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03第三讲 文献检索与分析方法

003第三讲 文献检索与分析方法


4、管理档案
• 年鉴是系统汇集一年内重要事件、学科进展与各项统计资料的信息密集性工 具书,分综合性和专业性两种,如《中国经济年鉴》,以条目形式分门别类 地概括了各个年度各地区经济的发展成就、法规、统计资料及重大事件,是 管理研究的重要工具书。
• 学术会议文献:学术会议报告、纪要与提交会议的论文,能反映出一个学科 领域的研究动向与成果,代表国内外管理研究的发展水平,是研究者的重要 资料来源,应该注意搜集。 •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进行专题研究后为取得某种学位而撰写并提交的科学论 文,带有一定的独创性,一般选题论证充分,文献综述全面,探讨问题比较 专深。学位论文多数不公开发表,由研究生招收单位保存,北京图书馆、中 国科技情报研究所和社会科学研究所分别负责收藏各个级别的学位论文。
• 应避免 大量罗列堆砌文章,讲义式地将研究课题的理论与学派简单地陈述。 轻易放弃批判的权力,但不滥用批判权力,不轻率设靶,如实描述前人的 贡献,批评前人的不足或错误要慎重。 回避和放弃研究冲突,冲突、矛盾、争论点可能就是创新的来源。 未能准确地叙述他人在理论和经验研究上的贡献(片面理解、断章取义), 尤其是外文。机会性分析。
下载并阅读
• 王晓萍.企业核心能力的回顾与展望[J].生产力研究,2005(6)
• 杨一尘,余颖.企业国际化与经营绩效: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 析[J].上海管理科学,2008(4)
1、书籍(续) • 资料性工具书:就某一学科有关问题的历史与现状、方法与结论以及各 种争论观点作广泛客观的阐述,不涉及作者本人的见解,类型分明,叙 述简练,小型实用,查阅方便,如《管理学大辞典》、《中国百科全书》 等。
• 科普读物:面向广大群众的以普及管理科学知识为宗旨的通俗读物,提 供实用类信息。
• 尽管要适当地引用文献资料,但不要把文献综述搞成引证材料的罗列;
• 以令人信服并符合逻辑的方式呈现出来,而非以年代顺序方式陈列未整 合的零碎信息。
一个简例
组织理论学者会以不同的方式来定义组织效能( organization effectivness , OE ),且运用目的( geotgopolous & Tannenbaum, 1957)、目标(Etzioni,1960)、效率(Katz & Kahn, 1966)、资源 获取( Yuchtman & Seashore, 1967 )、员工满意度( Cummings, 1977)、相互依赖性(Pfeffer, 1977)及组织活力(Colt, 1995)等来 描述组织效能。如Coulter(2002)所评论的,学者对如何概念化、如 何测量及如何解释组织效能并无共识。因为组织效能的模型构念基本 上是以研究者的价值观为基础来做分类,而研究者所能发展出的潜在 模型是无限的。如今,研究者不再使用单一模型,而是运用权变方法 将 组 织 效 能 概 念 化 ( Cameron, 1996; Wernerfelt, 1998; Yetley, 2001)。然而,这些学者仍然仅限于检视组织中主要关系人及组织生 命周期对组织效能的影响,而非采用较宽广、较动态的方法( Dahl, 2001)。
3、文献综述的写作 • 不能一味告诉别人,我读了什么,反对述而不评,必须说明研究者对研 究状况的见解,并使之成为自己更广泛或深入研究的导引。 • 选择与问题有直接关系的研究; • 把各个研究的结果放在一起,使它们之间的关系更清楚,不要只提供一 段综合性的概要; • 有些结论是相矛盾的,要仔细检查它们的不同点,尽可能对它们做出解 释;
六、文献综述
1、文献综述: • 以清楚的、合乎逻辑的方式阐述迄今为止完成的相关研究成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目的
• 研究者需要回答一系列的问题:此类研究别人是否已经做过?做到了 什么程度?如何做的?自己要做的工作同其他人有什么区别?是否对 现有的文献有所贡献? • 研究人员如果能够回答这些问题,他才能说对于所研究问题的领域是 了解的。除此之外,通过文献回顾这一过程,研究者才能更好地证明 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是有价值的。
3、索引与摘要: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国外Index 与Abstracts
4、数据库: 书目数据库、摘要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专题数据库。(演示校园网电子数 据库使用方法)
• 5、网络资源:(演示google学术搜索应用方法)
• /
谷粉
登陆到我的endnote
四、文献分析的目的与作用
1、文献分析的目的
• 彰显对某一知识体系的熟悉程度,使他人能够对研究者的专业能力与 知识背景做出判断,以取得他人的信任,说服读者。
• 显示过去的研究路线以及正在进行的研究与以往研究工作的关联性, 找有价值的主题。
• 整合并摘要某个领域内已知的研究成果,使人们认识到未来可能出现 的研究方向,找“巨人的肩膀”。 • 向他人学习并刺激新观念的产生,指出盲点。
• 当你按照这样进行文献回顾时,你已经在为这个真实领域做贡献,事 实上,有贡献的文献回顾经常直接发表(文献综述)。
3、应注意与避免的问题 • 注意: 完整性(exhaustive)、代表性(representative)与相关性(relevant) 初期重广度,中期重深度,后期重评论与检验。
