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安徽省金太阳联考新高考原创考前提分密卷(十)化学试卷

2019届安徽省金太阳联考新高考原创考前提分密卷(十)化学试卷

2019届安徽省金太阳联考新高考原创考前提分密卷(十)化学试卷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6页,38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Al-27 Cl-35.5 Cu-64 I-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Na2CO3热溶液呈碱性,有助于除去餐具油污B. 高纯度单质硅制成光导纤维,可以传输信息C. 钢铁的电化学腐蚀比较普遍,危害也较大D. 蛋白质在人体内分解,最后主要生成尿素排出体外【答案】B【解析】【详解】A项、碳酸钠溶液水解显碱性,CO32﹣+H2O⇌HCO3﹣+OH﹣,加热促进水解,碱性增强,油脂在碱性溶液中水解生成溶于水的物质,所以能用于清洗油污,故A正确;B项、光导纤维的成分为二氧化硅,而Si为半导体材料,故B错误;C项、电化学腐蚀加速负极金属被腐蚀,比化学腐蚀快,危害更大,故C正确;D项、蛋白质氧化分解时可提供能量,氧化分解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水和尿素等,尿素通过尿液排出,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解答时要注意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历来是考查的热点,B项为易错点,注意知识的积累是关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B. 聚氯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C. 可用蒸馏水来鉴别溴苯和苯D. 1 molHOOCCH(OH)CH2COOH可与3 mol NaHCO3发生反应【答案】C【解析】【详解】A项、丙烯分子中含有-CH3,故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都处于同一平面,故A错误;B项、聚氯乙烯中不存在碳碳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C项、因溴苯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苯的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可用蒸馏水鉴别,C正确;D项、HOOCCH(OH)CH2COOH中只有2个-COOH与NaHCO3发生反应,则1mol该物质可与2molNaHCO3发生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注意从甲烷、乙烯、苯和乙炔的结构特点判断有机分子的空间结构,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

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含0.2 mol Na2O和0.8 molNa2O2的混合物中离子总数为3N AB. 标准状况下,22.4LCH2Cl2含有共用电子对数目为4N AC. 1L1mol·L-1CH3CH2OH水溶液中含-OH的数目为N AD. 将71gCl2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 A【答案】A【解析】【详解】A项、Na2O和Na2O2均由2个钠离子和一个阴离子构成,故0.2 mol Na2O和0.8 molNa2O2的混合物中含3mol离子,即混合物中离子总数为3N A个,故A正确;B项、标况下二氯甲烷为液体,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B错误;C项、1L 1mol·L-1CH3CH2OH水溶液中含乙醇分子1mol,由于CH3CH2OH和水中均含有-OH,故溶液中-OH的数目大于N A,故C错误;D项、71g氯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常温下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时转移1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N A,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注意物质结构的分析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数目的计算等,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

4.在中学化学实验条件下,下列实验内容(装置、操作或现象)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 实验室收集干燥氯化氢B. 证明装置气密性C. 灼烧海带固体D. 配制氯化钠溶液【答案】B【解析】【详解】A项、氯化氢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实验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错误;B项、关闭止水夹,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向长颈漏斗中加水,会在长颈漏斗中形成稳定的液面差,故B正确;C项、灼烧海带固体应在坩埚中进行,不能在蒸发皿中进行,故C错误;D项、容量瓶是精量器,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固体或稀释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实验方案评价,涉及物质的制取、气体的收集等知识点,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以及实验的严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

5.在电镀车间的含铬酸性废水中,铬的存在形式有Cr(Ⅵ)和Cr(Ⅲ)两种,其中以Cr(Ⅵ)的毒性最大。

电解法处理含铬废水如图,铬最终以Cr(OH)3沉淀除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Fe为阳极,反应为Fe-2e-=Fe2+B. 阴极反应为Cr2O72-+7H2O+6e-=2Cr(OH)3↓+8OH-C. 阳极每转移3mol电子,可处理Cr(Ⅵ)物质的量为1molD. 离子交换膜为质子交换膜,只允许H+穿过【答案】A【解析】【分析】电解法处理含铬废水的原理是利用铁棒作阳极,在电解过程中,阳极上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亚铁离子将六价铬离子还原成三价铬离子,亚铁离子被氧化成三价铁离子,同时由于阴极上水放电生成氢气产生OH-,OH-与溶液中Cr3+、Fe3+反应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析出,达到废水净化的目的。

