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试卷 (记忆与想象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幼儿记忆的基本特点是 ( ) A有意记忆占优势,无意记忆逐渐发展起来 B机械记忆的效果优于意义记忆的效果
C接近联想优于相似联想 D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2、冬冬跟妈妈逛商店,看到商店招牌上的字,高兴地说:“妈、这字我认识、老师教过我们。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属于()
A 识记
B 保持
C 回忆
D 再认
3、儿童最早出现的是 ,最晚出现的是语词记忆。
( ) A情绪记忆B语词记忆C形象记忆D运动记忆
4、昔日同窗情,至今常怀念,这属于 ( )
A.运动记忆
B.情绪记忆
C.形象记忆
D.语词记忆
5、形象与的结合,使得幼儿记忆的效果更好。
( ) A动作 B语词 C表象 D情绪
6、在不理解意义的情况下,幼儿也能背诵唐诗,这是() A意义记忆 B 逻辑记忆
C机械记忆 D 理解记忆
7、.幼儿生病时去过医院,以后看见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这种心理活动是()
A.记忆
B.想象
C.思维
D.感觉
8、把记忆的材料保存在头脑中的环节是()
A再认 B 再现C保持D识记
9、幼儿看见白云,会认为那是小兔子、棉花,这在心理学上叫做()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有意想象
10、幼儿在阅读《西游记》时,根据文字的描述在头脑中呈现出孙悟空的形象,这种做法属于()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幻想
11、若问幼儿:什么是冬天?幼儿会说:有大雪、路滑、天冷。
这种想象是()
A.经验性想象
B.情境性想象
C.愿望性想象
D.拟人性想象
12、作家创作新小说,科学家提出新构想等活动,所进行的想象都属于()
A无意想象 B 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13、有个孩子喜欢画画,但他画的长颈鹿脖子特别长,这说明幼儿想象的()
A独特性 B夸张性 C 情绪性 D 情境性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梦是有意想象的极端形式。
()
2、从现代心理学的观点看,遗忘并非全是坏事。
()
3、幼儿意义记忆的效果要好于机械记忆。
()
4、教幼儿阿拉伯数字“6”,可将字形与“哨子”联系起来。
这属于意义记忆。
()
5、想象是幼儿创造思维的核心。
()
6、谈起某个过去同学的名字,在你脑中就出现了这个同学的形象,可他此时并不在场。
这属于再认。
()
7、记忆的保持就是指感知过的事物不会再遗忘。
()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记忆是人脑对的反映。
记忆过程包括、、和
四个环节。
2、记忆的保持的相反过程是。
对于幼儿来说,创造思维的核心是。
3、整个幼儿期,幼儿是以再造想象为主。
表现为,想象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性和性。
4、德国心理学家最早对遗忘现象作了研究、绘制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得出了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是的。
在学习停止以后的短时期内,遗忘特别迅速,后来逐渐缓慢,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了。
即遗忘的发展是“”。
因此学习后及时复习是很重要的。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表象
2、遗忘
3、想象
4、有意想象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2、简述幼儿想象的主要特点。
六、案例分析题(10分)
四岁的红红想外婆。
一天,她对小朋友说:“我家来了外婆,带给我许多好吃的东西,苹果、巧克力……”。
其实没这事,只是邻居家的小朋友带了外婆,给她吃东西。
1、这个案例反映出幼儿在想象发展中出现了什么问题?(2分)
2、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幼儿的想象力?(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