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八巨药业有限公司年产30吨吉西他滨、50吨氟伐他汀、15吨瑞格列奈、50吨伊马替尼、20吨阿扎那韦、20吨磷酸西他列汀、100吨替诺福韦、300吨左乙拉西坦、30吨阿利克仑、100吨泛昔洛韦、50吨卡培他滨、20吨匹伐他汀、20吨普拉格雷、200吨二咪唑、20吨孟鲁司特和1500吨左旋肉碱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江苏八巨药业有限公司2013年1月目录1前言 (1)1.1 项目由来 (1)1.2 建设项目的特点 (1)1.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路线 (2)1.4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2)1.5 环境报告书的主要结论 (2)2总论 (4)2.1 编制依据 (4)2.2 评价目的及评价工作原则 (8)2.3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9)2.4 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 (17)2.5 评价范围 (20)2.6 环境保护目标 (20)2.7 盐城市沿海化工园区规划 (21)2.8 区域环评批复要求、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28)3拟建项目工程概况 (33)3.1 项目名称、性质、建设地点、投资总额及拟建成时间 (33)3.2 占地面积、工作时数、职工人数及厂区总平面布置 (33)3.3 项目组成、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33)3.4 主要产品和副产品技术指标 (35)3.5 厂区平面布置方案 (42)4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 (44)4.1 自然环境概况 (44)4.2 生态环境概况 (49)4.3 社会环境概况 (51)4.4 区域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51)5企业概况 (71)5.1 主要产品、原料 (71)5.2 污染物排放及治理状况 (73)5.3 水平衡及蒸汽平衡现状 (79)5.4 “三废”排放汇总 (81)5.5 现有项目存在的主要环保问题及解决方案 (82)6拟建项目工程分析 (84)6.1 吉西他滨 (84)6.2 伊马替尼 (103)6.3 阿扎那韦 (114)6.4 二咪唑 (130)6.5 氟伐他汀 (136)6.7 泛昔洛韦 (156)6.8 替诺福韦 (172)6.9 左乙拉西坦 (185)6.10 阿利克仑 (195)6.11 匹伐他汀 (212)6.12 普拉格雷 (226)6.13 磷酸西他列汀 (233)6.14 卡培他滨 (253)6.15 瑞格列奈 (266)6.16 左旋肉碱 (280)6.17 特征污染物平衡 (289)6.18 溶液配制及原辅料消耗汇总 (289)6.19 主要原辅材料及产品理化性质、毒性毒理 (294)6.20 项目公用工程情况 (328)6.21 项目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337)6.22 拟建项目污染物“三本帐”核算 (405)7产业政策、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分析 (412)7.1 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412)7.2 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415)7.3 循环经济分析 (442)7.4 结论和建议 (443)8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44)8.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44)8.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53)8.3 环境噪声现状监测与评价 (464)8.4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464)8.5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470)9环境影响评价 (473)9.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473)9.2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496)9.3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500)9.4 声环境影响评价 (509)9.5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512)9.6 生态环境现状及影响分析 (513)9.7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520)9.8 小结 (524)10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528)10.1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528)10.2 社会环境保护措施 (529)10.3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529)11.1 评价目的 (530)11.2 评价等级确定 (530)11.3 评价工作程序 (554)11.4 风险识别 (555)11.5 事故统计和典型案例分析 (562)11.6 最大可信事故 (565)11.7 事故后果预测 (570)11.8 风险评价 (576)11.9 风险管理 (577)11.10 风险投资估算 (609)11.11 小结 (609)12污染防治措施评述 (611)12.1 废水污染治理措施及评述 (611)12.2 废气污染治理措施及评述 (634)12.3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及评述 (662)12.4 固废污染治理措施及评述 (664)12.5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评述 (666)12.6 绿化措施 (666)12.7 “三同时”环保设施 (667)13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 (668)13.1 总量控制目的原则 (668)13.2 污染物总量控制范围及目标 (668)13.3 总量控制因子 (668)13.4 排污总量指标核定及总量平衡途径 (669)14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 (674)14.1 环境管理 (674)14.2 环境监测计划 (675)14.3 施工期环境监理 (678)15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679)15.1 经济效益分析 (679)15.2 社会效益分析 (679)15.3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680)16公众参与 (682)16.1 调查目的 (682)16.2 调查方法和原则 (682)16.3 调查统计结果 (686)16.4 公众意见分析 (686)16.5 公众意见的采纳情况 (688)16.6 公众参与调查结论 (688)17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 (693)17.1 区位优势 (693)17.2 区域发展规划 (693)17.3 地方环保要求 (693)17.4 环境影响预测 (696)17.5 环境容量 (696)17.6 保护目标与防护距离 (697)17.7 公众意见 (697)17.8 结论 (697)18结论和要求 (698)18.1 结论 (698)18.2 要求 (702)1前言1.1项目由来江苏八巨药业有限公司(简称“八巨药业公司”)于2003年12月成立,隶属浙江车头制药集团,主要从事医药原药生产,现有产品有DL-萘普生、阿昔洛韦、茄尼醇、氟苯尼考等。
八巨药业公司年产600吨DL-萘普项目于2006年10月通过盐城市环保局“三同时”验收;年产20吨阿昔洛韦、20吨茄尼醇项目于2007年12月通过盐城市环保局“三同时”验收;在建项目年产1000吨氟苯尼考项目环评报告于2012年1月通过盐城市环保局审批(盐环审[2012]2号)。
