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痛风性肾病患者的内科护理

痛风性肾病患者的内科护理

痛风性肾病患者的内科护理
发表时间:2013-03-28T17:05:10.4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马丽君
[导读] 痛风发作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受累关节处肢体,减少患处受压及活动。

马丽君 (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154101)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3-0415-01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

嘌呤代谢的产物尿酸属于弱酸。

在正常状态,体内尿酸池为1200mg,每天产生尿酸约750mg,排出800~1000mg,30%从肠道和胆道排泄,70%经肾脏排泄,经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管再分泌和分泌后再吸收的过程。

肾脏是尿酸排泄的重要器官,如果肾肌酐清除率减少5%~25%,就可导致高尿酸血症(HUA)。

当血pH7.40时,98%的尿酸以尿酸盐的形式溶解在血中。

血尿酸的正常范围男性是180~420μmol/L,女性是120~360μmol/L。

尿酸在酸性条件下(如在远端肾小管的酸性环境下)非常容易析出形成结晶,尿酸的结晶对肾小管可造成一系列的损伤。

尿酸引起的肾脏病主要有3类:急性尿酸肾病、慢性尿酸肾病和尿酸性肾结石。

1 治疗
1.1 急性尿酸肾病降低肿瘤负荷可明显减少急性尿酸肾病的发生,同时使用别嘌呤醇等药物预防或降低血尿酸水平;机体充分水化,心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每日需要补液4000~5000ml,如尿量增加不明显,应使用利尿剂促进尿液排出,如果尿量仍不能明显增加,则需要适当减少人量,避免心力衰竭的发生;碱化尿液,以防止尿酸结晶形成;另外必要时还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1.2 慢性尿酸肾病如果患者痛风的反复发作,应使用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如别嘌呤醇。

对于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是否需要治疗,血尿酸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尚无统一的意见。

1.3 尿酸结石减少尿酸生成,同时提高尿中尿酸的溶解度,预防新结石形成,促进已形成结石排出。

防治尿酸结石的重要措施为碱化尿液,碱化尿液可使尿酸结石溶解。

将尿pH维持在6.5~6.8范围最为适宜。

如尿液过分碱化,尿pH超过7.0时,钙盐易沉淀,则有磷酸钙及碳酸钙结石形成的危险。

2 护理措施
2.1 舒适的改变
(1)休息与活动:痛风发作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受累关节处肢体,减少患处受压及活动,以减轻疼痛。

(2)饮食护理: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饮食护理至关重要,饮食原则主张给予低嘌呤低热量平衡膳食。

1)进食低嘌呤饮食,避免进食动物内脏、螃蟹、香菇等高嘌呤食物。

同时禁食辛辣刺激食物。

2)多饮水,保证每天尿量2000~3000ml。

3)进食适量蛋白质,指导患者适当进食碱性食物如牛奶、鸡蛋、蔬菜等。

同时限制脂肪摄入,由于高尿酸血症通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等代谢综合征表现,因此蛋白质和热量摄入不宜过高。

4)食物的主要来源由碳水化合物提供,避免饥饿疗法。

5)戒烟,禁啤酒和白酒,红酒每日适量有助于降低血尿酸。

(3)疼痛的护理:由于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腔,常引起受累关节红肿、针刺样疼痛。

除了严格控制饮食外,止痛可采用外敷药和内服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选择性的消炎止痛药(NSAIDs)为首选,可外敷和内服。

可对受累关节予以冰六合丹或33%硫酸镁溶液联合扶他林外敷,还可配合远红外线局部照射;对腕部、肘部关节受累可用夹板固定减少活动,以减轻疼痛。

同时要注意患处皮肤的护理,避免感染发生。

(4)用药护理:指导患者遵医嘱按疗程服用药物,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1)秋水仙碱不良反应较大,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和肝细胞损害、骨髓抑制、呼吸抑制等,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

若静脉输入药物,应避免外漏,以免造成皮下组织坏死。

2)使用丙磺舒、磺吡酮、苯溴马隆者可出现胃肠道刺激症状、皮疹、发热、急性痛风发作等不良反应,使用时要嘱咐患者多饮水,并服用碱性药物碱化尿液。

3)使用别嘌呤醇者除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皮疹、发热、反应外,还有肝损害、骨髓抑制等,肾功能异常患者,宜减量使用。

2.2 焦虑患者常常由于疼痛影响进食及睡眠,又由于痛风反复发作常导致关节畸形、运动障碍、肾功能不全、经济负担加重等情况,患者常有悲观、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士应适时给予心理支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讲解科学饮食的重要性以及自我保健、自我照顾的措施,鼓励患者积极乐观应对疾病,取得家属积极支持,达到积极治疗、防范复发的目的。

2.3 健康宣教
(1)加强健康指导,强调改善生活方式是治疗HUA的核心。

说明痛风饮食对预防复发、对肾脏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多饮水,以助尿酸从尿中排出。

(2)鼓励患者坚持适度运动,指导患者掌握关节保护的技巧。

(3)指导患者消除不良情绪,保持情绪开朗、乐观,保持规律生活,肥胖者应积极减轻体重,使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BMI<24kg/m2)。

(4)积极治疗与血尿酸升高相关的代谢性危险因素,如高血脂症、高血压、高血糖、肥胖和吸烟。

(5)指导患者定期到门诊复诊,检查血尿酸、肾功能等指标。

参考文献
[1]刘玲,刘均娥.临床护理交流的原则和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2001年11期.
[2]戴晓天,齐德广,杨和平,余涛,熊玮,周向东,李学军.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呼吸内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4年05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