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国情分析框架(管理学院)

中国国情分析框架(管理学院)


1.80
61.50
66.70
67.20
70.15
70.40
4.61
5.51
6.08
7.11
7.36
2.25
1.60
28.82
42.02
49.49
63.14
66.96
4.10
2.32
(%GDP)
10
12
0
1980 1985
2
4
6
8
人力资本 教育总经费占GDP980~2003)
认识中国国情的综合框架
国际资本
分配 自然资本
福利
制度与政策
物质资本
增 长
人力资本
知识资本
TFP
决定一国长期发展的五大资本
物质资本 人力资本
国际资本
自然资本
知识资本
五大资本及总资本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含义 物质资本 国际资本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存货增加 国 外 商 品 、技 术 、资 金 等 要 素 流 入量 自然资本 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当年资本形成率 当年进口额和外商直接投资之和相当于 GDP 比 例 当 年 自 然 资 产 损 失 加 上 环 保 投 入 、初 级 产 品 净 进 口 额 之 和 相 当 于 GDP 比 例 人力资本 通 过 教 育 、培 训 和 卫 生 保 健 形 成 的 人 的 学 习 能 力 、就 业 能 力 和 生 产能力 知识资本 指 技 术 资 本 ,来 源 于 自 身 创 新 和 外部引进 总资本 一 国 的 广 义 储 蓄 率 或 投 资 率 ,为 五类资本累加并扣除重复计算 量 高 技 术 进 口 额 、外 商 直 接 投 资 、科 技 经 费 数 与 技 术 市 场 成 交 额 之 和 相 当 于 GDP 比 例 五 大 资 本 之 和 减 去 外 商 直 接 投 资 、外 商 直 接 投 资 形 成 的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高 技 术 产 品 进 口 额 、初 级 产 品 净 进 口 额 和 环 保 投 资 五 项 之 和 相 当 于 GDP 比 例 当年教育总经费和卫生总费用之和相当 于 GDP 比 例 计算方法
(%GDP)
35 30 25 20 15 10 5 0 中国的国际资本(1991-2003)
中国的国际资本增长相当之快
19 91 19 92 19 93 19 94 19 95 19 96 19 97 19 98 19 99 20 00 20 01 20 02 20 03
人力资源国情:中国的人力资本
50 45 40 35
percent (%)
30 25 20 15 10 5 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Imports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E
Imports & Foreign Affiliates' Domestic Sales
中国国情分析框架:
五大资本及动态变化(1980-2003)
胡鞍钢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05年11月23日
讨论的主要问题
• 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中国国情发生了 哪些新的重大变化? • 推动中国经济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 那些决定中国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五大资本)是如何 变化的? • 中国发展的成本是什么? • 如何利用五大资本,减少发展代价?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资源环境国情:中国的自然资本
中国是资源匮乏的发展中大国
主要大国资源占世界总量比重
水资源 总量 中国 印度 6.5 2.9 用水总量 林地 (2000) 4.2 1.7 草地 (1992/93) 7.8 1.2 石油 (2003 ) 2.1 0.5 天然气 (2003 ) 1.0 0.5 煤炭 (2003 ) 11.6 8.6
年度 1952 1978 1990 2000 2003
进口额+FDI 85.91 267.68 1980.19 7943.25 14067.76
国际资本存量 85.91 1762.13 11806.7 53007.63 79711.82
国际资本存量相 对数(1) 1.0 20.5 137.4 617.0 927 .9
对经济增长的来源的认识与实践
• 由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可知,对于经济增长源泉 的理解,经历了由自然资源而资本,再到技术,进而 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发展过程,并越来越强调开放 条件和制度的作用。 • 尽管经济学已经从理论上揭示了经济增长由多种资本 的共同积累产生,在实践中,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关 注的主要是有形资本的积累,特别是将物质资本的积 累作为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认为扩大投资就等 于促进增长,这是一种片面的经济发展观。
46.8 100
11.6
26.2 100
24.6
21.3 100
