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命名法规与拉丁语

命名法规与拉丁语

命名法规与植物学拉丁语
Cōdex Internātiōnālis et Lingua Latīna Botanica
上海辰山植物园科普部 刘夙 su.liu1982@ 2016.06.18
命名法规的准确全称
• 英文: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algae, fungi, and plants (ICN)
• 建立全世界(特别是学术界)通用的统 一、规范、稳定的植物科学名称系统
• 学名是“科学名称”(scientific name)的 简称,是由国际性的命名法规规范的、 全世界通用的生物命名系统中的生物名 字
• 除学名之外,生物的其他任何名字都叫 “俗名”(vernacular name)
– 普通名(common name) – 地方名(local name)
分类群名称的构成
• 属的次级划分和种:双名法(组合) • 种的次级划分:三名法(组合) • 亚种(subspecies):黄栌
– Cotinus coggygria subsp. cinerea
• 变种(varietas):鸡树条荚蒾
– Viburnum opulus var. sargentii
• 中文:《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 • 原名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ICBN,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 • 最近几十年来每6年修订一次,每个版本均有 专门名称(如东京法规、维也纳法规、圣路易 斯法规、墨尔本法规、深圳法规)
最新生物系统演化谱系
• 超目(superōrdō)
– 介于亚纲和目之间
分类群名称的构成

• 属和属以上:单名法
等级 门 亚门 纲 亚纲 超目 目 亚目 科 亚科 族 亚族 属
藻类 -phycota -phycotina -phyceae -phycidae
菌物 -mycota -mycotina -mycetes -mycetidae
– 亚门(subdīvīsiō; subphylum)
– 纲(classis)
– 亚纲(subclassis)
– 目(ōrdō)
– 亚目(subōrdō)
– 科(famīlia)
– 亚科(subfamīlia)
• 族(tribus)
– 亚族(subtribus)
– 属(genus)
– 亚属(subgenus)
追溯既往之效
分类群名称的构成
• 分类群的主要等级 (ICN条款3.1)
– 界(rēgnum) – 门(dīvīsiō; phylum) – 纲(classis) – 目(ōrdō) – 科(famīlia) – 属(genus) – 种(speciēs)
分类群名称的构成
• 分类群的次要等级(ICN条款4.1) – 界(rēgnum) – 门(dīvīsiō; phylum) – 纲(classis) – 目(ōrdō) – 科(famīlia)
• 组(sectiō)
– 亚组(subsectiō)
• 系(seriēs)
– 亚系(subseriēs)
– 种(speciēs)
– 亚种(subspeciēs)
• 变种(varietās)
– 亚变种(subvarietās)
• 变型(fōrma)
– 亚变型(subfōrma)
• ICBN条款4.3:只要不至于 引起混乱或错误,还可插入 或增加更多的等级。
• 变型(forma):黄花狼毒
– Stellera chamaejasme f. chrysantha
• 品种(cultivar):龙柏
– Juniperus chinensis ‘Kaizuka’
种下等级名称:三名法
• ICN条款24注释2:同一种的种下分类群的 名称,即使等级不同,如果它们的最终加 词相同但基于不同的模式,均被视为同名。 连接术语不是名称的组成部分。
原核域
古质体类 (泛植物)
灰藻、红藻古、核域(绿色)植物
AH
定隐类
双 鞭 毛
AH/S AR
茸囊类

SAR

有孔虫类
定鞭藻、隐藻等
不等鞭毛类(包括褐藻、 假真菌) 囊泡虫类(包括甲藻)
真核域
古虫类(包括裸藻)
单 变形虫类 鞭 毛 后鞭 以动物为主的“泛动物” 生 毛生 物 物 以真菌为主的“泛真菌”
命名法规的目的
• 族(tribus)
– 属(genus)
• 组(sectiō) • 系(seriēs)
– 种(speciēs)
• 变种(varietās) • 变型(fōrma)
分类群名称的构成
• 更多分类群等级(ICN条款 4.2)
– 界(rēgnum)
– 亚界(subrēgnum)
– 门(dīvīsiō; phylum)
• 法规正文由3部分组成
– 第一部分是6大原则 – 第二部分是实际规则 – 第三部分是如何修改法规的规定
命名法规的结构
• 第二、三部分由编号的条款、建议、 注释、例子构成
– 条款60;条款60.1,60.2 – 建议60C;建议60C.1,60C.2 – 注释1,注释2 – 例1,例2
命名法规的6大原则
• 原则一:处理“传统上被视为植物”的分 类群,与动物、原核生物、病毒的命名法 规相互独立
• 原则二:名称的应用由模式决定 • 原则三:名称的选取由优先权决定 • 原则四:一个界定明确的分类群只有一个
正确名称,通常是最早发表的 • 原则五:名称都处理为拉丁语形式 • 原则六:在一定的起始日期之后,规则有
-anae -ales -ineae -aceae -oideae -eae -inae
植物 -phyta -phytina -opsida -idae
植物示例 Charophyta Streptophytina Equisetopsida Magnoliidae Lilianae Poales Poineae Poaceae Pooideae Poeae Poinae Poa
为什么要用学名?
• 解决“同物异名”(synonymy) 和“同名异物”(homonymy)问 题
• 在一个确定的分类系统中,保证一 个分类群只有一个正确名称,做到 “一物一名”
命名法规的结构
• 《墨尔本法规》印刷版分两卷,法规正文在 第一卷,第二卷是几个附录
• 第一卷网络版:/nomen/main.php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