【详解】A项、在电解过程中,阳极上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亚铁离子,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故A正确;B项、Cr2O72-在阳极区被Fe2+还原为Cr3+,阴极上水放电放电生成氢气产生OH-,电极反应式为2H2O+2e-= H2↑+2 OH-,故B错误;C项、阳极每转移3mol电子,有1.5mol Fe2+生成,由离子方程式Cr2O72-+6Fe2++14H+=2Cr3++7H2O+6Fe3+可知,1.5mol Fe2+还原0.25molCr2O72-,即可处理Cr(Ⅵ)物质的量为0.5mol,故C 错误;D项、Cr2O72-在阳极区与Fe2+反应生成Cr3+和Fe3+,阴极区水放电生成氢气产生OH-,Cr3+和Fe3+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区,与OH-反应生成氢氧化物沉淀,该离子交换膜不是质子交换膜而是阳离子交换膜,故D错误。

故选A。

6.A、B、C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B的气态氢化物是工业上合成硝酸的重要原料。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B和C两原子间可以形成离子键B. A的氧化物电子式为C. 原子半径:A>B>C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B>A【答案】D【解析】【分析】依题意,A、B、C为短周期元素,B的气态氢化物是工业上合成硝酸的重要原料,则B为N元素,从A、B、C的相对位置看,A为Si元素、C为S元素。

【详解】A项、N元素和S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两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故A错误;B项、A的氧化物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固体中不存在“SiO2”分子,其基本结构是“SiO4”四面体,每个硅原子与周围4个氧原子形成共价键,晶体中只有单键、没有双键,故B错误;C项、一般而言,电子层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则Si原子的原子半径最大;又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Si>S;N和S既不是同周期也不是同主族,无法比较两者的原子半径,故C错误;D项、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为N >P>Si,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NO3>H2SiO3,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推断,准确推断出各字母代表的元素是解题的关键,进而根据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结构和性质的递变规律作出判断。

7.25℃下,部分弱酸的电离常数如表。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若 HCOONa和 HCOOH的混合溶液的pH=3,则c(HCOOH)/c(HCOO-)=10B. 相同浓度的 HCOONa和 NaClO溶液中离子总浓度前者大C. 任何浓度NaHS溶液中总存在:c(H2S)+c(H+)=c(OH-)+c(S2-)D. 向 NaClO溶液中通入H2S发生的反应为2C1O-+H2S===S2-+2HClO【答案】D【解析】【分析】由表给电离常数可知,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HCOOH>H2S> HClO>HS—,则对应离子的水解程度大到小的顺序为:S2-> C1O-> HS—> HCOO-,注意NaClO具有强氧化性,与H2S在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详解】A项、在溶液中HCOOH的电离常数Ka=,则pH=3的HCOONa和 HCOOH 的混合溶液中=10,故A正确;B项、HCOONa溶液中电荷守恒关系为:C(Na+)+C(H+)=C(OH-)+c(HCOO-),溶液中离子总数为2×[c(Na+)+c(H+)]×V,同理可得NaClO溶液中总数为2×[c(Na+)+c(H+)]×V,由电离常数可知HCOOH比HCN易电离,则等体积、等浓度的HCOONa和NaClO溶液中,ClO—水解程度更大,溶液中的c(OH—)大、c(H+)小,所以HCOONa溶液中离子总数大于NaClO溶液,故B正确;C项、NaHS溶液中一定存在质子守恒关系:c(H2S)+c(H+)=c(OH-)+c(S2-),故C正确;D项、向 NaClO溶液中通入H2S,因NaClO具有强氧化性,与H2S在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