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大网上学习刑法学1-6章作业答案

人大网上学习刑法学1-6章作业答案

【11178】我国刑法的解释从方法上分类可分为()。

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文理解释D.论理解释E.学理解释11178我国刑法的解释从方法上分类可分为()。

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文理解释D.论理解释E.学理解释11158刑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显著特点之一是()。

A.有鲜明的阶级性B.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C.为经济基础服务D.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要广泛得多11156刑法是国家的()。

A.根本大法B.基本法律C.一般法律D.重要法规10265有权作出司法解释的机关为()。

A.最高人民法院B.全国人大C.全国人大常委会D.最高人民检察院E.高级人民法院83448对累犯从重处罚的刑罚制度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A.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10226"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体现的是()。

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D.罪责自负原则10229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的()相适应。

A.人身危险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B.社会危害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C.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D.犯罪态度和承担的刑事责任10233根据属地管辖权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B.犯罪的行为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D.犯罪的行为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83589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问题采取的是()。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99482有关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原则上都适用我国刑法B.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法定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都不适用我国刑法C.我国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犯罪,都要追究其刑事责任D.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所实施的行为,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原则上不能适用我国刑法E.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10268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情况中适用我国刑法的有()。

A.在我国军用船舶上犯罪B.在我国民用飞机上犯罪C.在我国国际列车上犯罪D.在我国民用船舶上犯罪E.在我国军用飞机上犯罪99482有关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原则上都适用我国刑法B.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法定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都不适用我国刑法C.我国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犯罪,都要追究其刑事责任D.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所实施的行为,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原则上不能适用我国刑法E.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11349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适用我国刑法,必须是()。

A.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B.按照犯罪地法律应受处罚的C.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并按照犯罪地法律应受处罚的D.犯罪地国家未对其处罚的10480我国刑法关于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D.保护原则83595犯罪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它是()。

A.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B.违反法律的行为C.触犯刑律的行为D.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87163下列属于犯罪构成要件的是()。

A.因果关系B.实施犯罪行为的自然人或者单位C.犯罪客体D.犯罪客观方面E.犯罪主观方面95136刑法对犯罪进行科学分类的基本依据是()。

A.犯罪对象B.简单客体C.同类客体D.直接客体94645犯罪动机的作用主要在于()。

A.影响定罪B.影响量刑C.影响定罪与量刑D.决定犯罪的目标和侵害程度94637我国刑法规定,()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A.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B.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C.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D.不满18周岁94644下述情况中属于对象错误的有()。

A.误以兽为人而予以杀害B.误以人为兽而予以杀伤C.误以张某为王某而加以杀害D.误以死人为活人而加以杀害E.误以白糖为砒霜而投毒杀人94636根据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对()罪负刑事责任。

A.制造毒品B.投放危险物质C.破坏交通工具D.盗窃94659下列犯罪中,法律明文规定"明知"是()的构成要件。

A.传播性病罪B.破坏军婚罪C.窝藏罪D.交通肇事罪E.洗钱罪94642丈夫甲为了杀死妻子乙,在妻子饭碗里投放毒药,明知孩子丙可能分食而中毒,由于杀妻心切而不顾孩子的死活。

甲对乙的心理态度和对丙的心理态度分别是()。

A.均为直接故意B.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C.直接故意和疏忽大意的过失D.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94639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对()负刑事责任。

A.故意杀人罪B.爆炸罪C.绑架罪D.抢劫罪E.走私毒品罪9463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哪些罪名,承担刑事责任()。

A.放火B.投放危险物质C.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犯罪D.爆炸E.劫持航空器罪94618危害行为的基本形式有()。

A.故意形式B.过失形式C.作为形式D.不作为形式E.复合形式94643李某与王某发生口角后,王某声称要把李某杀死,并去商店买了一把匕首,李某怕王某杀死自己,就在王某从商店回来的路上,用猎枪打死了王某,李某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C.假想防卫D.故意犯罪94634认定精神障碍人为无责任能力,医学标准要求的条件有()。

A.行为人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B.行为人患有精神病C.行为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D.行为时行为人的精神病正处于发病期E.行为人处于生理醉酒状态94623构成不作为犯罪前提的特定义务的来源有()。

