等。

2.挖掘前人的历史教学方法历史上有很多人,尤其是一些历史教育家,他们对历史教育有其独特的理解,为历史教育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研究这些人,从他们身上吸取有益的东西为现在的历史教育所用,不失为促进我国历史教育发展的一种好方法。

虽然这仍是我国当前历史教育研究的一大不足之处,但已有一些历史教育工作者对此展开了积极探索。

朱煜认为,何炳松以编演历史剧来“活现”历史的教学方法属于当今的情景教学法,何炳松所提出的养成学生“自动研究习惯”,其实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而这正是美国布鲁纳“发现法”的宗旨(《论何炳松历史教育思想》,《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9/3)。

孙敏震在《吕思勉先生历史教学思想与实践述论》(《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中提到,吕思勉先生课内讲求“高深之学理,以浅显之言出之”,这种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领悟,而课外和学生定期晤谈是吕思勉先生推进学术研究和奖掖后进的一个主要方法"(二)历史教学方法一般理论的探讨1.关于历史教学方法的分类教学方法历来受到重视,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人们积累了大量的历史教学方法。

如何对这些众多的历史教学方法进行分类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之一。

尽管过去几十年历史教学界对此有过研究,但并没有完全解决,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该问题依然受到关注。

王铎全把历史教学方法归为三类:与接受学习相应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典型)、与发现学习相应的教学方法(以研究法!讨论法为代表)、包涵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以问答法、问题性的叙述法为代表)。

与接受学习的教学方法是将学习的全部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而与发现学习相应的教学方法只呈现有关线索或例证,让学习者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王铎全,李稚勇《比较历史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72—185页)。

赵亚夫把历史教学方法归为两类:以教师教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代表)、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活动教学法为代表)。

前者是传统的方法,后者是现代的教学方法(赵亚夫《学历史教育学》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7年第75—83页)。

姚锦祥将历史教学方法概括为三大类:讲谈—接受式(盛行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教改发轫期)、自学—辅导式(盛行于80年代中期以后)、参与—活动式(形成于90年代中期)(李绍贵5问题中心教学法——一种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历史教学法)(《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9/11)。

余伟民也将历史教学方法归为三类: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代表)、在传统基础上改进的教学法(以讲读法、谈话法、研讨发现法为代表)、历史教学的新方法(以电脑教学法、历史情景创意教学法、历史研究教学法为代表)。

改进后的教学方法能不同程度地克服传统方法的弊端,尽可能地体现现代教育观的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而是教学改革中最实用的方法。

新的教法突出了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跳出了以课堂和课本为中心,顺应了课程教材改革发展的新需要,但还需进一步完善(《历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01—106页)。

教学方法本身灵活多样,它是根据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发展不断创新,因而不可能有一个统合万变的分类。

分类的目的是使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方法的特性,更好地选择教学方法。

2 .关于历史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关于历史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人们探讨最多的是历史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教学最优化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创立。

20世纪80年代初,该理论传入我国,并受到历史教学界的日渐关注。

1995年以前,我国历史教学界在历史教学方法最优化理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绩有:一、中学历史教学方法应是多种的教学方法优化选择和运用,一堂课里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见于:顾国芳的《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和运用》《历史教学问题》92/6);二、历史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等具体教学实际(见于:李稚勇的《论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历史教学问题》93/3)。

1995年以来,历史教学方法最优化研究进一步深入。

沈柳宜在《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优化探索》(《历史教学问题》1999/2)中指出,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实际上是一种方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运用,充分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综合效应。

为此,他分别介绍了以处理信息的阅读法、问题教学法、探索学习法为主的几种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方式。

王晓龙认为,优选历史教学方法除了考虑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外,还必须考虑到教学任务、学校教学条件、班级体的特点、教师个人的素质等各种情况。

不管它是传统教学方法还是现代教学方法,首先考虑的是它们能否在特定环境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谈中学历史教学方法选择最优化》《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0/2)。

另外,有学者对选择历史教学方法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

李胜江指出,选择历史教学方法应遵循四个原则:素质教育原则、启发式原则、渗透式原则和适应性原则(《选择历史教学方法应遵循的四个原则》《池州师专学报》2002/2)。

3.关于学法近十年来人们逐渐由重视教师的教法转向重视学生的学法。

对学法的探讨主要在两个方面:一、学法研究的重要性;二、怎样进行学法指导。

胡绍炯认为历史教师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是在学生的“学会”和“会学”上面,因而,不仅要研究教师的教法,也要注重学法的研究,在设计教法的同时也应设计学法,在实施教法之中教授学法,在课外辅导中指点学法(《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历史教学》1997/8)。

叶小兵也主张研究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他认为,人们对教学方法的探索不应只从教育者角度来观察问题,而更应“围绕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来进行”。

学法应以探究问题为目的,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学生参与为形式,以史料运用为条件,以周密设计为准备,以教师引导为协助(《教学方法与教学观念——关于素质教育观念下探索历史教学方法的思考》《历史教学》1999/9)。

而贾振兰指出,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这是历史教学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历史教学要着重“学法”的培养》《天中学刊》2000/6)。

4.关于历史教学方法研究应注意的问题余伟民指出,在历史教学法“繁荣发展”的背后,存在着必须警惕的两个问题:一是学术界面对名目新颖的历史教学法,缺乏准备和研究,致使科学研究在现实面前显得惨白无力,没有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二是中学教师在创造和实践新教法时缺乏理论学习和指导,以致有些“新”教法有名无实(《历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07页)。

而马卫东在综观国外历史教学方法改革的基础上指出,历史教育工作者在对历史教学方法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时必须注意三点:历史教学方法现代化应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与教学观念与理论现代化的有机统一;在对历史教学方法的理解上,历史教育工作者应尽量达成一致;历史教学方法应该是教育学中的一般方法与历史方法融合而成(《国外历史教学现状及发展趋势述评》海南出版社2000年4月164—165页)。

(三)具体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1995年以来,研究者对历史教学方法展开了更为深入而细致的探讨,有的改进了原有教学方法,有的引入了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有的则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

每种教学方法都不乏新意,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