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滑坡、泥石流..ppt

——滑坡、泥石流..ppt

4、滑坡的启动过程系后缘残坡积体失稳滑动,推动 前缘松散堆积体,形成整体滑动。
小结:滑坡发生的机制(条件)
自然条件
(1)地质构造条件 (2)地形地貌条件 (3)水文条件
人类活动 (1)开挖坡脚 (2)劈山开矿(爆破) (3)坡体上部堆载 (4)水库蓄水、排水 (5)山坡上乱砍滥伐
【典型例题1】
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面山(顺向 山)地区。地质剖面如下图所示。
为防止滚石、滑坡等灾害,对施工 立面H进行了加固,还在L坡面上 打入“岩锚”,以固定表层岩层。 2010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 大规模滑落,导致约200米长的公 路被毁。
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1、顺向岩层因公路施工失去稳定性。 2、“岩锚”加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 3、(降水、地震等因素导致)深处地层松软(层面松动),
(二)共同点和联系
1、崩塌滑坡均为斜坡上的岩土体遭受破坏而失稳 向坡脚方向的运动。
2、常在相同的或近似的地质环境条件下伴生。
3、崩塌、滑坡可以相互包含或转化,如大滑坡体 前缘的崩塌和崩塌堆载而形成的滑坡。
西藏3.29滑坡事件
3月29日6时左右,位于中国黄金集团华泰龙公司甲玛
矿区内的墨竹工卡县扎西岗乡斯布村普朗沟泽日山发生 山体滑坡,塌方长3公里,塌方量约200余万方。据初步 统计,83名工人被埋。
气候条件
人类活动
滑坡
泥石流
分布 山区(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地、青藏高原东南部) 防御措施
总结:滑坡和泥石流的比较
地质 形 地形 成 条件 条 件 植被条件
滑坡
泥石流
岩体破碎、土质疏松;断层 山体坡度陡峻、沟谷发 发育;地势起伏较大等。 育;岩石松散破碎。
植被覆盖较差
地质灾害
——滑坡、泥石流
西藏3.29滑坡事件
一、滑坡
(1)概念:滑坡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 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 的地质现象。
崩塌的概念
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 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 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这一地质现 象称为崩塌。
崩塌、滑坡的差异性和共同点
使得该单面山上部山体滑落,对公路产生巨大推力, 导致该段公路被毁。
(3)危害: 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 路,导致河道阻塞,造成人员伤亡。
(4)防御措施
工程措 恢复地表植被
非工程措施:
加强监测预报 建立灾情监测系统 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加强公众的减灾教育
元芳:若不幸遇上了泥石流,你怎么看?
逃生线路
往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两边的山坡上面跑 (向河床两岸高处跑)
典例分析2
1.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分析导致该地 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
①地壳运动活跃,断裂构造发育; ②岩层破碎、松散; ③地形起伏大,坡陡谷深; ④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2.为减轻川滇山地的泥石流对人类 的危害,列举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差异性
1、滑坡沿滑动面滑动,滑体的整体较好,有一定外部形态。 而崩塌则无滑动面,堆积物结构零乱,多呈锥形。
2、崩塌以垂直运动为主,滑坡多以水平运动为主。
3、崩塌的破坏作用都是急剧的,短促的和强烈的。滑坡作用 多数也很急剧、短促、猛烈,有的则相对较缓慢。
4、崩塌一般都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以上 的高陡边坡上,滑坡多出现在坡度50度以下的斜坡上。
二、泥石流
(1)概念: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 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分类:暴雨泥石流 冰川泥石流
2010年8月7日夜至8日凌晨
探究二:根据图片资料,分析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舟曲泥石流灾害主要原因——自然因素
一是地质地貌原因。舟曲位于高山峡谷区,是 全国滑坡、泥石流、地震三大地质灾害多发区。 二是“5・12”地震震松了山体。舟曲是“5・ 12”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山体要恢复到震前水 平至少需要3―5年时间。 三是气象原因。持续干旱造成城区周边岩石解 体, 瞬时的暴雨和强降雨深入岩体深部,导致 岩体崩塌、滑坡,形成泥石流。
(2)发生机制(条件)

三个条件: ①有陡峭便于集水、 集物的适当地形; ②上游堆积有丰富 的松散固体物质; ③短期内有突然性 的大量流水来源。
Ⅱ Ⅲ
Ⅰ——形成区 Ⅱ——流通区 Ⅲ——堆积区
泥石流地貌结构示意
舟曲泥石流灾害主要原因——人为因素
河道被占(城市化) 乱砍滥伐 开山采矿、采石弃渣 拦挡坝溃决 预警漏洞
泥石流的危害
(3)危害: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 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 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形成毁灭性的冲淤。
(4)防御措施
植树造林; 修排水沟; 加强监测和预报。
想一想:结合教材P53活动题材料一, 分析泥石流暴发前有什么预兆?
1.连续长时间降雨后,可能会发生泥石流。 2.暴雨过后山谷中若出现雷鸣般的声响,预 示将会有泥石流发生。
塌方的是位于墨竹工卡县扎西岗乡斯布村一个叫泽日山 (碎石山)的地方。
探究一:据材料和视频分析西藏滑坡 形成的原因
成因分析:
1、滑坡位于普朗沟源头,地形陡峻,坡度达42— 45°,呈“V”型狭长沟谷。
2、区内地质条件复杂,新构造活动强烈,岩体破碎。 被当地群众称为“泽日山”(意即“碎石山”)。
3、2012年11月至今年2月期间,极度干燥;3月以来, 连续多次阵雪,雪水渗透,降低斜坡体稳定性。
①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 ②减少大型工程(如开矿、修路等)对山体的破坏; ③完善监测预警系统。
三、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
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 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
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 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 灾害的重灾区。
指出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的主要地区?
时间分布特点 (1)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 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 雨、暴雨、久雨中更多。6—8月为我国滑坡灾害的 主要活动期。
(2)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一般为夏秋季。
总结:滑坡和泥石流的比较
地质地形
形 条件

条 件
植被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