处理好浏览(阅读摘要与结论)、泛读(了解主要贡献,可能直接引用 的地方要读懂原意)与精读(仔细、反复读懂全文)的关系。
锁定焦点研 究目的
修改关键词
2、分析策略
• 比较和对照与课题相关的各种理论的观点——按学派整理;
• 展现课题研究时如何随时间而变化深入的——按时间整理; • 描述研究发展的趋势——按脉络整理; • 鉴别研究发现的差异或矛盾,并对此进行可能的解释——按学术争论 整理;
• 确定贯穿整篇的主题——按主题整理。
3、管理期刊(续) • 情报性期刊:文摘及复印资料,如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选的《复 印报刊资料》(月刊),近两月刊在全国各类刊物的文章,全文转发,并 附有一定时期内主要论文的编目索引,可以帮助研究者及时掌握某一特定 课题的文献概况。再如《管理科学文摘》、《管理学卡片》等。
• 事业性期刊:按地区和领域可进一步划分为两类,前者如《华东经济管 理》、《上海管理科学》等,后者如《冶金经济与管理》、《技术经济及 管理研究》等,介绍各级各类或各地区管理的发展情况和改革实践。 • 普及通俗性期刊:面向普通读者及管理实践者介绍管理新思维、新观点、 管理理论与方法,如国内《企业管理》、《中外管理》等,国外《哈弗管 理评论》,实践性较强。
• 应避免(续) 含糊不清,注明文献来源与出处 未能引证最关键的文献,“三个代表”,即代表性的学者、代表性刊物、 代表性文献。 文献回顾与拟进行的研究关系不大,如研究课题为“山西房地产企业营销 策略研究”,但文献仅仅分析营销策略方面。 引证文献学术性较差,不适合支持严谨的学术研究。如《南方窗》、《今 晚报》上的资料。
选择某课题领域发展迅速、研究成果较多的时期进行重点检索,以节省 时间。多用于时间紧张的小型项目研究,不太关注历史渊源和全面系统, 易漏检。 4、追溯法:
利用综述或已掌握文献所附的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目录作为线索,逐一 追查原文,再从这些原文所附的参考文献目录逐一扩检,产生滚雪球效 果。如此能查到本领域几乎所有文献。
2、文献分析的作用
• 防止盲目的重复研究; • 识别本领域研究前沿,弄清自己研究在什么层面上有所贡献; • 构思论证主体的理论框架、论证技术及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 弄清前人对该主题研究的观点或解释 。
五、文献分析的方法与策略
1、分析方法: 查阅文献 一组关 键词 他人是否已经研究 过同类问题,若未 研究过,有无相关 理论成果可供借鉴。 若研究过,研究成 果是否可直接用于 你所关心的问题, 若不可,明确主题。
题目 作者 正文
题目 作者 正文
题目 作者 正文
参考文献: 1. 2. 3. 4.
参考文献: 1. 2. 3. 4.
参考文献: 1. 2. 3. 4.
注意: • 一级文献(原文)与二级文献(避免使用,防止误传)的区别
• 一手资料(自己调查)与二手资料(一定注明出处,若有改动要标 明)的区别
管理研究中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都可以使用,文献只能用一级文献
注:参考文献中可以出现“专著”“论文集”但不要出现“教科书”
2、报纸 • 报纸以刊登新闻和评论为主,信息量大而快,但材料分散,不系统, 纸质不易保存,但很多报纸都出了电子版,检索已经比过去方便了很 多。专业性报纸常常开设理论专版或专栏,这些文献往往属于学术性 作品,是值得管理研究人员仔细阅读的。如: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 公民日报(读者对象是高校教师、学者) 3、管理期刊 • 学术期刊:反映管理理论研究的动态与成果,如《管理世界》、《管 理科学学报》、《管理评论》、《中国软科学》、《经济管理》、 《管理学报》、《管理现代化》、《中国管理科学》、《科研管理》、 《会计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等,以及各高校学报的哲学社会科 学版。重点检索的文献
二、检索途径
1、馆藏图书 : 2、学术期刊 : • 脑子里经常装着自己的课题或论文,一有时间就去浏览最新期刊的目录, 看是否有与自己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章,并从中汲取研究的养料。 • 进入CSSCI的期刊值得花费时间去看 。 • 人大出版的复印报刊资料也是研究人员经常关注的期刊 。 • 综述性文章是研究者必看的文章,这些文章的标题往往表述为:“……评 述”、“……综述”、“……评介”、“……新进展”、“……述评”等 。 中国经济研究所的《经济学动态》,上海财大的《外国经济与管理》几乎 都是综述性文章。《外》的水平逐步超过《经》。
第三讲
文献检索与分析方法
山西财经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董媛香
一、文献来源
1、书籍
• 专著:就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门问题系统全面地论述,多是作者多年研究的 结果,有较高的学术水准。“著” • 论文集:某位专家或众多专家的学术论文,论题集中,观点各异,信息量 大。 • 教科书:阐述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科研成果和有待讨论的问题等,教科 书追求学术上的稳定性,名词术语规范,结构系统严谨,叙述概括,可读 性强。“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