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字塔原理学习总结

金字塔原理学习总结

金字塔原理学习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文书写作中的金字塔原理学习思考
《金字塔原理》介绍了一种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书中介绍的理论和方法对写作尤其是专业文书写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书中谈到“自上而下”的文章结构,阐述如何通过对事项的表述,使阅读人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书面文章要有“金字塔结构”,最顶部就是想表达的思想,最底层的就是由句子组成的段落,每个段落只包含一个思想,几个段落形成一个章节,若干个章节就形成一篇文章,认为文章中的思想表达,应符合以下规则:
1、文章结构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2、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属于同一范畴;
3、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而组织思想的四种逻辑顺序包括:
1、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2、时间顺序;
3、结构顺序;
4、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
一、金字塔原理的概述
(一)基本内容
金字塔原理认为,文章中以正确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思想(即为要表达的内容)应该形成一个金字塔结构,所有思想分别位于不同的抽象层次上,但互相关联,并且由一个总的主题思想统领。

根据金字塔原理,如果文章较长,在写作时就应该列出关键句的若干要点,然后为每一个要点起一个小标题。

一个小标题应代表一个思想层次。

在较短的文章中,可以将关键句或关键句的要点作为段落的主题句。

在实际写作中,金字塔的各分支层次不一定相同,但最好大致平衡。

(二)重要意义
1.增强文章的逻辑性。

运用金字塔原理进行写作,可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2.容易使读者理解文章。

对读者来说,最容易理解的顺序是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思想,然后再了解次要的、为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

对用金字塔原理组织的文章,读者通过不断地进行疑问/回答式的“对话”,很容易理解文章中的所有思想。

疑问/回答式的“对话”就是文章首先表达的主要思想将使读者对这样表述产生某种疑问,而主要思想的下一个层次上的思想将对此问题作出回答。

按此“对话”顺序,读者先从金字塔的最顶部开始了解,再沿各个分支向下展开,直至了解文章的所有思想。

(三)适用范围
金字塔原理适用于任何需要条理清晰的文章。

换句话说,要想使文章条理清晰,就可运用金字塔原理。

条理清晰的文章必须能够准确、清晰地表现同一主题下的思想组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为我们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解决写作中的逻辑性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二、金字塔原理的规则
(一)文章的主题思想具有单一性
金字塔原理认为,每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思想,这个主题思想位于金字塔结构的顶部。

文章中的其它思想位于不同的抽象层次上,并由主题思想统领。

按照这一规则,如果在写作中发现有两个(多个)并列的主题思想,主要有两种处理办法。

一种是经过分析,如果发现这两个(多个)主题思想具有内在的相关性,则将它们概括为更高一个抽象层次的主题思想。

另一种是如果这两个(多个)主题思想不存在内在的相关性,则保留所要的主题思想,舍去其它不相关的思想。

(二)各种思想之间相互关联
在金字塔结构中,各种思想之间必须相互关联。

换言之,所有思想都要找到归属,找到恰当的位置;在一篇文章中,不应该存在孤立于金字塔结构之外的思想。

当然,文章及其重要部分的序言(第一段或前几段)、工作报告的结束语、表彰通知(决定、通报)的后一段话等除外。

思想之间的联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关联,另一种是间接关联。

1.直接关联。

直接关联可以是纵向的——即任何一个层次上的思想都是对其下一个层次上的思想的概括或总结,而这一层次上的一组思想则是对其上一个层次的思想的解释和支持;也可以是横向的——即多个思想由于属于同一范畴(具有某种类似的属性或共同组成一个推导式),而被并列组织在一起。

2.间接关联。

间接关联可以是纵向的——隔层次的联系,也可以是横向的——通过其上一(几)层进行联系。

(三)同一组思想具有某种逻辑关系
所有列入同一组的思想都必须具有某种逻辑关系。

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是两种不同的逻辑推理方式,也是建立思想逻辑关系仅有的两种模式。

——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是一种线性的推理方式,是由一个大前提和一个小前提推导出一个由逻辑词“因此”引出结论的论述形式(三段论)。

演绎推理应符合“第二个
思想是对第一个思想的主语或谓语做出评述”这一基本条件。

在写作时,以演绎的顺序发展的思想并不一定要以演绎的顺序表达出来。

因此,在写作中使用演绎推理来论述并不多。

——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则是将一组事实或思想归结为同一类,并对其相似性做出表述(或推理)的论述形式。

在进行归纳推理时,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一个能够表示该组所有思想的词。

这个词必须是一个复数名词,因为:(1)所有表示一类事物的词都是名词;(2)该组思想中必定有一个以上该类思想。

能否找到这样一个概括性的复数名词,是归纳分组是否恰当的重要依据。

(四)同一组思想按逻辑顺序组织
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也就是说,必须有明确的理由说明为什么把第二个思想放在第二位,而不是放在第一位或第三位。

1.演绎关系的顺序。

演绎关系的思想按照演绎顺序(论证顺序)进行组织。

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2.归纳关系的顺序。

归纳关系思想的逻辑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结构顺序、程度顺序三种。

这三种逻辑顺序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

但每一组归纳关系的思想都必须至少存在一种逻辑顺序,并按照这一(些)逻辑顺序进行组织。

——时间顺序。

如果一组思想按因果关系组织,那么其逻辑顺序就是时间顺序(也称因果顺序)。

对这组思想的分析活动就是发现因果关系。

——结构顺序。

如果一组思想是对某种现有结构进行评论,那么其逻辑顺序就是结构顺序。

对这组思想的分析活动就是化整为零。

用结构顺序组织的思想各部分应符合两项要求: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所有部分完全穷尽。

——程度顺序。

如果一组思想是按类别进行组织,那么其逻辑顺序就是程度顺序(也称重要性顺序或比较顺序)。

对这组思想的分析活动就是归纳总结。

具体写作时,根据这些思想具有某种共性的不同程度,按照从重要到次要的顺序将其组织起来,依次排列。

(五)同一组标题采用同样的语法形式
由于每一组都属同一类的思想观点,为了强调这种同一性,每个标题的措辞应尽量采用同样(或接近)的语法形式。

需要强调的是,所指的同一性只是存在于同一组中各小节思想观点之间,而不是在不同组的各小节之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