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农村建设说明书范本

新农村建设说明书范本

第一章总则一、规划编制背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

其中最大的难点在“三农”——相对城市的快速发展,农业渐成弱势产业,农村成为弱势地区,农民成为弱势群体。

这一现实,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回避的严峻挑战。

对此,胡锦涛同志的“两个趋向”的科学论断雄辩地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可行性和客观必然性。

它告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大势所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扎实稳步地推进。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再次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思路:以“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中心目标,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为基本策略,实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三管齐下的措施方针,把一个经济落后、农民贫困的农村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新农村。

2008年8月13日,农业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统筹城乡现代农业示范区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根据《备忘录》精神,农业部今后将以共建统筹城乡现代农业示范区形式,支持重庆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促进重庆市率先在西部地区全面实现小康。

必将加快我市重点农业建设项目的开展、优势产业的培育、农村基础设施的强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及农村体制的改革,推动我市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跑步前进。

二、规划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二十字方针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以发展地区优势为导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以扩大基层民主为保障,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为载体,又快又好地推进八角新农村建设工作,努力把八角村建设成为重庆远近闻名的三峡移民示范村和休闲会晤集中地。

根据八角村人口、资源、产业、生态和环境的特点,改造建设村,积极推进农村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农民享受到现代文明的发展成果,继续农村和睦亲近的灵力关系和优良纯朴的传统文化,保留山水交融的田园风光和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使现代的生活方式与农村传统居住形态得到有机的融合。

三、本轮规划编制重点本次规划的重点分为五个方面:1、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无公害蔬菜产业;紧抓重钢沿线建设带来的契机,发展滨江中高档休闲会晤和半坡有机蔬菜种植兼农业观光。

合理集约利用土地,建设三峡移民示范村,招商引则,引入中高档会所、宾馆、度假村等休闲度假设施,提高生产水平,促进全村收入稳定增长。

2、南坪坝移民新村建设:政策扶持将村域内大面积地质滑坡区居民下迁至南坪坝,通过统规统建建设集中居民点,利用南坪坝四面环水的优势,打造三峡移民示范村,改善原有村庄居住环境、为农民创造“宜农、宜工、宜住”的生活环境,提升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配套建设中高档商务会所和家庭式观光农业园等设施,发展特色休闲度假产业。

3、灾害防治:南坪坝岛是未来全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处长江边,因其自然条件的独特性与不稳定性,应根据岛内环境容量,严格控制常年居住人口及相关服务项目开发。

除南坪坝外全村适宜建设用地少、地质滑坡地段多,从2001年就开始出现山体滑坡现象,后不断加剧。

目前滑坡带已发展至150米长、200米宽、5至10米厚,其体积约100万立方米,应让危房住户搬出危险地带,并制定生态恢复及土地发展措施,存在地质滑坡隐患的地段严格禁止建设行为,开垦为蔬菜基地。

4、村容村貌整治:统一现有建筑风格,将不和谐的建筑及环境进行整改,塑造新风貌,打造简朴雅致的巴渝农村新居形象。

5、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生产设施(主要公路设施、人行便道、水利设施、电力设施、信息设施等)和生活设施(主要是沼气、卫生厕所、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为村民的生产生活和旅游业发展提供支撑。

四、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3、国家和重庆市《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编制要求4、《重庆市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意见》5、《重庆市农村安居工程建设技术导则》6、《重庆市城乡规划村庄规划导则(试行)》7、《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8、《村庄整治技术规范》9、《重庆市巴南区麻柳嘴镇总体规划》(2005-2020)10、麻柳嘴镇八角村以及周边的自然条件及经济、社会资料五、规划期限及范围1、规划期限近期:2009年-2012年远期:2013年-2020年2、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八角村行政区域范围内所辖的八角及南坪坝,幅员面积2.3平方公里。

六、规划原则针对新农村建设的实际要求和村庄发展的客观需求,提出如下几点规划原则:1、打破传统原则根据各地区人口、资源、产业、生态和环境的特点,改造建设原有村庄,积极推进农村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农民享受到现代文明的发展成果,继承农村和睦亲近的邻里关系和优良纯朴的传统文化,保留山水交融的田园风光和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引入新兴的农业观光和高档商务度假,使现代生活方式及休闲产业发展与农村传统居住形态及特色农业产业培育得到有机的融合。

2、以民为本原则新农村建设要尊重群众意愿,方便生产、生活,加强村民的公众参与程度,增强对村民实际诉求的认知,了解村民的实际需求,把握正确的规划目标,提出行之有效的规划方案。

3、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应遵循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将散乱的农村住宅或居民点进行整合,使乡村生活用地、农业用地和经济生产用地有机结合。

