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专题报告

浙江省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专题报告

全省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研究浙江省自然资源厅2019年12月目录1概念界定 (2)2研究意义 (2)3研究方法、理论基础与技术路线 (3)3.1研究方法 (3)3.2理论基础 (4)3.3技术路线 (5)1生态空间 (7)1.1现状分析 (7)1.2问题总结 (15)2 农业空间 (17)2.1现状分析 (17)2.2问题总结 (33)3城镇空间 (35)3.1现状分析 (35)3.2问题总结 (44)4海岸带与海岛空间 (46)4.1现状分析 (46)4.2问题总结 (52)1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54)1.1资源环境紧约束下的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求 (54)1.2人民日益增长的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追求 (54)1.3浙江省“四大建设”对空间治理提出新挑战 (55)2浙江省国土整治修复战略与目标 (55)3浙江省国土整治修复总体要求 (56)3.1规划先行 (56)3.2加强系统治理 (56)3.3问题导向+功能导向 (56)3.4前端预防+末端治理 (57)3.5创新整治模式 (57)3.6注重机制研究 (57)4基本原则 (57)5国土整治修复总体格局与空间分区 (58)5.1城镇空间 (58)5.2农业空间 (59)5.3生态空间 (61)5.4国土整治修复总体格局与空间分区 (63)1生态空间整治修复 (66)1.1加强森林、湿地功能修复与生态治理 (66)1.2推进矿山综合治理,修复矿区生态环境 (67)1.3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功能提升 (68)1.4系统开展水土流失综合防治 (69)1.5系统治理江河湖库水系,修复水生态环境 (70)2农业空间整治修复 (71)2.1实施农村土地全域整治,系统治理田水路林村 (72)2.2深入开展农用地整理,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73)2.3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新农村 (74)3城镇空间整治修复 (75)3.1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促进城市有机更新 (75)3.2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高水平建设品质城镇 (76)3.3加快产业升级改造,改善环境质量 (76)4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 (77)4.1实施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打造美丽黄金海岸线 (77)4.2推进海岛保护与整治,恢复海岛地貌与生态系统 (78)1浙西北重要生态功能区 (79)2浙南重要生态功能区 (79)3浙中东重要生态功能区 (80)4浙北平原农业集中区 (80)5浙中盆地农业集中区 (81)6浙东沿海平原农业集中区 (81)7杭州都市区 (81)8宁波都市区 (82)9温州都市区 (82)10金华-义乌都市区 (83)11浙东海岛海岸带 (83)1工作思路 (84)1.1现状调查与分析评价 (86)1.2专项规划编制 (86)1.3规划方案实施 (86)1.4监测预警与监督考核 (87)2生态空间 (87)2.1问题识别 (87)2.2整治修复方向 (92)2.3典型案例、模式借鉴 (94)3农业空间 (97)3.1问题识别 (97)3.2整治修复方向 (101)3.3典型案例、模式借鉴 (104)4城镇空间 (112)4.1问题识别 (112)4.2整治修复方向 (117)4.3典型案例、模式借鉴 (119)5海岸带与海岛空间 (123)5.1问题识别 (123)5.2整治修复方向 (125)5.3典型案例、模式借鉴 (126)1完善国土整治修复工作机制 (132)2统筹国土整治修复各类资金使用 (132)3构建国土整治修复法律政策体系 (133)4加强国土整治修复基础保障能力建设 (133)1浙江省国土综合整治分区图 (134)2试点重大工程落位图 (135)3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安排表 (136)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专题引言国土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家园,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本载体,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和修复治理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党中央作出重大决策部署,组建自然资源部,统一管理各类自然资源、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作为自然资源部的重要职责之一——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在新时代也被赋予了更重要的历史使命。

浙江省按照党中央的部署,率先开展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本专题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支撑课题,旨在通过对浙江省资源环境本底条件和国土空间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识别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提出浙江省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战略、目标,明确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和海岛海岸带等不同空间整治的主要思路、内容、措施、重点区域等,并从问题识别到整治修复方向等来引导市县开展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

