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学口语训练教学口语基本技能训练教学口语的修辞训练(一)比喻训练基本要求第一,抓住并突出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第二,给幼儿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并鼓励幼儿推陈出新;第三,启发幼儿注意两种事物感情上的一致性。
训练一:两个同学一组,一个同学说物,另一个同学说它像什么。
训练二:用比喻描述春天的花。
训练三:设计中班绘画课《大鞋子的想象画》,抓住大鞋子的特点启发幼儿展开想象,把大鞋子比喻成一些事物进行绘画。
(二)比拟训练例如小班的“跟我走”活动,教师扮演狗妈妈,幼儿扮演小狗,狗妈妈带着小狗一个跟一个走,同时还要念着:“走,走,走,跟着妈妈走”,念到最后一个字,就停下来学一声狗叫。
然后再变成其他小动物做练习。
这样的练习增加了幼儿的愉悦感和参与意识。
比拟的基本要求第一是抓住事物特征;第二是要注意环境气氛的协调。
中班的体育活动“跳跃”上肢运动教师:秋天到了,秋风轻轻吹,苹果树摇摇摇。
(做二个八拍) 下蹲运动教师:秋风把苹果吹到地上,我们把它们捡起来。
(做二个八拍) 腰背运动教师:苹果树妈妈真高兴,连忙说:“谢谢,谢谢~” (做二个八拍) 跳跃运动教师说:今年苹果大丰收,小朋友们真高兴。
(做二个八拍) 训练一:区分拟人和拟物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
1、熊猫端来了一把椅子,没等他说请坐,小黑熊已经坐在床上了。
2、麦苗喝饱了水使劲往上长,长啊长啊,长得比大树还高。
3、我当老鹰,小朋友当小鹰;我飞起来,你们就跑开;我扑过去,你们就蹲下,听清楚了吗,训练二:模拟教师,运用比拟的方法向幼儿讲述“雷电的形成”。
比拟的运用要浅显、贴切、形象,易于幼儿理解和参与。
(三)对比训练1、对比的作用:可以使幼儿更容易认识一种事物的两面,留下深刻的印象。
2、对比的基本要求第一,对比的事物在本质上必须是相反的;第二,使用对比的目的必须明确。
如故事《陶罐和铁罐》。
训练一:仿照下面的话,运用对比法说一段话:冬天到了,天气变凉了,许多小动物都躲在家中不敢出来。
可小朋友却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操场做运动,他们做操、跑步、玩游戏,一个个开心极了。
(四)夸张训练夸张的基本要求第一,明确夸张的目的,使幼儿了解特征,分清优劣;第二,使用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
如故事《豌豆公主》。
豌豆公主从前有一位王子,他想找一位真正的公主结婚,可是到哪里去找这样一位公主呢,有一天晚上,忽然起了一阵可怕的暴风雨。
那暴风能把人刮跑,那大雨像海水从天上往下倒,太可怕了~这时,有人在敲门,老国王就走过去开门。
站在城外的是一位公主。
可是,天哪~经过了风吹雨打之后,她的样子是多么难看啊~水沿着她的头发和衣服向下面流,流到地上成了河。
老皇后什么也没说。
她走进卧房,把所有的被褥都搬开,在床榻上放了一粒豌豆。
她取出二十床垫子,把它们压在豌豆上。
随后,她又在这些垫子上放了二十床鸭绒被。
这位公主夜里就睡在这些东西上面。
早晨大家问她昨晚睡得怎样。
“啊,不舒服极了~”公主说,“我差不多整夜没合上眼~天晓得我床上有件什么东西,我睡到一块很硬的东西上面,弄得我全身发青发紫,这真怕人~”现在大家就看出来了。
她是一位真正的公主。
训练一:读下面的话,体会夸张的运用。
徐悲鸿画的《奔马图》,骏马气势雄壮,四蹄生风,奔腾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显示出一股巨大的力量,看画的人们仿佛可以听到“哒哒”的蹄声。
训练二:用缩小夸张的方法来讲蚂蚁的小,再用夸大夸张讲一个蚂蚁的故事,在强烈的对比中体会夸张手法的运用。
教学口语的表达方式训练(一)叙述方式训练叙述的基本要求(1)叙述口语要有中心,表达清晰;(2)主次分明,详略得当;(3)充满情感。
例如:小班故事课《我要自己走》教师讲完故事之后提问:(1)什么时间,玲玲和妈妈上街,玲玲怎样做,……(3)这时谁走了过来,他在说什么,(4)最后玲玲对妈妈说了什么,(5)小朋友,你平时要不要妈妈抱,为什么,在生动讲述故事的基础上,启发幼儿按时间的经过一步步分析。
训练一:按照叙述要求,讲述《小蜗牛》事情发生在春天。
