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个人收入的分配培训教材(PPT 56页)

个人收入的分配培训教材(PPT 56页)

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小

笔记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 (一)原因: P58、60 1、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根本原因) 2、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直接原因) 3、这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P60
(5)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会拉开收入差距,但不意
味着导致两极分化
巩固训练:
1.王某一家五口人,月收入23000元。其中, 王某之父是国有企业工程师,月收入6000元; 王某之母是外商独资企业的技术员,月收入 4000元;王某本人是私营企业的小老板,月投 资利润收入7000元;王某之妻是一外资企业的 会计,月收入3000元。王某之妹开了一个小商 店,月收入3000元。 (1)上述收入,各属于哪种分配方式获得的收入? (2)上述材料体现了我现阶段实行什么样的分 配制度?
科技成果与农民的结合问题,大力鼓励科
技人员以资金入股、技术参股、有偿服务
等形式,与农民群众尤其是专业大户、龙
头企业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实行风险共
担、利益共享。据此回答7—8题。
D 7.科技人员的资金入股、技术参股属于
A.按劳分配
B 按资本分配
C.按管理要素分配 D 按生产要素分配
8.鼓励科技人员以资金入股、技术参股 A.有利于让一切知识、技术、资本的活力竞相
按生产要素分配
情境探究一
为什么受 伤的总是 我?
某国有企业车间
我是高级技工, 工资自然比他们 高。
我总是超额完 成生产任务, 收入还不错哦
小张 老王
小李
初级技工 月工资2千元
高级技工 月工资3千元
初级技工 月工资2.5千元
思考:他们的工资收入属于哪种分配
方式?他们的工资收入为什么高低不一?
归纳总结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
(3)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
易错训练:
1、科技人员的分配形式一定是按技术要素 分配吗? 2、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有何不同? 3、劳动收入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吗? 4、凡是工资收入都是按劳分配收入吗?
1、(07海南)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
地位。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对
笔记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 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地位)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识记) 注意点: (1)实行范围-- (2)分配尺度-- (3)分配什么-- (4)分配结果--
(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重要组成部分)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P59 2、按生产要素分配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劳动报酬增长是比较快的,但与经济 效益的提高、与GDP的增长,特别是与资本要素收入的增长相 比,则是偏慢的。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计算,劳动报酬在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总额中的比重是下降的,1992年至1999年, 劳动报酬比重保持在51.5%—54.6%之间,但2000年以后明显 下降,尤其是2002年以后以每年两个百分点下降,2004年降至 47.2%,13年下降了7.4个百分点。由于同期城乡劳动力总量仍 在增长,劳动力就业人员的绝对量在这13年间增长了14%,所 以居民的平均劳动报酬实际上是下降的。
归纳总结
2、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 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1)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
根本原因
(2)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
直接原因
(非按劳分配) 其他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主体)
按个体劳动者劳 动成果分配
笔记
(1)生产要素——劳动、资本、技术、管理、信息
土地…(要能区分各个生产要素)
(2)意义——P60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从三点:生产力、
多种所有制、市场经济发展 )
解题注意(1)先判断企业的性质。
(2)科技人员的收入要具体分析
(3)按劳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劳动收入
(4)能判断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
进发 A
B.是对个体劳动者合法收入的尊重 C.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 地位 D.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唯一措施
观点一:公平 就是消灭差别,有 差别就不公平。人 人平均、不存在差 别才是公平。
观点大辨析
观点二:公平不在于没 有差别,而在于差别是否合理。 如果差别给人以激励,使经济 具有活力和效率,又不影响社 会稳定,就是公平。
①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②由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

③由我国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④由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的劳动特点决定
的 A.①
B.①②
D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调整和完善分 配制度,形成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分配形式趋向多元 化,其依据在于( C) A.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B.我国居民消费方式的多样化 C.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 济制度 D.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我国 的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分配关系与所有制结构相适应表明
B
A.决定分配关系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 B.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C.没有分配就没有生产 D.个人收入高低与生产力发展无关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按劳分
配为主体,这是
3、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1)制度保证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 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 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初次分配是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
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 门内部按三个方面进行分配,一是以税金和利 润的形式上缴给国家,形成国家的收入;二是 以工资等方式分配给生产部门中的劳动者;三 是企业(集体)自留部分。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 配,形成了国家、企业(集体)和生产部门中劳 动者个人的收入。
①按资本要素分配:突出强调“投资收益”,如私营 企业主的税后利润,股票红利、股息,储蓄和债券的 利息等; ②按土地要素分配: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③按劳动要素分配:是劳动者所得,如私营企业、外 资企业中的职工工资、奖金和津贴
④按技术要素分配:突出强调“技术贡献”,技术入 股、专利费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探索新知
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呢?
探索研究
决定
生产
分配
决定 我国的生产力状况
分配制度
多层次 不平衡 水平低
按劳分配为主 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
探索研究
生产力
决定
生产关系
所有制结构 人与人关系 分配方式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
决定
决定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在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以外的个人 分配方式主要包括 ( C)
①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②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③私营企业主的投资经营活动所获得的 收入 ④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 ⑤股息、利息、债券收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
新华网载文指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解决
初级技工
思考:他们工资外的收入属哪种收入分配 方式?
归纳总结
(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非按劳分配)
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前提:在个体经济中
个人收入=劳动成果—成本—税款
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2、按生产要素分配:
生产要素的含义:生产不同的产品需要各种各样要
素的投入,这些用于生产的要素就称为生产要素。(劳 动、资本、技术、管理、信息、土地…)
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 收益分配
3、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P60
试试身手 判断
1、小张是外资企业的普通职工,月工资1000元( 劳动 ) 2、小李是该外资企业(管理硕士)的经理,年薪15万(管理 ) 3、铃木购买股票,一年从该企业获得收入500万美元( 资本 ) 4、小赵开了一家超市,雇工30人,一年纯利润12万( 资本 ) 5、小王老家的房子租给一商人,房租一年4000元(土地 ) 6、某股民炒股票赚了3万元( 资本 ) 7、黄教授向某农民提供一条致富信息,收费200元( 信息 ) 8、小孙是卖服装的个体户, 一年净赚2.5万( 个体劳动所得 )
9、老刘承包了责任田,种植大棚蔬菜,年收入2万元(按劳分配)
解题注意:
1、公有制经济中的按劳分配包括: ①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 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 奖金、津贴 ③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承包土地的收 益
解题注意:
2、按生产要素分配:(区分)
——对社会的积极意义
公有制
60%
①公有制占主体
②就 业劳 地位 动者 最多
按劳分配占主体
情境探究三
最近我家开了 个小商店收入 比我工资还高
该国有企业车间的成员们有 了工资外的收入了。
我利用双休日为一 家私营企业当技术 顾问, 报酬很丰厚
我买了一支股 票,每股升了 两元。
小张 老王
小李
初级技工
高级技工
⑤按管理要素分配:强调的是企业中的经理等管理者 的年薪及奖励
按劳 分配 为主 体, 多种 分配 方式 并存
1、按劳分 配为主体
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必然性 意义
为什么
对“主体”的理解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2、多种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