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23 马说导学案 新人教版-3.doc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23 马说导学案 新人教版-3.doc

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合 作探 究】
1.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背景资料思考,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指什么样的人?
熟读并记忆
【写作背景】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中唐时期,藩
以:不以千里称也()策:策之不以其道()
策之 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虽:虽有千里之能()其:安求其能千里也()
故虽有名马()其真无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之:虽有千里之能()
执策而临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马之千里者()
4、翻译句子
2.词语解释
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
食之不能尽其材 ()
3.、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拓展延伸】
1.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你想把自己塑造成怎样的人才?你希望通过怎样的方式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发挥 ?
【达标检测】
一、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⑴ 故虽有名马:⑵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理解短文阐明的道理。
3.背诵并默写课文。
【文体、作者】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体裁,在某种程度上与现代杂文或杂感相似。可以记事,也可以发表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其主要特点是一事一议,要求作者写出对社会生活中某个问题的深刻见解或对某种现象的看法。
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现在河南南阳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父母早亡,由嫂抚养。卒谥“文”,又世称韩文公。韩愈是唐 代著名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韩愈有“文起八代之衰”(这句话是苏轼对韩愈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其文学成就的赞誉)的美誉。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导学案新人教版-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题
23.马说
策略与反思
纠错与归纳
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许多中下层的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难以找到出路。通不过科举考试就潦倒终身,即使考上了还要受到种种限制,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这时的韩愈初 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1:对照注释,自由朗读,初步读准课文字音。将需要标注的字音标注到文中。
学法指导2:参考书下注释和工具书,在文中注释重点词,疏通文意。)
1.生字注音:
骈() 死于槽枥( )之间一食( )或尽粟一石()
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食(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其真无马耶()
⑶骈死于槽枥之间:⑷一食或尽粟一石:
⑸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⑹才美不外见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⑻策之不以 其道:⑼食之不能尽其材
⑽鸣 之而不能通其意:⑾执策而临之:
⑿其真无马邪:⒀其真不知马也
请参考写作背景,思考并完成。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的词义和“之、其、以”的用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