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视觉联想》
1.知识目标
(1)锻炼学生应用网络交流工具进行浏览Internet上的课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2)想象中国文字的寓意,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美化字体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学写变体美术字。
2.情感目标
(1)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及语言文字的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课堂教学中参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
3.教学重点
(1)学生利用网络自主浏览Flash课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美化字体的能力,学会创作变体美术字。
4.教学难点
(1)在于发掘出学生的创造力,以丰富的联想装饰文字。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大胆创新利用不同的素材让文字变变变。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美术用品准备情况。
2.打开Internet网络:鼠标双击,老师课前准备在电脑桌面上“字的联想”Flash课件的网址,进入网络课程。
(二)欣赏浏览
1.导入新课,师解说:中国文字的来源。
2.欣赏:鼠标双击“看一看”进入欣赏片段“甲骨文石碑、象形字、会意字、指示字。
”(欣赏图片同时网络背景音乐始终贯穿整个课程——中国古典音乐)
(1)欣赏甲骨文石碑。
师:“猜猜这是什么字?你为什么这么猜?”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2)出示象形字:齿、刀
“看到这些字,你想到了些什么?”
师:“如今的文字在经过几千年的演化之后,已经变得更加抽象简练了。
”
欣赏作品:眉、门、鸟、鱼、竹、人
小结:“这些文字就象画一样,和现实中的物象非常的相似,因此被称为象形字。
我们的祖先在发明文字的时候,受到了大自然和生活的启示,创造出了象形文字,它不同于英文的二十六个字母,是十分形象逼真地来表达文字意思的。
我国出土的最早的象形文字发现于河南安阳一处名叫殷墟的地方,在哪儿出土了大量的乌龟及兽类的骨头,这些甲骨上面就刻着古人遗留的象形文字,也因此,象形字又被称为甲骨文。
”
(3)出示变体字“秋”。
“这是什么字?你发现什么变化了吗?说说它好在哪里?”
“蟋蟀、莲藕、菊花,这些都是秋天特有的事物,这样变化使得这个秋字更加的秋意盎然。
像这样根据文字的意思来进行联想的方法叫做会意。
”
欣赏会意字:“从、旦、集、磊、休、折。
”指示字:“寸、彭、牟、血。
”
小结:“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一回古人,将文字进行变化,变成有趣、好玩的变体美术字。
但无论是象形还是会意,在将文字进行联想变形的时候都要注意,内容与形式一定要符合。
”板书:内容与形式符合。
(三)师生互动
1.网上游戏“找一找”:鼠标双击“找一找”进入图片与文字的搭配。
点击图片“水”。
“看到这幅图片,你想到了些什么?”
找找“哪个图片和字最接近、最形象,让人一看便明了?”参考图片:磊、竹、森……2.网上游戏“做一做”:鼠标双击“做一做”进入模拟制作变体文字。
出示变体字“甜”。
“这个甜字又有什么变化呢?好在哪里?”
“舌头感到甘味即为甜,把甘的中间一横换成一只苹果,苹果是甜甜的,这样使得甜字更加形象。
”
学生网上模拟制作:“笔、灯、铁钉、木桶、茶壶、火车快开、美丽星空……”
3.小结:“这些文字有的是局部变化,有的是整体变化,但无论怎样改变,都和文字本身有联系。
象这种根据生活实物进行联想,让字体更吸引眼球。
在美术广告的运用中这类变体字相比之下较为多见。
”
(四)合作创意
1.构思作品选择素材
(1)同桌商量构思今天这节课创作哪两个文字?
(2)请个别代表说说你们的创意,为什么你会想到将文字变形成那样的?你是从什么地方得到的启示,你的创作源泉是什么?
2.设计创意团结合作
要求:字体变形有创意,也可将数字、英文字母等进行装饰。
制作《字的联想》时充分发挥想象,合理利用现有的材料进行创作。
3.学生在第9课作业纸上创作《字的联想》,师巡视指导。
(五)交流评析
1.欣赏学生作品
讨论:你喜欢哪个字?还可以怎样修改?
2.出示:超级《文字变变变》擂台,激发学生参与竞争。
3.展示学生作品,简要点评:有一些很难表达意思的字,可以完全根据字的外形进行联想变化,字的联想到处都有,只要你开动灵活的头脑,一定会有所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