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美术鉴赏第六课《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教学设计鉴

中国美术鉴赏第六课《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教学设计鉴

中国美术鉴赏第六课《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教学设计鉴开中学李小卷

2011年7月17日19:23 大连教育学院 点击:633

教学设计:鉴开中学李小卷

推荐:大连教育学院高中教师教育中心相毅敏

第六课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

传神写照---人物画说课稿

鉴开中学李小卷

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课题是《传神写照-----中国古代人物画》,选自人教版《美术鉴赏》中的第六课,属于《美术课程标准》中第八页系列一:美术鉴赏模块。

教材中这一课有3部分内容,本课为中国人物画部分,把教材一课中的一个部分用一个课时来上旨在让学生从走马观花的观赏转变为下马看花的鉴赏。

让学生在人物画的观察过程中,掌握“描述-感受-分析-评述”这种鉴赏方法,重点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

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能从样式、题材认识中国人物画,随着知识的积累和阅历的增加,对事物的看法也比较全面、深入,但也会偏颇,个性十足,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的去欣赏作品,读懂并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作品的内涵,在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的方法的同时,学生的拓展和创新能力也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设计理念:

教师:《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多给学生感悟的机会,并能够用美术语言对所学作品进行描述、感受与评价,并提出要把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

面;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情景创设法、引导探究法、赏析教学法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地探究美、感受美。

学生: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及参与度,指出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所以学生采用的学法主要有:小组竞赛形式的自主学习法、探究法、比较分析法等从中体会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培养创新精神和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小组竞赛得分制:

整个组织形式是把班级分为四大组,以小组竞赛得分的方式进行整堂课的教学,回答正确加一分,回答全面加两分,这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参与度。

表格形式的比较分析法:

1.通过对中西方人物画的比较更加深学生对中国人物画的特点体会

2.通过工笔和写意两种不同形式的对比自主总结出中国人物画中对“神”的把握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以表格形式体现对比内容,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学生能够很直观的分析并得出结论

引导探究法:

为了突出重点,用细致全面的知识点来引导学生对于《历代帝王图》和《仙人泼墨图》的细节刻画的探究最终突破“传神写照”这一重点。再此过程中,学生独立性得到高度发挥,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联系高中生的认知、思维的规律,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认知目标:通过课前查阅、作品分析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了解其创作理念。并能用语言表述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小组竞赛等方式掌握“描述-感受-分析-评述”这一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大胆想象、表述,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

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态度

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我确立了以下重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创作理念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

难点:掌握“描述-感受-分析-评述”这种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说教程:

为了使学生能在视、听、说、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鉴赏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情景导入、探究特征、评价反馈、课后拓展这四大环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给大家说一条新闻

据了解,2010年5月26日郭庆祥在《文汇报》争鸣栏目发表的一篇署名文章《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文中不指名地批评了著名画家范曾现在的绘画并非创作出来的,而是“流水作业”的结果。这条新闻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同时提问?“为什么那么多人关注范曾的画?你能说出几张他的画?”

◇出示图片:范曾《老子出关图》《钟馗雅趣图》观察同时并提问:

“范曾的作品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可以总结出线条简练,形神兼备。

范曾是现代著名画家,他吸各流派之精髓,取各名家之所长,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但不管他跟谁学,学哪种风格,之所以成为画家,因为他是线条及写神表现得最好的!而线条与形神又贯穿了中国画论的整个发展过程。所以这节课我们先从中国古代人物画上来了解一下

2.揭题:传神写照――中国古代人物画

此环节设计意图:导课意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新闻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的同时体会范曾在人物画中那寥寥几笔,就能体现形神兼备的特点,采用倒叙导入新课。

(二)探究特征

这一环节我通过以下四步来完成:

第一步:知识点渗透

1.老师用简短语言简介古代人物画发展的脉络及特点(中国人物画早于其他画科,战国是人物画的早期发展阶段,两晋南北朝是人物画进一步提高阶段,唐朝进入了成熟,五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每讲一个阶段就出示一个代表作。一句话概括主要特点。

2.最后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集合在一张幻灯片上,观察图片并提问:“中国古代人物画按照题材、内容上大体可分为几大类?”