以产业发展为先导,结合农村土地整理、农村宅基地归并,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升土地的整体利用效率,并为乡村的后期发展预留足够的生活用地和经济发展用地,实现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统一控制原则村庄规划要改变传统乡村自由散乱式的建造方式,在尊重村庄原有的生活习俗和文化肌理的前提下,对村生活建设用地应该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设计、统一管理,指导村庄的空间布局和环境改造。

此外,通过合理而有效的措施,对后期的规划实施与村庄建设进行有力的管理和监督,禁止任何违背规划或相关政策的村民或村集体行为。

5、经济先行原则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建设现代农业、高档休闲旅游业为一体的特色产业与主导产业,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壮大财政实力,奠定发展基础。

6、保护环境原则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农业污染防治力度,搞好滑坡灾害防治、水土保持及特色生态资源培育,扩大植树造林及退耕还林,切实加强对农村自然环境的保护。

七、村庄建设用地选址充分结合自然环境条件,布局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便于排水、通风和地质条件适宜的地段。

并注意与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相协调,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和保护耕地,充分利用荒地、薄地,不占和少占良田、好土和林地。

避开滑坡、泥石流、洪水淹没区、重自然疫源地等自然灾害影响以及生态敏感的地段。

避开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区内的现有村庄建设应符合相关专业规划确定的禁建区、控建区和各级各类保护区的要求。

应与生产劳动地点联系方便,并充分依托和利用现有的生产、生活设施及交通条件。

应优先选用向阳坡和通风良好的地段。

第二章八角村现状一、概况八角村位于位于重庆市巴南区东北部麻柳嘴镇,濒临长江南岸,东与渝北区洛碛镇隔长江而望,南与巴南区双河口镇相接,西与涪陵区新妙镇接壤,北与长寿区扇沱镇为邻。

麻柳嘴镇距区政府驻地距95公里。

本次规划重点南坪坝位于八角村西北方,行政上属于八角村管辖。

整个南坪坝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蓄水前,该村在长江枯水期与大陆相连、汛期与大陆分隔;蓄水后,将全年与大陆分隔,真正成为长江上少有的江心村之一。

二、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八角村地处丘陵河谷地带,境内总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且高低相间,区内最高点高程353米,最低为长江江面,高程175米,相对高差178米,山势较陡,相当部分耕地坡度较大,部分地段滑坡严重。

八角村从2001年就开始出现山体滑坡现象,后来不断加剧。

目前滑坡带已发展至150米长、200米宽、5至10米厚,其体积约100万立方米,威胁着该村一、二、三社5个滑坡点182户、483人的安全,其中有40户村民的住房受到损坏。

巴南区拨款11万元让危房住户搬出危险地带,择址另建家园。

2、水文村域内水资源丰富。

长江由西向东北流经镇境。

湖泊一个,水塘五个,散布于村域内。

利用自然高差,村域内大部分生活用水直接取用地下水和山泉。

3、大气气候八角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热量丰富。

年平均气温20℃左右,一月最冷日平均气温6.95℃,八月最热日平均气温30℃;多年平均降雨量11000mm,雨量充沛,但不同时节雨量差异较大,最集中降雨在5-7月之间;多年年平均日照为1240小时,无霜日平均值为270天左右。

良好的自然气候为蔬菜、粮食作物生长创造了优越条件。

4、生物资源八角村属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区,原生植被为亚热带湿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林、落叶阔林、针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为马尾松、香樟等。

四旁树主要有桉树、千丈树、泡桐树、柏树、杉树等。

经济林木主要有桑、茶和果木(脆红李、橙子、柑桔等),沿江一带由于土壤土质为沙土,种有麻竹。

南坪坝主要种植大葱。

4、旅游资源八角村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南坪坝岛四面环水,风景宜人。

岛上建有移民示范新村,乡村气息浓厚,建筑风貌基本一致,白墙黑瓦。

水泥路通向各家各户,道路两旁竖有带古典风味的路灯,整体面貌俨然城市富人在郊外修建的别墅。

岛上文物丰富,在余家河一线分布着至少50座墓葬,而墓前保存石刻结构的墓葬至少有10座,这些墓一般占地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有一座竟达到200平方米以上,但大部分都被破坏或被盗。

三、土地利用状况八角村幅员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13亩,部分土地被三峡水库淹没。

2008年,在政府、集体和个人三方参与下,修建了移民新村,南坪坝新村跟老南坪坝相比,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经济条件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仅生产资料一项,正式蓄水后,将淹没2/3的农业用地。

四、社会经济状况1、人口八角村共有村民612户,1878人,劳动力1126人,农民人均纯收入4962元。

南坪坝是一个移民情况复杂的自然村,从2006年至今,陆续安置移民894人,其中出组安置402人,在这402人中,又有投亲安置、自谋职业安置等不同方式;就地后靠安置492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