蜗牛妈妈对孩子说:“到小树林里去玩玩,树发芽了。
”小蜗牛爬的很慢很慢,好久才爬回来。
他说:“小树林里的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呢。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采几只草莓回来~”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回来,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都变黄了。
”妈妈说:“呀~已经是秋天了~快去采几只蘑菇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回来,说:“妈妈,蘑菇都没有了,地上盖着雪,树叶都全掉了。
”妈妈说:“哦,已经是冬天了!唉,你就躲在家里过冬吧~” 训练二:以叙述的方式为主,结合适当的描述和议论,讲述《一件有意义的事》,要求叙述事件清晰有序,准确生动,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二)描写方式训练1、描写的课程应用:在语言领域和艺术领域比较多。
2、描写语的基本要求(1)一定要抓住特征;(2)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训练一:选择最有特色的一所幼儿园,用描写性的语言进行介绍; 训练二:运用描述语讲述《拔苗助长》《滥竽充数》等成语故事,讲述时对原文可以进行适当的改动,以增强描写语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三)议论方式训练1、议论的含义和作用:使幼儿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开阔视野,提高正确分析和鉴别问题的能力。
2、议论的基本要求(1)观点鲜明,态度明确;(2)议论过程条理清晰,有逻辑性;(3)议论有选择性,有针对性。
训练一:设计中班健康课《当我不高兴时》,要求用议论的语言让幼儿知道,愉快的情绪有利于健康,不良的情绪影响身体健康,并教给幼儿一些正确宣泄自己不良情绪的做法,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四)说明方式训练1、说明的含义和作用:是科学和健康领域内的课程常常使用的口语表达方式。
可以培养幼儿的科学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说明的基本要求(1)真实准确,通俗易懂;(2)语速语气适当。
训练一:运用形象的说明性语言设计中班的科学课《认识圆形》; 训练二:设计科学课《水》,用说明性语言讲清水的三种形态及其变化。
(五)抒情方式训练1、抒情的含义和作用:可以引导幼儿产生正确的认识和健康的情感。
2、抒情的基本要求(1)激发幼儿情感,形成情感共鸣;(2)尊重幼儿认知心理,抒情方式适时恰当。
训练一:设计大班的社会课《美丽的祖国》,要求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引导幼儿了解中国之最,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训练二:教师节即将到来,请你作为学生代表,以《老师,我想对你说》为题做一个班级发言。
要求感情真挚,语言流畅。
技能实训(一)训练目标:培养清晰准确、形象生动的讲述事情的能力。
训练形式:1、把讲述的事情写成文稿。
2、分组讲述。
3、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级讲述。
4、教师同学总评。
训练内容: 讲述在校学习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一件事,或在幼儿园实习时自己经历的一件事。
技能实训(二)训练目标:培养绘声绘色地讲故事的能力。
训练形式:1、有感情地朗读。
2、分组讲述。
3、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级讲述。
4、教师同学总评。
训练内容:自选技能实训(三)训练目标:培养学生组织表演儿童剧的能力。
训练形式:1、分组准备。
2、按角色设计语言和动作,按情节设计道具。
3、在班级表演。
4、教师总评。