八巨药业公司现有项目位于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工业园南区,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和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经过充分调研分析,该公司拟在工业园北区新征地198.7亩(黄海北路以东、三威化工以西、中山三路以南、苏普尔化工以北),扩建年产30吨吉西他滨、50吨氟伐他汀、15吨瑞格列奈、50吨伊马替尼、20吨阿扎那韦、20吨磷酸西他列汀、100吨替诺福韦、300吨左乙拉西坦、30吨阿利克仑、100吨泛昔洛韦、50吨卡培他滨、20吨匹伐他汀、20吨普拉格雷、200吨二咪唑、20吨孟鲁司特和1500吨左旋肉碱等生产线。
总投资约3.5亿元。
本次建设的项目除二咪唑属于光引发剂外,其他产品都属于医药化工产品,品种包括抗癌药物、心血管疾病药物、降糖药物、抗病毒药物(包括HIV病毒、乙肝病毒和疱疹病毒)、抗癫痫药物、抗过敏药物和减肥药物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 253号令)等有关文件的规定,应当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为此,江苏八巨药业有限公司于2012年7月委托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年产30吨吉西他滨、50吨氟伐他汀、15吨瑞格列奈等技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我院接受委托后,在实地踏勘、调研、收集和核实有关材料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导则标准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
1.2建设项目的特点项目性质:扩建建设规模:年产30吨吉西他滨、50吨氟伐他汀、15吨瑞格列奈、50吨伊马替尼、20吨阿扎那韦、20吨磷酸西他列汀、100吨替诺福韦、300吨左乙拉西坦、30吨阿利克仑、100吨泛昔洛韦、50吨卡培他滨、20吨匹伐他汀、20吨普拉格雷、200吨二咪唑、20吨孟鲁司特和1500吨左旋肉碱,共16个产品行业类别:C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及C27医药制造业1.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路线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路线见图1.3-1。
1.4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针对本项目的工程特点和项目周围的环境特点,本项目的主要环境问题是:(1)施工期的施工扬尘、施工噪声对周边区域的影响。
(2)营运期的工艺废气(主要污染物为SO2、NOx、烟尘、粉尘、HCl、甲苯、Cl2、二氯乙烷、NH3、三乙胺、二异丙基胺、氟化氢、硝酸雾、硫酸雾、甲醇、乙醚、乙腈、乙酸乙酯、四氢呋喃、溴化氢、吡啶、丙酮、乙醇、甲基叔丁基醚、DMF、醋酐、醋酸、二异丙基乙胺、一甲胺、二甲胺、氯甲烷、水合肼、非甲烷总烃等)对周围环境及居民的影响。
(3)储罐及生产装置区构成重大危险源,主要风险因子: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醚、乙醇、一甲胺、氯气、甲基叔丁基醚、甲醇、甲苯、二氯甲烷、丙酮、HCl、吡啶、氨。
(4)本项目排放的废气污染物SO2、HCl、甲苯、Cl2、NH3园区已无总量,需从园区已建企业原有总量指标内平衡。
(5)本项目产品品种多,工艺流程长,产生的废气、废水污染物较复杂,对污染防治措施的压力较大;废水水质波动大,易对污水处理站造成冲击。
(6)本项目产生的固废量较大,尤其废盐较多,危险固废处置较困难,处置费用高。
1.5环境报告书的主要结论本项目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选址符合滨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工业园总体规划和产业定位的要求,清洁生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污染防治措施可行,在认真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措施的前提下,均能实现达标排放且环境影响较小,不会改变原有的环境功能区划。
因此,从环保角度论证,本项目在拟建地建设是可行的。
图1.3-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路线图2总论2.1编制依据2.1.1国家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起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00年4月1日起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1986年7月1日起施行);(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施行);(9)《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1日起施行);(10)《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令[1994] 167号;(11)《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国务院令[1995] 183号;(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1998] 253号;(13)《国务院关于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的批复》,国函[2006] 119号;(1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2008] 2号;(15)《关于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1999] 177号;(16)《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11] 9号;(17)《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产业[2004] 746号;(18)《印发<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经贸资源[2000] 1015号;(19)《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 39号;(20)《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 35号;(21)《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通知》,环发[2006] 28号;(22)《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23)《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24)《关于检查化工石化等新建项目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办[2006] 4号;(2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辽宁丹东鸭绿江口湿地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通知》,国办函[2006] 93号;(26)《关于调整辽宁丹东鸭绿江口湿地等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函[2007] 58号;(27)《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号,2008年6月6日;(28)关于印发《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工信部规〔2011〕5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