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阈限的测量报告二
弓欣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教育系心理1401班,山西临汾,041000)
摘要:本实验是通过恒定刺激法测量被试对声音频率的差别阈限。
被试采用心理1401班48名同学,平均年龄20岁。
实验时被试需头戴耳机,在及其安静下环境下,对电脑给出的声音频率进行分辨。
之后记录个人数据,用直线内插法算出单个被试的差别阈限。
关键词:恒定刺激法差别阈限
1.前言
恒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次数法,它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
是费希纳提出的测量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
主试依照理论以及前人经验选出5-7个比较刺激,所选定的刺激最大强度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低于95%,最小强度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高于5%。
刺激随机呈现50-200次不等。
根据实验要求被试可以做出的回答有两种,二类回答与三类回答。
两类回答,要求被试做出判断后回答高或低。
三类反应则是要求被试回答高、低与相等。
结果需要用直线内插法来计算。
直线内插法,是将刺激作为横坐标,以正确判断的百分数作为纵坐标,画出曲线。
然后再从纵轴的50%或75%处画出与横轴平行的直线,与曲线相交于a点,从a点向横轴画垂线,垂线与横轴相交处就是两点阈,其值就是绝对阈限。
2.方法
2.1 被试
选用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心理1401班48名同学为被试,平均年龄20岁,男7人,女41人。
2.2 仪器与材料
仪器采用PsyTech-EP2009心理实验台(包括计算机),和与其配套的1号反应盒与耳机。
实验材料为电脑播放的频率为1000Hz的声音为标准刺激,分别与985Hz、990Hz、995Hz、1010Hz、1015Hz进行比较。
刺激出现的顺序随机。
其
余参数设置相同。
2.3 实验过程
被试将1号反应盒与耳机安装好后进入实验,屏幕将出现预备,提醒被试集中注意力后,之后计算机先后发出任意两个频率的声音(频率可能相同可能不同)两个声音之间有短暂间歇。
之后屏幕出现请判断两个声音的提示,若被试认为第二个频率高于第一个,则按反应盒上的+,反之,则按-,若认为两个声音频率一致,则按=。
实验将进行70次。
实验中一半次数的标准刺激在前,一半次数的标准刺激在后,先后随机。
被试在做实验时,周围必须保持安静。
3.结果
实验结果如下:
表1 频率所占百分比数值
频率高频相等低频
985Hz70 30 0
990Hz60 40 0
995Hz10 60 30
1000Hz20 60 20
1005Hz20 50 30
1010Hz10 50 40
1015Hz30 40 30
表2 频率所占百分比折线图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985HZ990HZ995HZ1000HZ1005HZ1010HZ1015HZ
高频相等低频
根据表2数据,上差别阈=DL1=1010Hz-1000Hz=10Hz
下差别阈=DL2=1000Hz-990Hz=10Hz
差别阈限=DL=(10Hz+10Hz)/2=10Hz
4.结论
无
参考文献:
郭秀艳,杨治良.(2015).感觉阈限的测量.实验心理学,23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