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欣赏新课标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总体来说难度适中,而且与2011年保持一定的连贯性,比较好地对教学起到了导向作用。
在选择题的设置上,体现了稳中求变的特点,稳在于选择题题型常规,变在于题干或者选项设置小变,给予考生一个突出某个重点深刻的印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顼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分析与欣赏:考察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A项正确,B项,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除Cl2外,还可能是FeCl3等氧化性较强的物质;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2,而不是I-;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可能含有Ag+外,还可能是SO42-、SO32-;选择A。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分析与欣赏:考察物质类别与性质。
A项,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75%;B项,单质硅用于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电池板,正确;C项,油脂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项,合成纤维不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选择B。
9、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总数为N 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B.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 N AC.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 N A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 N A分析与欣赏:本题是阿伏加德罗常数问题的常规选择题。
但最大的亮点就是突出了混合物系统中的判断。
A项,NO2和CO2的每一个分子含2个氧原子,说法正确;B项,因为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最简式相同,C、H原子个数可以确定,但分子数因为摩尔质量不同,不能确定,说法正确;C项,也因为NO2和N2O4最简式相同,N、O原子个数可以确定,但分子数因为摩尔质量不同,不能确定,说法正确;B项,常温常压下,22.4L 氯气没有1摩,说法错误。
选择D10、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5种B.6种C.7种D.8种分析与欣赏: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分析。
理解的时候,可以化为C5H12的一羟基取代物有多少种。
使用降级分析法,戊烷有3种,2—甲基丁烷有4种,2,2—二甲基有1种,共有8种,选择D。
千万不要去通过书写出这8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来完成本题,那费时费力。
11、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 W。
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的一元酸HA与b mol/L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A.a = bB.混合溶液的pH = 7K mol/LC.混合溶液中,c(H+) =WD.混合溶液中,c(H+) + c(B-) = c(OH-) + c(A-)分析与欣赏:本题是考查水的电离平衡知识的选择题。
设置的陷阱在温度没有确定在25℃,所以,最容易把B项选进去。
其实,中性的概念,无论何种温度,C(H+)=C(OH-),C才是正确答案。
12A.C7H16B.C7H14O2C.C8H18D.C8H18O分析与欣赏:本题考查有机物分子式排列规律的。
1、2、3、4与5,6、7、8重复出现烯烃、烷烃、饱和一元醇、饱和一元羧酸的分子式,且C原子每4个递增1个,把26=24+2,24/4=6,则可以确定碳原子数为7+1,排在该组的第2位,应该是C8H18。
选择C。
本题设计巧妙,突出亮点是数学排列知识与化学知识结合巧妙。
1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X、Y、Z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
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Y的单质。
而Z不能形成双原于分子。
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W < X < Y < ZB.W、X、Y、Z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20C.W与Y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D.由W与X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总低于由W与Y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分析与欣赏:本题是一个元素推断型选择题,考查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
突破口在X,是C的一种同位素,W就是H,亮点在于Y的设置,不确定,但可能是N或者是O;Z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只能是Ne。
A项,原子半径Z>X>Y>W;B项,核外电子水之和可能是24或者25;C项,H与O、N形成的N2H4、H2O2等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H与C形成的烃在C原子很大的时候在常温下呈固态,沸点就可能高于水。
所以,选择C。
本题的最大亮点在于Y不确定,W、Y的化合物要思考到N2H4这种化合物,W、X的化合物要思考到许多有机物。
本题也是将元素推断与有机知识结合比较隐蔽比较巧妙的选择题。
第Ⅱ卷26、(共14分)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的卤化物、氧化物以及高价铁的含氧酸盐均为重要化合物。
(1)要确定铁的某氯化物FeCl x的化学式,可用离子交换和漓定的方法。
实验中称取0.54 g的FeCl x样品,溶解后先进行阳离子交换预处理,再通过含有饱和OH-的阴离子交换柱,使Cl-和OH-发生交换。
交换完成后,流出溶液的OH-用0.40 mol/L的盐酸滴定,滴至终点时消耗盐酸25.0 mL。
计算该样品中氯的物质的量,并求出FeCl x中,x值:(列出计算过程);(2)现有一含有FeCl2和FeCl3的混合物样品,采用上述方法测得n(Fe):n(C1)=1:2.1,则该洋品中FeCl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_。
在实验室中,FeCl2可用铁粉和__________反应制备,FeCl3可用铁粉和__________反应制备;(3)FeCl3与氢碘酸反应时可生成棕色物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4)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作为水处理剂和高容量电池材料。
FeCl3与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可制取K2FeO4,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
与MnO2-Zn电池类似,K2FeO4-Zn也可以组成碱性电池,K2FeO4在电池中作为正极材料,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 ,该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
分析与欣赏:本题是融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氧化还原方程式书写、原电池知识为一体的一种题型。
而且结合巧妙,难点突出。
最大的亮点就是材料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中考查化学计算,但需要计算过程,由于新课标后降低了化学计算的难度,所以虽然简单,但不重视的考生就难以完成。
(2)中的第一空可以用十字交叉法快速处理,(3)(4)都是材料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对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学好的考生有一定困难。
其实,最有效的书写方法是“六个关注法”:关注谁升谁降、关注降到何处、升到何处,关注降了几价、升了几价,关注电子守恒、关注电荷守恒、关注原子守恒,用这种方法处理,题目并不难。
参考答案:(1)n(Cl)=n(OH-)=n(HCl)=C·V=0.40 mol/L×0.025L=0.010molm(Cl)=n·M=0.010mol×35.5g/mol=0.355gm(Fe)=0.54g-0.355g=0.185gn(Fe)=m/M=0.185g/56g/mol=0.0034moln(Fe):n(Cl)=1:x=0.0034mol:0.010mol x=3(2)0.1 稀盐酸氯气(3)2Fe3++2I-===2Fe2++I2(4)2Fe3++3ClO-+12OH-===2FeO42-+3Cl-+6H2OFeO42-+3e-+4H2O===Fe(OH)3+5OH-3Zn+2FeO42-+8H2O===3Zn(OH)2+2Fe(OH)3+4OH-27、(共15分)光气(COCl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高温下CO与Cl2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
(1)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与CO2进行高温重整制各CO,已知CH4、H2和CO的燃烧热(△H)分别为-890.3 kJ/mol、-285.8kJ/mol和-283.0 kJ/mol,则生成1 m3(标准状况)CO所需热量为__________;(3)实验室中可用氯仿(CHCl3)与双氧水直接反应制备光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COCl2的分解反应为COCl2(g) === Cl2(g) + CO(g) △H = +108 kJ/mol。
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下图所示(第10 min到14 min的COCl2浓度变化曲线来示出):①计算反应在第8 min 时的平衡常数K = __________②比较第2 min 反应温度T(2)与第8 min 反应温度(T8)的高低:T(2)____T(8)(填“<”、“>”或“=”);③若12 min 时反应于温度T(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c(COCl 2) = ______mol/L ; ④比较产物CO 在2~3 min 、5~6 min 和12~13 min 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υ(2—3)、υ(5—6)、υ(l2-13)表示]的大小____________;⑤比较反应物COCl 2在5-6 min 和15-16 min 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υ(5-6) >υ(15-16)(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欣赏:本题是基本理论综合题。
主要考查化学反应原理、盖斯定律、热量计算、平衡常数、平衡移动、图像分析、速率比较及其影响因素。
(1)考查氯气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MnO 2+4HCl(浓) △MnCl 2+Cl 2↑+2H 2O ;(2)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和热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