•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内投资国。按实际购买力 平价计算,中国国内投资额占世界总量比重由1980年 的4.4%上升为2003年的24.8%,超过美国(为17.3% ),中国每年新增的住宅面积相当于美国的4~5倍, 中国水泥产量相当于美国的9~10倍,已经成为世界最 大的建筑工地和建材消耗国。 • 中国目前的资本存量相当于改革初期的8倍,相当于建 国初期的100倍。
经济国情: 中国的物质资本
• 中国已经上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按实际购买力 平价计算,1978年以后中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迅速 上升,由1978年的5%上升为2001年的12.3%(麦迪森 ,2004)。2020年中国将建成世界最大的经济实体, 人均GDP将达到或超过世界人均水平 。 •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业生产第一大国。目前,中国主 要工业产品(除发电量、汽车等少量工业产品之外) 产量已位居世界首位,中国工业增加值占世界比重从 1975年的3.4%迅速上升到2003年的21.9%,超过了美 国(为16.5%),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生产基地
各大国人口、GDP和出口额占世界总 量比重(2004年,%)
人口 美国 中国 日本 印度 欧元区 4.7 20.7 2.0 17.3 4.9 GDP 20.9 13.2 6.9 5.9 15.3 商品和服务出口额 10.4 5.9 5.7 1.0 31.1
其他发达国家
其他新兴经济国家 世界总计
3.6
国际资本存量相 对数(2) 1.0 6.7 30.1 45.3
注:数据均为 1987 年亿元人民币不变价;国际资本存量的计算方法参见物质资本存量的计算方法(见附 表 2.6) ,折旧率取 6.5%。
中国经济开放度
Diagram 2: Openness of the Chinese Economy: Imports as a Share of GDP, 1990 - 2003E
2001 年 95.6 74.3 39.3 1043 1.09 703 0.72 20.36 11.43 63204 16296 794.2
2004 年 116.0 92.0 82.0 1842 1.35 975.5 0.72 35.38 18.22 105318 (2003) 37154 (2003) 1032.2
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持续增大
• 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对水、土地、能源和原材料 等自然资源的供给带来巨大压力
• 土地资源大规模严重退化;水生态环境恶化;草原退 化情况相当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城市空 气污染依然突出;自然灾害受灾率、成灾率和经济损 失继续上升。
中美自然资产损失占世界比重变化(%)
增长的质量
• 2000年世界银行发表了《增长的质量》一书,提出了 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这三大资本基础上 提高增长质量的分析框架。在世界银行的这一框架中 ,物质资本通过增长影响福利,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 不仅可以通过增长影响福利,其自身就是福利的主要 组成部分 • 世界银行提出的增长质量的分析框架,从发展的终极 目的角度重新审视经济增长,提出增长的方式非常重 要,影响发展结局的是增长进程的质量而不仅仅是增 长速度。这代表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观,对于发展中 国家颇有指导意义。
我国FDI存量占GDP比重(1980-2003年 )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2 2003
FDI存量
0.5
2.0
5.8
19.3
32.2
35.4
35.6
对外FDI 存量
0.7
2.3
2.4
2.8
2.6
国际资本存量的估算
• 中国的国际资本存量在改革以来增速大幅度提高,在推动经济增 长过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人力资本最 大的国家。其总人力资本(指15岁到64岁人口与15岁以 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乘积)在过去20年翻了一番, 是建国初期的近20倍。中国总人力资本占世界总量的比 重由1980年的17.6%提高到2003年的24.1%。 • 中国受高等教育人口从1982年610万人增长至2004年 7000万人,几乎增长了十几倍,各类高等教育学校在校 生人数已经超过美国,今后将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教育与 培训市场之一。 • 庞大的人口包袱逐渐转化为创造经济财富的人力资源。
15.4 14.6
日本
俄国 美国 加拿大 巴西
1.0
10.0 6.5 6.5 12.5
2.7
2.3 13.7 1.3 1.6
0.6
22.0 5.8 6.3 14.1
0.1
14.2 10.2 9.1 1.1 6.0 2.7 1.5 0.9 26.7 3.0 0.9 0.1 15.9 25.4 0.7 1.2
(%GDP)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