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病历讨论
齐李对护士
心肌梗死概念: 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 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 断, 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 坏死。
病因与诱因
• 病因: 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斑样 硬化 • 诱因: 心肌耗氧量骤增:重体力 活动、情绪过分激动、 饱餐 心排血量骤降:休克、脱 水
病情演变
2014-3-6 10:00患者无胸痛、腹痛、心悸、气促现象,血压
偏低,84/50mmHg,予停用硝酸甘油。急诊心肌损伤标志物 :肌酸
激酶1627 U/L,肌红蛋白265.0 μg/L,肌钙蛋白I15.66 μg/L,嘱绝对卧床 休息, 床上大小便,予开塞露通便,保持大便通畅,多与患者沟通,避 免患者情绪激动,减慢输液速度。
童榕艳护士长:现在对这个心肌梗死病
例讨论一下,他在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后 有哪些存在的护理问题,相应的护理措施 是什么?我们存在哪些不足?
岑燕蓉护士:
心排出量减少与心肌坏死导致收缩与舒张功 能障碍有关
1、严密观察病人心律、心率、体温、血压、 脉压差、心电图改变。 2、观察病人末梢循环、肢体温度、血氧饱 和度改变。 3、按医嘱严格控制输液量,其速度一般不 超过30滴/min,并限制水、钠摄人。 4、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维持水、电解质 平衡。 22:00患者突发剑突下疼痛,持续性,较剧.查体:心肺听诊无异
常。腹平软,上腹压痛.肝脾肋下未及.查急诊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 I0.23ug/L.心电图示V1~V6ST段下移,考虑急性冠脉综合症.请心内科急会 诊.予补液扩容对症处理。
22:40 心内科医师会诊病人,考虑患者急性冠脉综合症,予对症处理,监测
病史汇报
入院查体:T37℃;R18次/分;P96次/ 分;BP140/68mmHg。神志清,精神软,贫 血貌明显,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两肺呼吸 音清,未及明显干湿罗音。心律齐,未闻及 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 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 音6次/分钟,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区无叩击 痛,双下肢无浮肿,四肢小关节可见痛风结 节。
并发症
栓塞: 心室壁瘤: 心肌梗死综合征 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童榕艳护士长:现在我们对心机梗死有
了基本的了解,还有谁要补充的吗?
谢黄芳护士:那我就说一下心肌梗死的
诊断和治疗吧!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必须具备下列3条标准中的2条: 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 心电图的动态演变
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记物浓度的动态改变
2014-3-6 09:10患者诉呼吸困难,伴口唇紫绀,剑突下痛明显,
烦躁不安。查体:HR54次/分,BP100/50mmHg,双肺呼吸音粗,可闻 及大量湿罗音及哮鸣音。心音低钝,心律不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予 速尿针20mg、iv利尿。患者血压复测90/50mmHg,血压偏低,予暂停硝 酸甘油针。心电图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家族史:父母亡故多年,死因及死亡时间反复追问不详。有1哥,追 问死因不详,否认家族中有二系三代遗传性及传染性疾病史。
治疗措施
1 、完善入院相关检查,如三大常规、凝血功能、肿 瘤标志物、胃镜等以了解病情; 2、二级护理,禁食,心电监护,血压监测,鼻导管 吸氧3升/分,予耐信针40mg、ivgtt、bid制酸止血, 止血敏针止血,及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 3、急诊带入B型红细胞悬液3U,必要时再输血纠正 贫血; 4、病情变化可能出现出血难以控制,失血性休克、 穿孔等危及生命可能,充分告之患方,密切观察病 情变化。
2014-3-6 09:30心内科陈科丹医师会诊病人 ,患者目前急性心梗,
并发急性左心衰,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建议行心脏起搏器置入。
病情演变
2014-3-9 09:45 患者再次出现意识丧失,呼之不应。查体:
昏迷,心率0次/分。心电监护示心率0次/分,自主呼吸消失。立即 予心脏按压,呼吸皮囊辅助呼吸,肾上腺素针2mg、iv,约2分钟后 患者恢复自主心律。心电监护示HR40次/分,血氧饱和度99%, R40次/分,BP124/78mmHg 10:35 患者于再次出现自主心律消失,予心脏按压,肾上腺素 针2mg、iv,心脏起搏器置入成功,但患者仍存在电机械分离,无心 跳搏动,患者濒死,再次告知患者家属,生还可能性极小,予持 续心脏按压,呼吸皮囊辅助呼吸,予肾上腺素针1mg、iv强心,多 巴胺针20mg、iv升血压,继续心肺复苏。 11:05 经心肺复苏抢救无效,患者心率呈一直线,医生宣布 患者死亡,做好抢救记录及相应处理。
护理措施: (1)评估病人排便情况,如:次数、性状、排便 难 易程度、心理顾虑等。 (2)心理疏导,解除思想负担。向病人解释床 上排便对控制病情的重要意义。 (3)指导病人采取通便的措施。如进食清淡易 消化饮食并及时添加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每日清 晨给予蜂蜜20ml加适量温开水同饮;适当腹部按 摩(按顺时针方向)以促进肠蠕动;遵医嘱给予 通便药物如麻仁丸、果导等。