3.总结:历史故事画、肖像画、标准像

第二步:知识积累,观察问题

1.历史故事画:出示《洛神赋图》,并提问:你看到这幅画,你都想从这幅画中得什么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出想知道作者、题材、绘画风格等,根据这些点归纳总结鉴赏一幅美术作品的方法:“描述-感受-分析-评述”(板书)

2.根据课前查阅资料,利用:描述-感受-分析-评述的方法赏析作品

3.分析作品之后总结在《洛神赋图》这个历史故事画中体现的中国人物画的特点:

(长卷形式、,注重线条,以形写神)

课后查阅资料,搜集美术信息的方法一方面学生自主的学习,节省课上时间,另一方面对于自己查阅的资料,学生能以自己的观点分析评价并总结作品,这样设计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同时也是为了达成认知和技能目标。解决难点并铺设重点。

第三步:知识构建,分析信息

对比中西方人物绘画理念、处理手段等的不同不同点,再一次强调中国人物画特点

历史故事画:列举《韩熙载夜宴图》和《最后的晚餐》对比中西方人物绘画不同点

形式 表现手法 人物安排 透视方法

韩熙载夜宴图 长卷形式 写意(注重意境) 人物大小、着装决定社会地位 散点

最后的晚餐 正常形式 写实(注重光影) 根据透视,中心 焦点

第三步:引导探究

这一步把学生引向自由探究,小组讨论中国画中对“神”的把握,突出重点。

1.结合幻灯片及教材了解肖像画(关天培、历代帝王图、泼墨仙人等)

2.出示历代帝王图完整图以及泼墨仙人图局部(让学生进一步观察)

3.以形写神的“神”体现在什么地方?

4.假如你画一个人物,你想通过哪些方面体现?请举例说明(“画龙点睛”和郭子仪选画两个故事)

1和5比较工笔与写意不同形式的肖像画作品对于“神”把握(填写学案中的表格)

绘画形式 代表作品 表现技法

线条 形象 动态 五官 心理特征

工笔

历代帝王图 ●白描式线条

●中锋行笔

表现在作品中的线条

◆刚劲而厚实的线条

◆明君:器宇轩昂、一脸正气

◆昏君:卑琐庸碌

明君:

步伐稳健、腰板挺直

昏君:

以袖子掩口的猥琐曹丕:

锐敏的挑衅式的目光

陈叔宝

:两眼无神,软弱曹丕

显出十分精悍,有咄咄逼人的神气

杨坚

具有一种深沉有计谋的神情。

之态 松弛

写意 泼墨仙人图 ●侧中锋等不同

●注重虚实变化

表现在作品中的线条

◆面目、胸部用细笔勾出神态其他部位皆用阔笔横涂竖扫,

宽衣大肚、憨态可掬

步履蹒跚

嘴角神秘微笑

小眼睛醉意朦胧

看出仙人既洞察世事有难得糊涂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注明:

明君以曹丕、司马炎、杨坚为例子。昏君以陈叔宝为例子

6.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人物而在范曾人物画中表现“神”的又比较好的作品进行赏析:《秋风之歌》《屈原》首尾呼应

此环节以小组讨论竞赛回答的方式进行,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美术的兴趣目的为了突破重点

在这一环节中可能会出现学生在议论中各抒己见、互不相让的局面,出现状况,我会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包容,要善于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回答,尊重学生个体体验。

第四步:知识拓展,得出结论

①中国人物画特点:

1.以“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

2.以“传神”作为塑造艺术形象根本要求

3.长卷形式。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4.笔墨技巧,工笔和写意不同方式的表达主题

②鉴赏方法

观察作品 感受、分析 心理特征 传神写照

(二)评价反馈

《美术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因此我

1.小组竞赛评比结果公示

2.安排了一个学案答卷,本课重难点以填空形式出现,请学生作答。以此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课后拓展

我们这节课通过肖像画、历史故事画感受了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如果大家关注的话,你会发现没有讲分类中的标准像!

所以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两个个思考题,其中一个就是“运用本课学到的方法,来简述中国人物画中的标准画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任选作品,在学案后面形成文字200字左右)

还有一个就是如果大家感兴趣想深入了解课上提到的范曾的话,老师提供一个网址,大家可以去看看。http://(范曾官方网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