全省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研究总则1概念界定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下文简称“国土整治修复”)是指利用整理、开发、修复、治理和保护等一系列手段,通过对各类空间进行全要素、全方位整治,修复自然生态本底、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国土空间品质,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其主要目标是从源头引领绿色发展,推动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格局,增强国土开发利用与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匹配度,提高国土开发利用的质量和效率。

2研究意义——为塑造高品质国土空间提供方法路径。

在自然资源禀赋强约束的现实条件下,当前国土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开发需求与资源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难以适应人民群众在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等方面的美好生活需求,当前我国国土空间的开发水平和开发质量亟待提高。

国土整治修复作为政府统筹推进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的综合平台和重要抓手,将充分考虑国土空间的复合功能以及人文环境等因素,不拘泥于原有土地整治类型,更加注重对国土功能的全方位修复与提升,为有效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全链条管理自然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国土空间提供重要保障。

开展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专题研究,明确当前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的现状及其主要问题,顺应国土生态建设的方向和要求,提出针对性的整治修复对策,可为国土空间的有序管理、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及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提供重要依据,以达到指引国土空间未来形态、利用模式和发展方向的目的,是塑造以人为本的高品质国土空间的重要方法与路径。

——为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支撑。

省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省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战略部署,需要在全面评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的基础上,落实国家战略任务,优化全省主体功能区布局,统筹落实城镇、乡村、产业、资源开发、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空间开发利用任务和跨区域协调机制,促进全省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而国土整治修复研究专题则是以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在全域空间包括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和海洋,深入了解省域国土空间发展现状,综合考虑不同地区在生态功能、农业功能、城镇功能(经济功能)等多方面的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专题功能要求,分析效能退化的原因,明确当前省域国土空间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新时代、新技术、新思维,提出相应的提升计划,分类型提出面向提高空间效率的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的策略,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

从人地关系角度出发,对系统与布局、效率与公平、建设与运营、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综合再调试,增强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在全面提升省域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率和效益的同时,保障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改善生态景观环境状态。

国土整治修复是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以上内容深入开展该专题研究可为规划的科学编制提供重要支撑。

3研究方法、理论基础与技术路线3.1研究方法本专题主要采用文献梳理、统计分析、软件分析、案例解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1)文献梳理法本研究过程中,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和资料,对其中的描述和观点等进行梳理归纳,从而形成现状分析的结论和综合整治措施提出的依据。

文献资料包括了浙江省各部门发展规划、专项规划、调研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等,内容涉及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

(2)统计分析法通过对历年(主要是2010-2015年)浙江省各县(市、区)各类统计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可得出对应研究内容的趋势结论以及区域之间的对比分析结论,从而为不同区域国土整治修复重点方向和国土空间综合整治重点区域的提出提供参考依据。

(3)软件分析法本研究主要借助MAPGIS、Fragstats等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空间分析软件对空间信息、属性数据等进行处理,以识别浙江省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存在问题及需要重点整治、修复的区域。

(4)案例解析法由于当前有些调查工作未能在浙江省全面开展,因此本专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和深入研究,总结特征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揭示相同区域或相同类型的其他对象所存在的共性问题。

全省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研究3.2理论基础(1)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指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积极联系,各类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其概念包括三个原则:一是公平性原则,即可持续发展要满足当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在分配有限资源方面的公平性;二是持续性原则,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能超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要合理开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再生性资源能保持其再生产能力,非再生性资源不至过度消耗并能得到替代资源的补充,环境自净能力能得以维持,以保持发展的可持续;三是共同性原则,即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地球上的资源属全人类共有,人类要共同促进自身之间、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协调,这是人类共同的道义和责任。

可持续发展理论引延到国土整治修复领域,就是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立足现状,围绕“数量、质量、生态”三个维度制定各类整治措施,通过对国土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与修复,恢复并提升国土空间的功能水平,提高国土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利用有限的资源供给,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达到经济发展、生态平衡和社会公平的最佳状态,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2)景观生态学理论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各组成要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化的学问,它将地理学的空间分析和生态学的时序分析有效地结合起来,强调景观空间异质性的维持和发展,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以及人类对景观及其组分的影响。

景观生态学强调异质性,重视尺度型。

斑块、廊道和基质是景观生态学中用来描述景观结构基本单位,运用这种方式,探讨地球陆地表面的景观是怎样由斑块、廊道和基质所构成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