临床表现
先兆 乏力,胸部不适,活动心悸,气急,烦躁 ,心绞痛等前驱症状,硝酸甘油疗效差。 症状 疼痛:疼痛呈压榨性,烧灼感伴窒息、 大汗、烦躁、恐惧、 濒死感, 最早出现 的最突出的表现,休息和服用硝酸甘油不缓解 全身症状: 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增 快 胃肠道症状 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最多 低血压和休克 心衰
辅助检查
心电图提示: 窦性心律 血常规:WBC :6.6×10^9 /L N71% PLT:189×10^9/L RBC2.24*10~12/L HB67g/L,CRP37.5mg/L D-二聚体:1154.0 ng/ml 生化常规:白蛋白23.3 g/L,尿素18.37 mmol/L,甘油三酯 1.93 mmol/L, 输备血前检测、肝炎全套、肿瘤+糖类等无明显异常 胃镜诊断:贫血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钛夹止血。
活动无耐力
与心肌氧的失调有关
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采取循序渐进方式 活动。协助病人生活护理,第1周让该名患者尽量减 少体力活动,静卧休息,护理人员协助进行一切日 常护理活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情易于激动,会导致交感神经 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高,诱发心律失常,应严禁 亲友探望。
疼痛:胸痛
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
心肌酶及心电图动态变化.予硝酸甘油扩冠,他汀类稳定斑块调脂.病情重告 患方。
2014-3-5 10:00 患者无明显腹痛、胸痛,无呕血、黑便 ,急诊血常规
WBC :6.5×10^9 /L N79% PLT:227×10^9/L RBC2.28*10~12/L HB69g/L,CRP16.7mg/L.急诊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1199 U/L, CK-MB205 U/L,肌红蛋白>1000.0μg/L,肌钙蛋白I6.46 μg/L。心电图复 查提示V1~V2ST段压低。病理:十二指肠球部粘膜慢性炎伴粘膜下腺体 增生。再经心内科医师会诊病人 ,考虑急性冠脉综合症,病情危重, 改I级 护理,卧床休息 ,病情重再次告家属 ,予极化液补液保护心肌。患者有消 化道出血史,暂不予抗凝治疗。可考虑择期行PCI术。
病历讨论
心肌梗死
消化内科
周琳琳
由主管护士周琳琳汇报病史:
患者郑梓棠,男性, 77岁,因黑便2天入院。 2天前出现黑便,共4次,黑色软便,量不详,自 诉带少许血块,伴头晕明显,无大汗淋漓,无晕 厥,无腹痛,无呕血。(14.2.26本院急诊)血 常规:WBC13.6*10~9/L,N74.2%, PLT256*10~9/L,RBC1.38*10~12/L,HB40g/L, CRP8.6mg/L。生化:Alb19.8g/L,尿素 21.5mmol/L,肌酐122μ mol/L,BNP、心肌损伤 标志物等无明显异常。拟“上消化道出血:消化 性溃疡?肿瘤?重度贫血” 收入我科进一步治 疗。
既往史:既往有“痛风”病史20年,长期服用激素治疗。有高血压 病史。自诉既往偶有“晕厥”史,未就诊未检查。否认“心脏病” 史,否认“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肺部疾病”史,否认“肝 炎”、“结核”、“疟疾”病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 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长于浙江余姚,小学文化,农民,否认外地长期居留史, 否认疫区、疫源、疫水接触史,否认放射线、毒物接触史,否认吸 烟、嗜酒史,生活起居规律,性格开朗,家庭关系和睦。 婚育史:26岁结婚,配偶体健,育有2子,均体健,家庭关系和睦。
1、饮食与休息: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清淡饮食, 少量多餐。急性期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 静。 2、给氧:氧流量2-4L/min 3、止痛治疗的护理 遵医嘱给予吗啡或哌替啶止痛, 注意有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给予硝酸脂类药 物应随时监测血压的变化。
有便秘的危险 与进食少,活动少,不 习惯床上排便有关
病情演变
2014-3-1患者目前无持续性呕血、黑便,考虑活动性出
血停止,今停禁食,改冷流汁饮食,予改耐信针40mg、 ivgtt、bid继续抑酸,停止血敏针,适当减少静脉补液量。
2014-3-2患者诉肩关节疼痛,伴发热,T 38.4 ℃,左肩
正位片:左锁骨肩峰端及左侧部分肋骨骨折后改变。血常 规:WBC :6.3×10^9 /L N71% PLT:227×10^9/L RBC2.61*10~12/L HB79g/L,CRP>200mg/L,患者有痛 风病史,特请骨科医师会诊 后予昔乐葆口服止痛,予静 脉抗感染、物理降温对症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 病情变化 。
童榕艳护士长:岑燕蓉护士总结的很好,
这是心肌梗死病人的最主要的几个护理问 题,还有谁有补充的。
周琳琳护士:这个病人因病情变化及让
他在床上大便,曾一度出现焦虑情绪,我 觉得心理护理很重要。
周琳琳护士:
焦虑与健康状况改变有关
1、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护士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 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 患者的信任。 2、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进行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