训练内容:表演儿童剧。
教学环节的口语训练一、导入语训练(二)导入语的形式:1、激趣式:例如大班语言活动《反义词》小朋友,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东西,我要请你们用耳朵听听,用嘴巴尝尝,用手捏捏,用手拎拎,还要仔细观察观察,你们就会发现许多小秘密,看看谁发现的小秘密最多。
教师用这种方法时通常要带点神秘感,注意表情、眼神、语气、体态的配合。
2、提问交流式:例如:教师把班级布置的非常漂亮,放了欢快的背景音乐,为幼儿庆祝六一。
教师:“小朋友们看看活动室有什么变化,”幼儿:“哈哈,大灯笼大气球……”幼儿:“还有许多小动物都来了。
”幼儿:“还有外国小朋友呢~”教师:“为什么今天要把我们的班级打扮得这么漂亮呢?”幼儿:“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教师:“对,今天是全世界小朋友的节日~你们快乐吗,”3、讲故事式: 例如小班社会活动《我学小猫来钓鱼》,教师先讲《小猫钓鱼》的故事,形象生动,活泼有趣,激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注意故事不能太长,因为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
4、朗诵谜语式:例如大班科学活动《看时钟》,教师先用一个谜语开头:“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运用这种方式要注意选择的内容简单、押韵、琅琅上口。
5、实验式例如中班科学课《什么沉,什么浮》,教师先让幼儿做个小实验:把玩具放进水里,亲自感受到水的浮力。
要注意幼儿操作过程是否规范安全,教师要随时指导。
6、教具演示式幼儿园教具包括图片、手偶、玩具、实物、影音资料等。
例如大班语言活动《快乐鸟》,教师展示幼儿收集的鸟的图片,并请幼儿作介绍。
又播放了几种鸟的录像,进一步的引起了幼儿的兴趣。
使用这种方式要注意的是教具必须与本课主题契合,教具要精致美观有童趣。
7、情境式例如中班社会活动《夸夸我的家》,教师以记者的身份进入活动室,说:我是报社的记者,听说中一班小朋友正在开“好家庭展览会”,就想来采访你们,你们愿意把你们的好家庭介绍给我们听吗,使用这种导入方式时注意,设计的情景不能脱离幼儿的生活实际,才便于幼儿进入情境。
8、游戏式例如社会课《快乐的班级》,师生共同玩老鹰捉小鸡,引导幼儿讨论:教师:“刚才玩游戏的时候,大家心情怎么样啊,”幼儿:“高兴~快乐~”教师:“如果你天天一个人,没有朋友,你会这么高兴吗,”幼儿:“我不会,我不高兴。
”教师:“我和小朋友们一样,一个人也不开心,和你们在一起才会感觉幸福,因为我们有一个快乐的班级。
”9、机变式例如中班科学活动《雨的形成》,教师上课前,窗外下起了毛毛雨,教师抓住时机说:“小朋友们看,天上飞下来了雨宝宝,你们知道小雨点是怎么飞到天上去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雨的形成。
”运用这种导入语时教师的应变要准确及时,语言组织要简洁,要切合主题。
导入语设计的要求1、切题:必须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出发;2、求精:语言力求概括精炼,不可喧宾夺主;3、求巧:要根据教学内容力求巧妙、新鲜、富有吸引力;4、设疑:好的导入语能引起幼儿的思索。
导入语训练训练一:仿说下面大班健康活动课《我来帮助你》的导入语,自己设计加入态势语: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得到一幅非常奇怪的挂图,你们看,挂图里哪些小朋友和我们一样啊,哪些小朋友和我们不一样,他们怎么了,哦,对,他们是残疾人,残疾人身体的某个器官出了毛病,生活上有很多不方便。
比如:盲人的眼睛看不见;聋哑人的耳朵听不见,不能讲话;还有的残疾人手畸形,不能做事,有的不能用双脚行走……我们应不应该帮助他们呀,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呢,训练二:阅读课本上的几个导入语,说说其形式和作用。
训练三:给下面的教学内容设计导入语:1、小班科学活动《吹泡泡》2、小班社会活动《可爱的家》3、大班科学活动《认识7》4、大班科学活动《电脑本领大》5、中班语言活动《奶奶过生日》提问语训练1、填空式:就是把问题组织成填空那样,依次发问。