A.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B.公共生活准则要求的义务C.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D.行为人先行行为产生的义务E.道德伦理要求的义务94640甲想枪杀乙,某日晚趁乙返家途中,甲隔小河射击。

由于光线不好,距离较远,甲的射击技术又不甚好,因而他对能否射杀乙没有把握,但也不愿放过这个机会,并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实施了射杀行为。

甲的主观心理态度是()。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94656行为人在法律上的认识错误有()。

A.对因果关系认识错误B.将自己免予刑事处罚的行为认为没有犯罪C.法律上认为不是犯罪,而行为人认为是犯罪D.行为人对定罪与处罚的认识与实际不一致E.法律上认为是犯罪,而行为人认为不是犯罪94628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

A.应当减轻处罚B.应当从轻处罚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94626又聋又哑的人犯罪()。

A.应当从轻、减轻处罚B.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可以从轻、减轻处罚94624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诸事实特征中,()是一切犯罪构成在客观方面的必备要件。

A.危害行为B.危害结果C.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D.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92844将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的标准是()。

A.犯罪行为的多少B.犯罪行为侵犯具体社会关系的次数多少C.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大小D.犯罪所直接侵犯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94614甲带邻居家5岁小孩乙去河里游泳,因没看管好孩子,最后乙在河里溺水死亡,甲应负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甲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

A.法律的直接规定B.职务上或业务上的要求C.道义上的义务D.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94634认定精神障碍人为无责任能力,医学标准要求的条件有()。

A.行为人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B.行为人患有精神病C.行为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D.行为时行为人的精神病正处于发病期E.行为人处于生理醉酒状态94623构成不作为犯罪前提的特定义务的来源有()。

A.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B.公共生活准则要求的义务C.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D.行为人先行行为产生的义务E.道德伦理要求的义务94618危害行为的基本形式有()。

A.故意形式B.过失形式C.作为形式D.不作为形式E.复合形式95136刑法对犯罪进行科学分类的基本依据是()。

A.犯罪对象B.简单客体C.同类客体D.直接客体94634认定精神障碍人为无责任能力,医学标准要求的条件有()。

A.行为人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B.行为人患有精神病C.行为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D.行为时行为人的精神病正处于发病期E.行为人处于生理醉酒状态10328破坏交通工具罪属于()。

A.行为犯B.结果犯C.危险犯D.举动犯10256王某准备到某公司财务室撬保险柜偷钱,他邀钱某帮助望风,钱某不同意,并向派出所告发了王某,王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犯意表示100380犯罪既遂是指()。

A.已发生危害结果B.犯罪行为已实行终了C.实现了犯罪目的D.具备了某一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10574客观上不可能完成的某种犯罪,犯罪分子却自认为能够完成而自动停止犯罪的,属于()。

A.犯罪未遂B.犯罪预备C.犯罪中止D.不构成犯罪10468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A.从轻或减轻处罚B.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C.从轻处罚D.减轻处罚10253区分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关键在于()。

A.是否开始犯罪预备行为B.是否开始着手犯罪实行行为C.是否在犯罪行为实行终了之前停止D.是否自愿放弃犯罪11006以犯罪实行行为是否终了为标准,可以把犯罪未遂划分为()。

A.能犯未遂B.实行终了的未遂C.不能犯未遂D.未实行终了的未遂E.以上答案都正确111144在下列犯罪中,属于刑法理论上所指的结果犯的有()。

A.逃税罪B.盗窃罪C.伪证罪D.侮辱罪E.诈骗罪11006以犯罪实行行为是否终了为标准,可以把犯罪未遂划分为()。

A.能犯未遂B.实行终了的未遂C.不能犯未遂D.未实行终了的未遂E.以上答案都正确10468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A.从轻或减轻处罚B.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C.从轻处罚D.减轻处罚87167下列属于犯罪预备形态中创造条件的行为的是()。

A.排除实行犯罪的障碍B.跟踪被害人C.商议实行犯罪的计划D.前往犯罪场所E.购买凶器83434我国刑法规定,对于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

A.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免除处罚11006以犯罪实行行为是否终了为标准,可以把犯罪未遂划分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